玄武门之变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邱立坤 本章:玄武门之变

    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多起争夺皇位的斗争,玄武门之变在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秦二世夺去哥哥扶苏的王位,使秦国迅速地走向灭亡;杨广杀死父亲取得帝位,也使得隋王朝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与他们相比,玄武门之变而后却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并成就了中国历朝中最为强大的盛唐。

    唐高祖李渊武德9年(公元626年)6月4日,秦王李世民在长安皇宫的北门---玄武门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杀死其兄太子建成,亲弟齐王元吉,并诛戮两家亲眷僚属多人,事后还迫使高祖李渊交出皇权。历史上称这次宫廷政变为“玄武门之变”。

    高祖李渊有子22人,长子皇储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齐王元吉,均为窦皇后所生。这三人虽有同父共母的骨肉亲情,而彼此间却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考其致恨之因,实由皇位的继承问题而起。李渊龙子虽多,而佼佼者忒少,只有次子李世民“玄鉴深远,临机果断”,文韬武略,聪睿过人,确具“济世安民”之才干。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突厥围困炀帝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应募驰救,就表现出超人的胆略。一个刚满16岁、初出茅庐的后生,居然献出奇兵之策,解雁门之围。此后,在李渊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功居诸子和众将之首。他首先打败了据有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接着又打退借助突厥势力进攻河东(今山西水济西)的刘武周、宋金刚。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打败窦建德,摧毁夏政权,同时迫使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出降,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当他平定东都洛阳班师凯旋的时候,披金甲、乘骏马、率铁骑、囚敌俘献于太庙之前,真是如日中天,风光不可一世。以致高祖李渊认为李世民功劳太大,旧时官爵不足以酬赏,“乃加号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众王公之上。李世民的这种身份和地位,和皇太子李建成形成强烈反差,无疑对建成的太子地位构成巨大威胁。高祖李渊确曾数度想废掉太子建成而以李世民相取代。在太子地位行将丧失之际,李建成与李元吉外结小人,内连嬖幸,淫乱上宠,同恶相济,务以除掉秦王李世民而后安。李建成乃私募四方骁勇之士及长安恶少2000余人,蓄为宫廷甲士,分别屯驻在长林门(东宫门)左右,号为“长林军”。又命可达志招募突厥散兵游勇300人藏匿东宫之内,作为攻击李世民兵力的中坚力量。武德七年(公元624年)7月高祖李渊驾幸仁智宫(今陕西宜君县),命太子李建成留守长安。李建成认为时机已到,先令庆州(今甘肃庆阳)总管杨文干招募健卒送长安备用,继之遣部将尔朱焕、桥公山二人持甲赠送杨文干,令其在庆州起兵与长安互为呼应。朱焕、公山二人途中惧罪,将此谋驰报巡幸仁智宫的李渊,才挫败李建成所策划针对李世民的兵变。这次事变之后,李渊废立之意似乎已定,他对辞行而去平息杨文干兵变的李世民说:“文干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还谈到如何处置太子建成的问题:“吾不能效隋义帝诛杀骨肉,废建成封作蜀王。蜀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可惜高祖此议事后并未实行。在元吉及高祖的四位宠妃的游说之下,复令建成还京居守太子之职,仅责其不容兄弟之过。

    李建成以武力诛杀李世民的阴谋败露之后,又与李元吉共谋欲以毒酒鸩杀李世民。他们邀李世民夜饮,酒中置毒,李世民饮后胸中暴痛,吐血数升,幸赖淮安王李神通扶归西宫救治才保存性命。此事发生后李渊往西宫视疾时,再次宣布了处置“兄弟阋墙”的办法。他对李世民说:“当年困居晋阳时,是你决定起兵反隋的谋略,在南征北讨统一天下过程中,又是你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在兴邦建国之时我决定立你为太子以继承皇统,而你却坚辞不受,我只好让建成为皇储成全你的令名美誉。建成居东宫已有多年,我不忍废他而立汝。但我知你兄弟二人同置京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只好让你回到陕东道大行台上任,住在西京洛阳。自陕西往东的广大地域,归你管辖,亦建天子仪制,君临半壁江山。”李渊显然以和事老的身分,不偏不倚的手法,将唐朝天下一分为二,使其各霸一方,睦邻相处,相安无事。而他这位太上皇也就可以得到比诸侯朝觐周天子更为光荣的礼遇。这种想法,近乎天真。就在李世民即将成行之际,建成、元吉又耍弄阴谋。他们害怕李世民得到分封的土地,拥有自己的甲兵,必后患无穷。若夺其权柄,羁縻于京师,匹夫其身,则无后忧。于是他们鼓动亲信,散布流言,游说高祖。谎称世民左右皆为山东豪俊,闻说东迁洛阳,均欣喜若狂,察其形迹,似乎另有图谋。在建成、元吉的蛊惑之下,高祖果然搁置了世民在西京“建天子旌旗”之议,建成等又赢得一个回合的胜利。

    武德9年(公元626年),突厥犯边,抢掠民财,焚毁民舍,战警驰报长安,建成举荐元吉率师北讨,欲乘元吉兵权在握之时,诛灭秦王世民势力,以绝后患。为了削其羽翼,损其实力,元吉先奏调秦王名将尉迟敬德为先锋,继又调秦王精锐士卒以充实军力。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劝秦王早图自全之策。李世民犹豫未决之时,又有人报,元吉与太子合谋在明日昆明池宴会饯行时杀戮秦王,太子逼宫继位,即立齐王为太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世民才进宫禀奏建成等人的害己图谋,并揭露二人私通妃嫔,淫乱后宫种种不肖之举。高祖闻报震惊,答应在明日早朝之时,彻底追查事实真相,以惩元凶。孰料秦王的奏闻,当夜便由张婕好密报太子。建成、元吉原拟用“请勒宫甲,托疾不朝”之策以自保。后又觉得“托疾不朝”等于是默认李世民所奏是实,又不能察知高祖的处置态度,自己又无抗辩的机会,故二人决定明日仍进宫早朝,以观其变。

    六月四日这天大早,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埋伏于玄武门之内。当天守卫玄武门的领班将领名叫常何,原系太子李建成安置于此的心腹将校,后被李世民收买而改换门庭。建成不知其变,犹恃以为护,故松懈无备,和元吉由玄武门昂然而入以朝见李渊。二人走到临湖殿前才发觉情景有异,气氛反常,乃反身逃遁,欲奔入东宫。李世民尾随而呼之,元吉张弓三射而未中。秦王还射,一箭射毙建成,再箭射伤元吉,尉迟敬德上前割下二人之首,以戟挑示于宫门之外。东宫和齐王府将士闻讯赶来,猛攻玄武门,形势十分危急。李世民一面组织随行士卒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带甲士入宫,逼迫高祖李渊下达“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亲笔诏命,一场兄弟相残的宫廷政变才告结束。建成死时只有38岁。他的长子太原王李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何东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矩鹿王李承义均因建成之连累而遭杀戮。

    玄武门之变以后,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同年八月李渊被迫禅位,自称“太上皇”,从此退出唐朝政治舞台。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开辟了唐朝历史的新纪元。第二年(公元627年),改元“贞观”,以后的数十年即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后人对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所作所为看法也各不相同,有褒有贬。一般以为李世民刻薄寡恩,心狠手辣,残酷地杀害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并且斩草除根杀死了自己的侄子。这种想法许多人心中赞同,却也没有说出来。毕竟玄武门之变后登上皇位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唐太宗,大行不顾细谨,因此对于玄武门之变这一血腥事件就不愿多加评价。

    但是,纵观数千年封建王朝历史,皇帝宝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脆弱性也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在重视血统关系的古代社会,生在帝王家,就注定了命运。不是成为皇帝,就是一生悲惨。李世民也有畏缩的时候,但他最终克服了妇人之仁,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天下百姓。生在帝王家,拥有继承皇位的权力,就会成为威胁皇位的潜在力量,必然会遭受皇帝的猜忌,而且皇帝也必须加以猜忌,否则受害的就不仅仅是皇帝一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人登极万民哭。皇帝的更迭影响的确太大,李世民等能不小心吗?封建王朝的本质决定了李世民等无法解决这个矛盾,只有进入现代民主社会,这一血肉相残的悲剧才可以从制度上加以避免。


如果您喜欢,请把《知道点中国历史》,方便以后阅读知道点中国历史玄武门之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知道点中国历史玄武门之变并对知道点中国历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