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假期,计划回国度假。
临走前一天的一大早毅来敲我的门,手里捧着一包东西。“可以帮我带些东西吗?”他问我,有些羞涩的。毅是一个很好的男孩子,真诚善良,像个憨厚的小布熊。“什么?”我有些好奇。“是平时给爸爸妈妈写的信,还有在这里拍的照片,你可以带回国内帮我寄给他们吗?”毅自费在剑桥读博士,他的父母在云南,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他一面读书一面在当地超市里打工,自立也节约。怎么可能拒绝呢?人世里,人伦亲情毕竟是人同此心的呵!我点点头,接过那个大大的信封:“难得呢,现在还用纸笔写信。我一定替你转寄到,家书抵万金么。”毅告诉我还是白纸黑字地向父母问候,让他觉得庄重踏实,“电话说过就忘了,还是书信让他们安心,还可以反复地读,代我陪伴他们。”
在信息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能为父母动这份心思真正难得。比起来,我是要惭愧的。现在上网十分方便,和朋友们联络大都是通过email和MSN。父母是不上网的,我便在网上商店定了电话卡,随手一个电话就拨过去了。日子久了,人也懒了,逐渐疏离了笔墨。父母总是宽容,听到我的声音就高兴,从不多要求什么。妈妈讲话的速度在电话里比平时快了许多,粗心的我很久才发现。
“为什么呢?”
“越洋长途呀,又没什么太重要的事。”
“不是告诉你不贵了嘛,咱们一直聊下去都没事。”
“我知道,不过总觉得电话是办事用的,不是用来闲聊的,可能下意识地就说快了。”
我的父母都不善电话长谈,开门见山说完要旨之后,往往就讷讷难言了。倒是纸笔的交流让他们自如许多。家里的橱柜中收藏着他们彼此间及与家人朋友间多年的通信,厚厚的几大摞。两人的一大乐趣就是在闲时展读那些年代久远的文字,共同回忆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父母相爱的时候,两人一南一北,相隔千里之遥。那时打电话不方便,网络更不知为何物。他们每周至少通两封信,三年鸿雁往返,才成就这至今25载的姻缘。
我读他们的信,感动还有感激。
感动于那个年代纯真而朴实的爱情,感动于千山万水无法阻隔的执著坚定。父亲对母亲称呼也经历了从长到短,再从短到长的变化:马桂兰同志——桂兰同志——桂兰——兰——亲爱的兰。这样微妙的变化里蕴涵着多少心情的起承转合,即便作为他们的女儿,我也只能揣测,无法确知。那样的含蓄才真是深邃的浪漫。三年里见面不过三四次,就是一封封的书信使他们相知相信,最终步入婚姻。都是平凡人,他们的婚姻也逃不了“七年之痒”“审美疲劳”的阶段,但开始的认真与专注,使得他们可以携手并肩去应对任何婚姻的考验,不离不弃。读他们的信,让我想要与一个人盟誓,终身不渝。真的,爱着,好好地爱着,爱在每一时每一刻,如同爱在这一格一格带着笔墨清香的端正的文字里。是父母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爱情的伟大并不在于你或是你爱的人有多么伟大,而在于你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去爱一个人,用多久的时间去爱一个人。
读父母的信,我充满感激,感激这份爱情孕育了我,感激他们将这份爱延续到了对我的抚育上。有几封信,我一直带在身边。当我与父母分别的时候,这几封信笺比起其他任何东西更让我贴心。第一封信是父亲得知我出生的消息后写给母亲的。我落地的一刻,父亲并不在我们身边。
亲爱的兰:
您好!
来信收到。知道李娜已安全问世,您生产一切很好的消息,我十分高兴!当然您是承受了很大的痛苦,身体的损失是很重的。在此,我谨向您表示深切的问候,并祝愿您产期愉快,早日康复。(简直向领导写给下属的慰问信!)
亲爱的兰,说真的,我知道这次一定会生个女孩的。在您来信之前别人问起我时,我也是这么宣传的。现在男孩女孩都一样。再说生个女孩我以后不是有三坛子老酒喝了嘛,哈哈!不管怎么说,这是我们的骨肉,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好生抚养(爸爸说若生男孩子就叫李鹏,女孩子就叫李娜,所以妈妈不敢生男的了)。
小李娜真是很幸福,有妈妈的爱抚,有外公外婆、娘娘舅舅的照应,她该多么地高兴啊!可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动不动就哭哭闹闹的。怎么样,还比较文静吧?
亲爱的兰,你看我一当上爸爸就这么婆婆妈妈的。你要知道我是多么想亲眼瞅一瞅小李娜,吻一吻她的小手小脸,那该多好啊!
亲爱的兰,给您寄去我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怎样测量孩子的智力》。以后可以试试我们的“千金”,不要像她爸爸这样的大傻瓜.
满月后,妈妈抱着我去沈阳探望当兵的爸爸。我落地只有五斤多一点,小得可怜。但在沈阳,有爸爸妈妈的共同呵护,我就像三月里的小草,卯足了劲儿地长。这封信是他们写给我的外公外婆的,汇报了我的生长情况:
娜娜现在变化很大,胖得像个小菩萨,胳膊、腿长得像莲藕似的,一节一节的,体重到今天为止是12斤,食量也越来越大,一袋奶粉已不够她吃几天了。
小娜娜现在比在家时又胖了许多,长了两个胖乎乎的腮巴,浑身圆滚滚的。她又白了许多,头发又长又变黑了。她的动作也有所发展,眼睛可以跟着人转了。
娜娜现在很守规矩,特别是带她出去时表现非常好,从来不在外面大便(这也值得表扬?),也不哭不闹,常常受到人家的表扬。不过在家里她就不管那一套,想哭就哭,要闹就闹(从小就是“两面派”?!)。
还有一个进步是娜娜会侧着身子睡觉了,还要人家陪着她咿咿呀呀地说几句,天知道她讲的都是些什么话。你要和她亲嘴,她就把小舌头伸出来,有意思透了(我那时就会French kiss——法式深吻了?真是非一般早熟!)。
娜娜的头发太长了,我们今天带她去理发店理了个“葫芦蛋”。哈哈,娜娜成了个小和尚啦!你们看,娜娜在外面表现得多好,理发的时候连一声都没有吭!
我第一次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先是忍不住地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我不在外面大便,我会转眼珠了,我会侧着身子睡觉了,就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儿居然也值得他们正儿八经地记录在案,天!然后又读了一遍,我的心里开始湿润,鼻子一酸,泪珠子开始啪嗒啪嗒往下落。真的是幸福呀,被这样可爱的父母深深地宠爱着。他们为我骄傲,不是因为我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而在于我是他们的女儿,他们用生命在爱着的女儿。
我一遍一遍读着那些二十多年前的文字,在那些泛黄了的纸页间用心感受着父母亲彼时的心情。心里的感觉却渐渐复杂起来,不仅是感动,不仅是幸福,还有一份深深的歉疚。一回想,才发觉对父母的关注是那么的不够;生活中最薄弱的一环,竟是与他们的沟通。
在另一封信中,妈妈提到了爸爸刚当爸爸时候的情景:
……只是国才瘦了,夜里小娜娜扰得他睡不安,白天要上班,回来还有一大堆尿布等着他。国才借了一本《家庭生活顾问》给我看,里面有不少小孩子的哺养方法。有时常常为了不相干的事和他生气。比如,他怕娜娜着凉将门窗紧关,整天恨不得用被子将孩子盖着,其实过分受热不也不好吗?他每天晚上将娜娜生活情况记录下来:饮食如何?大便几次?睡眠如何?会干什么了?哎,真不怕麻烦。前几天又给娜娜在家照了几张相片,有睡着的,有坐着的,有吃奶的,真有意思!
打我记事起,父亲一直都是忙碌的,给家庭的时间少得可怜,他不知道我上几年级,不知道我在几班,我的生日他也常常不能陪我度过。不是没有埋怨的呀,我甚至曾经负气地对他说:在工作中,你是一个出色投入的人;可在家庭里,你却只是个“吝啬”的父亲。一直当我读到这封信时,我才惊觉自己对父亲的评价是多么的武断,多么的片面,多么的令他伤心。我对自己说:那个年轻的父亲,是如此的细心温柔,他是你的父亲呢!你怎可如此出言伤他?
我闲时读亦舒的小说,有一段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叙述,令我深思良久:
你真的认识你父母吗?一至五岁,你可有记忆?六至十一岁,已是小学生,天天赶上课,回家做作业,父母要上班应酬,周末又上亲戚家,相处时间并不充分,你真的知道他们的好恶?随后升上中学,少年人自有交际网,还有,你的娱乐不与父母同步,见面时间更少。你同父母有无好好交谈,还来不及互相了解,已经到外国升上大学,四年六年不等,等取得博士学位,也许已经好久不曾同住了。随后,得为事业搏斗了吧,心忙意乱,至多每个星期回家吃一次饭,三两个小时,匆匆别过,噫噫忽然恋爱了,结婚了,你自己的孩子也出世了,简直人仰马翻。父母的地位进一步被挤到一角,彼此不知道对方的苦难、盼望及喜乐。几十年已经过去了。忽然发觉父母已是老人,打皱的面孔,缓迈的脚步异常陌生,这真是我父母?打开照片簿,不不不,他们不是这样子的,他们……原来对父母一无所知。
我忽然有些后怕,险些地,我可能会一辈子对这两位最爱我的和我最爱的人“一无所知”啊!这些年来,一直忙着读书精进,全副心思都偏重于“智识”(intellect)方面的提高,而在情感(emotions)一方面却几乎忘却。真的要感激爸爸妈妈保留下的这些文字,它们让我领悟了爱情和骨肉亲情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它们唤起了我去真正了解自己父母,去关怀他们的心灵深处的渴望。
这三封信我从家带到了剑桥,那些温柔的文字陪伴着异乡的我,给我温暖,也给我力量。想家的时候,我就一遍又一遍地读这些信,耳边是那首陈百强的《念亲恩》: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
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怀念怎不悲莫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亲恩应该报
应该惜取孝道
惟独我离别
无法慰亲旁
轻弹曲韵梦中送
我想写些文字给他们,我知道他们会欢喜。于是有了这篇文章,送给他们,为了爱情,为了爱,为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