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死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董尧 本章:三国十死

    小序:一部三国,漫天风云,其间因各种原因而死者,在名册的即百人以上。死有不同,太史公以quot;泰山quot;、quot;鸿毛quot;相喻,其实大不比如此。灯下无聊,录三国十人之死,加以小析与朋友消夜。

    董卓死应该说是罪有应得,把个汉天下搅得周天寒彻的是他。所以,当王允谋杀了董卓,暴尸街头时,无不掷石于头足。然而,侍中蔡邕竟伏尸大哭。当王允问罪蔡邕时,蔡坦荡地说,我并不愿背国而向卓,quot;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quot;王允一怒之下,下令杀了蔡邕。

    情笃,董卓既死,好友假若连点表示也没有,无论他quot;高调quot;怎唱,我总认为他是失去了起码的人味。杀了当杀的人,目的已达到,不许人家的朋友祭悼,这是不尽人意。蔡邕之才识可以不论,他能在这样的时刻冒死祭友,是一条汉子,是个英雄,应认为比那些见利忘义之徒好!

    成臬吕伯奢是曹操的仁叔。曹逃出汉室,承蒙中牟县令陈宫(公台)偏爱,一同外出投吕家。吕见爱,说:quot;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quot;并命家人持刀杀猪。曹操疑心,认为吕施计杀他,便杀了吕全家;后业已知道杀错了,在路上还又杀了吕伯奢。

    曹操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已经知道杀错了,再杀主人,更是大错。陈宫责他:quot;适才错耳,今何为之?quot;曹操却说:quot;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quot;陈宫说:quot;知而故杀,大不义也。quot;曹操说:quot;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quot;

    好个quot;休教天下人负我!quot;这是一副多么凶残的奸雄嘴脸!

    曹操曾经请过三个人为他相面。乔玄说他quot;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也。quot;汝南许劭先不语,曹操再三追问:quot;我何许人?quot;许邵说了两句话:quot;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quot;

    许劭颇有眼力,看到了曹操的治世雄才大略,也看到了他无仁无义的奸雄本色!

    田丰之死袁绍的谋臣田丰,是个有卓识远见的人,多次劝袁绍quot;不必攻曹quot;。袁绍以为他quot;灭了自己的士气quot;,将他下狱,而后引兵攻操。田在狱中上书:quot;今且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quot;当时有个善于拍马的谋土逢纪对袁绍说:quot;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出此不祥之语!quot;袁绍大怒:quot;待我破了曹操,明证其罪。quot;结果,官渡一战,袁绍大败,丧师百万,自奔黎阳,大悔说:quot;吾不听田丰之言,兵败将亡,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quot;此时,逢纪却谮日:quot;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日:果不出我之料!quot;袁绍大怒:quot;竖儒怎敢笑我,我必杀之!quot;当田丰知道真要杀他时,深有感慨地说:quot;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何足惜!quot;田丰该死!不识其主为何事之?既知当退不退已是大错,又谆谆上谏。并且作出quot;恐有不利quot;的预言。姑且不说此事quot;言中了quot;,即使是袁绍大胜,他也会反过来杀田丰。那时就可以说他quot;判断失误quot;。逢纪是个quot;英雄quot;,任何时候都可以立足不败。逢迎比智谋威力大!

    曹操与袁术战于寿春。操兵十七万,断粮。向孙策借了十万斛,显然是不够用的。管粮官任峻站下有个叫王逅的人,曾因此事问曹操:quot;兵多粮少,当如何之?quot;曹操对他说:quot;你将大斛改成小斛,岂不完了。quot;逅说:quot;这怎么能行呢?quot;曹操说:quot;吾自有策!quot;王逅依命将大斛改为小斛。当兵的没有吃饱肚子,当然怨天叫地,说:quot;丞相欺骗兵众。quot;

    曹操把王逅叫来,对他说:quot;众怨沸,吾欲借汝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quot;王逅说:quot;丞相你想借何物?quot;曹操说:quot;欲借汝头,以示众耳。quot;王逅还想再说什么,曹操却说:quot;汝妻子吾自养之。quot;结果,杀了王逅,兵士因粮缺而怒暂时平息。王逅,小人物一个,杀十杀百,无足轻重。把这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杀在沸腾的兵怨猛潮之中,又确实为曹氏平定兵心起了一定的作用,王逅也算死得其所了。问题在于:曹操这种借头以安定天下,安定兵心之举,实在是欺世之举!曹操之奸雄,古今痛疾,并非无缘。

    颖川徐庶(字元直),是曹操、刘备都想利用的人物。后来,曹知徐元直已被刘备所用,便问计于程昱。程要他将徐母赚来,令劝庶归,结果被徐母痛骂了一场。曹操被激怒,要杀了她。程昱说:quot;杀之则招不义,而成徐母之德。徐母一死庶必死心助刘备以报仇。不如留之。quot;后来,程昱以徐母之名写了一封假信给徐庶。徐庶告别刘备去见母。刘备属将孙乾劝刘备不放庶走,激操杀徐母,以刺激庶为母报仇,忠心刘备。刘备说:quot;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quot;遂送庶,并流泪说:quot;吾欲尽伐此处树木,因阻我望元直之目也。quot;徐马上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quot;以某比之,譬如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quot;

    除厩迸了百雷,见了母亲,母亲十分愕然。当问清情由之后,便大怒说:quot;辱子飘荡江湖多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骂过之后,便目缢而死。

    这是一位死得壮烈的女性!

    忠君--忠于明君,这是旧社会传统信念之一,在中国发生了几千年的作用。虽有局限性,也不一定为今所用,但这种意志还是可嘉的。

    华佗之死华佗,三国名医,与曹操同乡。曹操有病,他的下属华歆把华佗推荐给他。佗诊断后,要

    曹用quot;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quot;,病自好。因而激恼了曹操,耍杀华佗。在把华佗关进死牢之后,有一位姓吴的狱卒对他十分关怀。华佗感恩,便将祖传秘方《青囊书》(后有志书记为《青囊经》)赠吴。吴甚喜,持回家交给了妻子。

    不久,华佗便被操杀害了。一代名医,从此匿迹。国人对于此事,总怀着莫大的遗憾。其实,曹操本人的初衷,也并非想杀他,而是爱他,由爱他想用他。只是在华佗quot;拒不为其一人效劳quot;的坚定意志表白之后,曹操才决心杀他。杀也不足为奇,中国对人才历来便如此:非用即诛!、华佗死后,那位吴狱卒因得了他的《青囊经》便以为是宝。但他回到家时,却见妻子将此宝正在焚烧,大为吃惊!忙去夺。结果,只夺得一二页,便痛骂其妻。他妻子却沉着冷静地对他说:quot;你别着急,纵然你学得华佗一般神妙,也不过落得个死于狱中。要它何用!quot;

    妇人之见甚佳!但国萃乎,珍宝乎,将如之奈何王朗之死。

    王朗之死,我总认为是最不值得的。将士死于沙场,谋士死于奸计,而王朗竟是死于骂。所以说不值得。

    王朗是曹魏的司徒,被封为军师,去伐孔明。王朗信心十足地想着以言词征服诸葛亮。但在诸葛亮面前,他的quot;言词quot;说来说去只有一句俗话:quot;顺天者昌,逆天者亡。quot;他的话完了,诸葛亮开始了骂。先骂大街,说:quot;庙堂之上,朽木为棺,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quot;这一段骂街,已使这位王司徒心慌意乱了。诸葛亮紧迫不放,又骂王朗本人:quot;汝既为献谩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阁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quot;

    骂得十分入骨,以致这位七十六岁的谋士竟无地自容,一quot;急quot;之下,便气死了。成为历史上创纪录的被骂死之辈。王朗太没有气量了!政治家的高明手段,大半是真真假假的,其中更不乏虚张声势和夸大对方的quot;弱点quot;,甚至来个无中生有的讹诈。都信以为真了,几句政治攻击就败了,就死了,太不值钱。

    马谡的死,我认为是诸葛亮借以搪塞罪责之举街亭,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作为三军统帅,该派什么人去守,诸葛亮当然胸有成竹。君不见,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前便知三分天下;一旦出山,屡出奇计,常常在最危难之时,只需密写一纸,告知quot;如此如此quot;,料事如神、转危为安。怎么会轻易派一个不能胜任的人去守街亭呢?马谡何许人?诸葛亮应该心中有数,因为他就在诸葛左右。何况刘备对此人是有过恰当评价,并且向他作过介绍的。白帝城托孤时,刘备谈过马谡,说了十分严肃的八个字,此人quot;言过其实,不可大用。quot;论常规,论知情,诸葛亮都不应该派马谡去守街亭。派了,便是他用人不当。用人不当造成的后果,派人的人应有责任,怎么能以杀了被派去的人就算完事呢?斩马谡时诸葛亮还流了泪,这一点,只能说明他假惺惺、伪君子。比起曹操杀王垢,显得他更虚伪。

    知人善任,是君子风度。知人而不善任,是目光渺小之辈。知人错任,当然是失职。失街亭诸葛亮罪不可恕,杀马谡岂能敷衍过去!

    关云长一世赫赫,过关斩将,为刘蜀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想到竟在麦城被一个无名小卒马忠抓住,最后致死。

    孙权是爱关公的,曾派诸葛瑾去动员他归吴:关公讲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话:quot;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损,名可垂于竹帛!quot;关公麦城被俘,孙权还是想收拢他。孙的主簿官左咸说了一段quot;催命quot;的话:quot;昔曹操得此人时,封候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毕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凡欲迁都以避其锋。quot;左咸劝孙权杀了他,孙权觉得quot;有理quot;,便毫不犹豫地杀了关公。关公之死,可谓死得慷慨!但令人痛惜的是留下一条尾巴,说他在当阳玉泉高喊:quot;还我头来!quot;一个叫普净的和尚劝他说:quot;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炙丑、五关六将等众将之头,又向谁索耶?quot;关公大悟,不再要头。尾巴拖得太多余了,并不能为他增色多少。

    刘备临死之前,想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他死了以后蜀刘这片天地能不能保住?怎样保住?最后,他把诸葛亮叫到白帝城,先交代了一番后事,孔明都答应了,并且泣拜于地说:quot;......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quot;按理说,诸葛亮有这个态度,刘备也该安心地瞑目了。可是,刘备毕竟是刘备,他深知阿斗是没有治世之才的,但仍怕蜀不姓刘,尤怕孔明篡权。所以,他命人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说:quot;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quot;!孔明说:quot;有何见谕?quot;刘备哭着说:quot;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quot;

    好一个quot;可自为成都之主!quot;这就等于说quot;你诸葛亮可以篡位。quot;在那个封建制度十分牢固的时期,欺君则当杀头,篡位就不仅杀头、灭族,那简直成为千古罪人。所以,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不得不泣拜于地表示:quot;臣安敢不竭肱股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quot;说罢,叩头流血。刘备这才合上眼。

    死后还把孔明捆在刘氏天下的阶柱上,致使孔明在刘备死后仍不敢大胆走一步,唯阿斗而是!世人皆夸诸葛亮足智多谋,我认为诸葛亮比起刘备,他的智和谋只是人臣之智谋,而刘备才是大智大谋,人主之智谋!


如果您喜欢,请把《寻觅在微山湖上》,方便以后阅读寻觅在微山湖上三国十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寻觅在微山湖上三国十死并对寻觅在微山湖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