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之后,我的脸上冒出了青春痘,嘴上滋出了胡子茬,喉咙上长出了肉疙瘩,也算介入成人社会,打架便有了成人色彩。
已经有过无数的诗人作家愤青艺青怒骂成了人的世界、长大了的傻蛋,咱就少凑这个热闹吧,但人长大了,确实不太好玩,特别是在打架这件事儿上。
小学时的架,你说打就打了,中学以后的架,你说着说着就不打了。
一个不大的由头,两个人伸手较量一下也就得了。但,偏不,一句“你等着”,然后就开始到处拉赞助,无论是人头还是武器装备,都够大战规模的了,但越拉人越多,不想打的人也越来越多,相互熟识的人也越来越多,扭头再一看,原来打架的缘由却是那么微不足道,随便谁的面子一抹就打不起来,于是到最后便不了了之。
这时候,打架的真正魅力便在于约架后的枕戈待旦、打架前的剑拔弩张、劝架时的舌剑唇枪、散架后的觥筹交错、以后再见面时的义薄云天、再打架时的并肩战斗。如此循环往复,和平主义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
或许现在味道变得不好
就像那彩色电视变得更加花哨
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
娘的,打架的成本越来越高,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金钱上,打架的成功率却越来越低,于是只能过过干瘾了,比如在想像中把别人捅个血直冒、在吹牛中把别人打个满地找牙。
这就像我们的梦,提供了生活的无限种可能,而真正付诸实现的就是可怜巴巴的几种。
你说人为什么要做梦?
因为现实实在是太过单调乏味。你努力努力地过啊,最多也只能活出六种花样来,而在想像中,你可以经历至少六十六种。
你深爱却不能相爱的女人,你迈脚却无从下脚的道路,你酿出却释放不出的激情,全跟你会合在梦想中。
上帝就是这么仁慈,让你至少还有梦,不至于在现实中窒死。
打架的成功率越来越低,是因为打架的后果越来越重,谁都承受不起。小时候的架,恨不得断条胳膊都能像壁虎一样再长出来,而长大了的架,手稍稍重点儿可能就是终身印记,大家都感觉越来越玩不起,于是找台阶下就成了一致的心愿。
我经历的一次比较危险的架发生在劝架时。人是一种很贱的动物,许多架友属于那种人来疯,越劝他越来劲,还没完了。我当时劝的那头猪手里拿着刀子,别人越劝他越比划,力气随着拉他的人增多而加大,等看到劝架的人都伸出了手拉他,都张开了嘴求他,再没有后备力量,才善罢甘休,收起了刀子。
大伙正在彼此介绍说些“久仰”之类的话,突然有人冲我高呼一声:“你的脖子!”
我用手一摸,一手血,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挂的彩。
这个伤口后来成了我炫耀的资本,因为离右颈动脉不到五厘米的距离,谁见谁抽凉气。
可当时我就剩下了一个后怕,并从此特别烦那种嚷嚷半天也不打、一见人多就诈唬的人。
打架真正的快感是在丧失理智疯狂出手的时候,红了眼,咬着牙,不知道疼,不知道轻重,全身都兴奋得直哆嗦。我曾经有一回跟哥几个追打一个人,真是越打越过瘾。这时的人,甚至比野兽还野兽,因为那股兽性是憋了许久的陈年佳酿,表现出来的简直就不能叫兽性,叫人性得了。
王朔在他的小说中吹牛逼,说一帮小屁孩如何靠自己的勇猛镇住了黑老大,因为老大知道这种下手不知轻重的孩子最不好惹。可谁知道一个孩子面对江湖老大时那种屁滚尿流的恐惧呢?
高中时,我对门宿舍的王小眼去邻近化工厂洗澡,得罪了一帮人,被人家追上门来,纠缠了好几天。我当时正处于对这种不痛快打架就知道粘乎的人的反感中,加之他们宿舍的人都噤若寒蝉,见那帮人来就躲出去把人家王小眼一人扔在那里,就动了蛮性,假装有事儿进了他们宿舍——不过要写成小说,就会变成俺径直推门进去——听了他们一会儿,然后说:“你们到底要干什么嘛?是想打他一顿,还是想让他赔钱?”
这几句话其实挺面的,但我确是鼓足一万分勇气才说出来——要写小说的话,俺会构思几句更体面的话。
我已经记不清他们撂下了什么话,反正他们走了之后,我马上就得到一个情报,他们跟“三儿”特熟,而这个三儿,是八街的著名角色。
从那以后好几天,我就没有睡过好觉,总是想着如何被他们折磨摧残,心灵在种种可怖的幻想中颤抖,手心里的汗就没断过,甚至都动过写遗书的念头。
等见到三儿的时候,是经我们班郭子介绍而认识的,而化工厂那桩事儿早就不了了之,这愈发印证了那帮江湖好汉也多是虎头蛇尾。
郭子尽管是学生,但他爸是某集团军空降师师长,指挥得动千军万马,他这个师长之子简称“师子”,没人敢不给师子面子。郭子特崇拜我的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几乎所有考试全是满分。一个民族的崛起靠的是实力,俺也是。知识改变命运,俺就是。
我不知道说这种事儿是荣耀还是耻辱,反正在郭子的隆重推出后,三儿就拿我当兄弟了。
三儿一家兄弟四个,全属于在街面上混的人。他自己开了个饭馆,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饭馆也就是卖个炒饼蒸饺鸡蛋汤之流,没多大出息。他家二哥就在我们学校食堂当伙夫,经他介绍,从此我都是在二哥的窗口排队买饭,往饭盆里扣得特多,有时候给一毛还找三毛。
很明显,他们家扬名立万靠的不是一手粗糙的做饭手艺,而是全靠刀口舔血打拼出来,以及仗义疏财买来的面子。
认识三儿没多久,他送给我一份礼物,是手抄本的《少女之心》,用六十四开铁灰色封面“工作日记”抄就,扉页用保尔·柯察金那段很著名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来掩人耳目,倒也贴切。《少女之心》的内容如今满世界都能找到,但这个小本子意义实在重大,就是它,令五中的几个初中生进行了初次集体性体验(官方用语是集体淫乱),轰动一时。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个小本子流落到三儿的手上,最后又到我手里。我留到现在,算是民间语文的一个标本。
等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三儿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个婚礼对我刺激良深,一是他的新娘无比漂亮,刚引进了一条冰淇淋生产线,日进斗金,等我上大学后看到周晓文拍的《最后的疯狂》,发现刘小宁演的警察特像三儿,而金莉莉演的罪犯情妇特像三儿他媳妇,为什么鲜花都要往最牛的粪上插呢?打死我也想不明白。二是婚宴上有许多有头有脸的人,这些人却又以能参加三儿的婚礼感到有头脸,不少警察还说“以后有什么事儿尽管找我”这样的话,我知道了什么叫官匪一家,知道了那些流氓恶势力为什么铲除起来就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