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邓金林 本章: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地处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半山腰。山势形成了半圆形,下临深涧,涧中有一泓清水。石窟环绕在半山腰,凿石而成,洞窟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深有浅。据考证,石窟于公元前2世纪开始修建,公元650年竣工,前后达数百年之久。

    阿旃陀石窟共有29窟,其中25窟为僧房,4窟为佛殿。窟内的壁画、石像,件件精美,因为不曾有人破坏,保存完好。据说唐朝的中国高僧玄奘曾来过这里,以后此石窟一直湮没无闻。

    石窟有大量的雕刻与壁画,以宣扬佛教为主要内容,有关于释迦牟尼的诞生、出家、修行、成道、降魔、说法、涅的壁画,也有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生活及帝王宫廷生活的画面。画中人物、花卉、宫庭、田舍、飞禽、走兽等,构图大胆,笔调活泼,形象逼真,引人注目。

    这些洞窟建成时间不一,其壁画各具特色。当时艺术家以丰富的想像,运用瑰丽的色调,描绘了将近一千年间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况,它们被表现得生动活泼,具体细腻,有声有色,令人钦仰。

    第十六、十七两窟的壁画,是四五世纪印度艺术登峰造极时期的作品。第十六窟的壁画已残缺不全,但依然可看出所画的内容,情节生动真实。如悉达太子的妻子耶输陀罗发现丈夫弃家求道,便低头而坐,非常忧伤,周围男女老少也表现得十分不安,个个面带愁容。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第十七窟的壁画保存得最多,除千佛像和轮回图外,几乎都是富于人情味的画面。在八尊佛像下面是一幅幅小型壁画,每幅壁画中都有一对情人,或彼此敬酒,或相互赠花,画面清新、活泼,引人入胜。壁画上的“飞天”身姿极其柔美,脸部表情纯洁,目光炯炯有神,嘴如樱桃,眉毛细长,肌肤圆润。这一窟的壁画表明,当时艺术家已掌握了线的钩描,对色彩的支配、人物形象的表现、以及画面的组织安排等,已达到娴熟的地步。

    第一窟为公元7世纪所建,是大乘佛教建筑中最光辉的典范。窟内正前方有释迦牟尼雕像,高约3米,引人注目,从中间和左右两侧三个不同角度,可以看出他的快乐、痛苦和冥想三种不同神态,这真是奇艺。拱门和六根大柱上雕有飞天和仙女,刻画细腻精巧,形态优美。中间有一个大厅,四周壁画上有五百罗汉等,其面貌姿态各不相同,喜、怒、哀、乐表情丰富,衣服纹褶也都清晰分明。这些壁画反映了古代印度高度的绘画艺术成就。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座石窟中,还有补罗稽舍二世、伊朗皇帝胡斯劳二世以及马利迦·希利在一起的画面,这幅画不仅是成就很高的艺术作品,而且它反映了当时印度和伊朗之间的友好关系,记载了公元7世纪时亚洲各民族间友好往来的历史,所以它既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又是宝贵的历史资料。

    阿旃陀石窟的绘画与雕刻虽然是为宗教服务的,但内容都以当时现实生活为基础,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写照,反映出社会各个阶层(从统治者到所谓“贱民”)的真实面貌。在表现技巧上,构图和谐紧凑,人体肌肤富于质感,线条舒展,笔法洗练,色泽鲜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至今为各国艺术家们所推崇,不愧为印度艺术的宝库,人类文化的奇迹,因此前往参观考察者终年络绎不绝。


如果您喜欢,请把《知道点世界文化》,方便以后阅读知道点世界文化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知道点世界文化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并对知道点世界文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