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蜀七 本章:第180节

    谁也想不到,郑家的事竟然那么容易就被解决了。

    郑氏主支,成年男丁尽皆斩首,未婚男女罚没入宫,幼儿作为侍童暂时养在宫内。

    至于分支……陈侯并没有清算,反而是告诉郑氏分支的人,郑氏家主,人人可做,只要忠于自己,必能回到临淄,重拾郑氏荣耀。

    简单来说就是,郑氏主支不好,但你们都是好的,只要你们愿意对我忠诚,我还是愿意对你们展开怀抱的。

    分支的人几乎是立刻信了。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是陈侯分化他们的手段,可是回临淄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而且陈侯这些话天下皆知,他们也不怕陈侯出尔反尔。

    于是分支之间互相争斗,并且忙着给陈侯送礼——也没把叶舟忘了。

    有世家派人去训斥他们:“君上如此待你郑氏,你们不恨?”

    分支的人觉得这些世家是傻子,他们为什么要恨?他们和主支早就远了,为了让自家子弟当官,每年不知道要给主支送多少人和物。

    自己有可能取代主支,这对他们是好事。

    又不是每个分支管着的城池都有钱,不少城池地处偏僻,更何况就连陈侯也享受不了什么,他们就更享受不了了。

    但以前,他们只能希望主支愿意提携他们的子弟,让他们的孩子去临淄拜师为官。

    现在,他们不用再指望主支提携他们的孩子,他们自己就能做到。

    既然如此,为何不搏一搏呢?

    世家次次派人去,但那么多座城池的郑家分支,竟然没有一个愿意搭理他们,遇到脾气差的,直接将这些往日被捧着的世家子弟打出门去。

    跟叶舟想的一样,陈国乱了,可它似乎没有没有变坏。

    有了“仙人”这个照片,陈国人忽然对本国焕发了巨大的信心。

    他们真心实意的相信仙人降临了,也相信仙人会让陈国变得更好。

    当陈侯昭告陈国上下,有仙人降世,降下仙谕,陈国上下无不遵从。

    今年秋末,陈国将开科举。

    这回不是陈国哗然,而是天下震荡。

    叶舟看着前来找他请罪的陈侯,他并不生气。

    之前的种种,都是陈侯给他造势。

    不管诸侯国怎么看,只要陈国百姓信了,世家信了,陈侯之后的变革就能畅通无阻。

    叶舟看着自从中毒后就脸色惨白的陈侯,只是笑着说:“陈侯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有此决心去除腐肉,那我祝陈侯得偿所愿,终有一日,陈国能从贫弱小国变成可与大国争雄的强国。”

    陈侯就像他们第一次相见那般慢慢下拜,双膝跪地,冲叶舟行了跪拜祖宗大礼。

    “暨,拜谢仙人,今生不敢懈怠,必以振兴陈国为己任。”

    “仙人仁德,必永刻陈人心中。”

    “陈人必不敢忘!”

    叶舟看着他,他没有再说话,而是望向窗外。

    原来已经入秋了。

    第124章

    叶舟给陈侯的科举制度是武则天改良过后的。

    在武则天以前,科举是重明经轻诗经,而明经科对于寒门贫家子弟而言根本无力跟世家子弟竞争,他们家境不好,没那么多钱买书,于是世家和寒门之间依旧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直到武则天改良科举,开始提升诗经课的地位,这种情况才开始改善。

    比起明经科,诗经需要的是灵感灵光和才华。

    哪怕是贫家子弟,他若有才,能作出好诗,也能出头。

    而且武则天还很有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只要你觉得你有本事,那你就能去当官,干得好有赏,干不好就请下来,后头有的是人排队。

    她建造了一个以国为单位的人才库,李隆基时期不少重臣,都是她当年挖掘出来的。

    也是在她任上,诞生了无数才华斐然的诗人。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当个读书人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就算不能当官,也能靠教书养家糊口。

    还有殿试,在她之前李世民虽然也曾在考试时进去殿内,但他不是次次都去,也不成体系,所以历史学家们都认为,殿试是从武则天开始有了体系和规则。

    以至于直到明清,都还在沿用武则天改良后的科举制度。

    虽然八股文成了科举的主流,但制度未改,因为这个制度确实好用。

    经过漫长时间和几个朝代检验过的完整制度,拿到这里简直就是降维打击,虽然依旧要经过本土化的更改,但足以让陈国名声大噪了。

    除了世家以外,再没人关注陈侯对世家的“残酷”,无数士人从各国涌来,本来因为相国变成仙人,不再举荐士人而准备退去的读书人们再次疯狂了,别国士人甚至携家带口,准备在陈国定居了。

    陈国这个名不见经传,在诸侯国里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可怜突然之间名声大噪。

    然而除了士人以外,别国君主世家都没把科举当回事。

    他们认为世家协助君主共治天下才是正道,科举是邪道,既然是邪道那就不必去管。

    除了士人和百姓以外,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着看陈国的笑话。

    但哪怕所有人都不看好,陈国所有世家都在抵制,陈侯还是坚定不移的开始了第一次科考。

    只是这次科举跟叶舟想象的,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关。

    这次科举没有标准的考场,监考的是赵雪和另外两个叶舟推荐给陈侯的士人,就连出的题,都是陈侯抠破脑袋才想出来,并且老生常谈的问题。

    考场甚至就是露天的,士子们在里头考,百姓们就在旁边看。

    并且一个早上就考完了,考生甚至能赶着回去吃饭。

    由于纸出现的时间不长,很多考生的卷面也不够整洁,他们不知道怎么控制力气,一些字细得快要看不见,一些字却力透纸背,一个字变成了一个墨点。

    可即便如此,阅卷的时候陈侯依旧笑声不断。

    很快,第一批靠科举获得官身的士人出现了,他们并没有因此进入朝堂,但他们确实当了官,这个官可能只是小吏或是粮官。

    但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确实身倚王权。

    他们手中的权力都来自于陈侯,而非世家。

    很快,这些官员就成了临淄城内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他们也被困在了临淄,其它城市依旧被公族和世家掌握,他们裂土而治,陈侯可以把这些士人送过去,但公族世家也能让这些把命留在那儿。

    可陈侯也不急,这些都是急不来的,他要等公族世家放松警惕,再找机会。

    徐徐图之。

    大约是陈侯在此之后没了动作,张家的事也已经过去,陈国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

    这一年秋收,陈国又一次大丰收了。

    只不过陈国丰收的消息还没传到陈侯耳朵里,赵鲁两国的使臣已经来到了临淄,他们带着冗长的队伍,只不过这冗长的队伍里并没有带给陈侯的礼物。

    倒是给“仙人”带了不少。

    这里未必没有聪明人,赵鲁两国的国君都相信世上有仙人,但不相信仙人会到陈国去,比起对方是仙人,他们更相信叶舟是高人。

    既然是人,那就可以收买,就能拉拢,为自己所用。

    赵鲁两国的使臣来到临淄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觐见陈侯,而是带着仆从来到了叶舟的宅门口。

    两人互相认识,曾在一个学宫念过书,因此大门未开,他们就在门口攀谈起来。

    “赵兄也是来寻仙的?”穿着蓝色长袍的男子笑着把马鞭扔给一旁的从人。

    “赵兄”微微颔首,他也露出一张笑脸来,他留着长须,很有文人雅士的样子:“姜兄不也来了?倒是没想到,来的竟然会是你。”

    姜荟拍了拍赵鲜的肩膀,看着大门紧闭的宅子,手指虚点道:“看看,人家这是给我们吃闭门羹。”

    赵鲜却不当回事:“说不定是下马威呢?高人嘛,总有几分脾气,就是没有脾气,也要做出那么几分脾气来,过几日也就好了。”

    姜荟却摇头,他小声说:“我看不像,来时我也派人问了,都说此人乃真仙。”

    “说的有模有样,不像无根编造。”姜荟很清楚庶民百姓编造故事的能力,要想编的有头有尾令人信服实在困难,而那些有关神仙的事却都有鼻子有眼。

    他们路过一处村庄时,那村里的人还说他们就见过神仙。

    不过仙人老爷并未离开帐篷,他们只受过仙人座下仙子仙女们的好处。

    原本姜荟是不信的,可那村里却有几样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粮食,有土豆还有红薯——这两样都是村里人告诉他的叫法,说这两样东西极好种植,产量比陈国盛产的小麦黄米还要大。

    姜荟这些年周游列国,自认已是世间少有有见识的人了,可无论是土豆还是红薯他都未曾见过,当日就叫村人做熟了给他佐餐。

    土豆对他而言并不好吃,吃起来寡淡无味,即便蘸了盐,依旧谈不上好味道。

    但红薯他却很喜欢,于是便从村人手中买了一些用以路上充饥。

    吃了几日的红薯,姜荟不仅没腻,还觉得这东西甚好,若是陈国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此物,日后鲁国百姓也就不缺红薯了,鲁国土地不丰,昔年也因土地贫瘠受各国欺辱,幸好历经两任明君,才有了如今强盛的鲁国。

    “不过,陈国如今有了仙人。”赵鲜意有所指,“不知是否还愿卖粮给我们。”

    姜荟却不当一回事:“仙人若是不用俗世之物,自然难,可若他若是用……”

    两人都当惯了使臣,并没有士人的清高,并不认为拿钱砸人是什么坏事。

    只要能达成目的,别说只是送礼,就是把他们也送给这位仙人也行。

    他们都坐好了被拒之门外好几天的准备,果然,直到天黑都没人开门。

    第二日,他们又早早来到宅门前,依旧是闭门羹。

    如此持续了六七日,两人终于没了耐心,他们不再求见叶舟,反而是去面见了陈侯。

    他们以前也和陈侯打过交道,知道此人识时务,知道如今天下赵鲁势大,没有区区陈国说话的位子,因此即便当着陈国的朝臣,仍然如往常一样质问道:“鄙人入陈以来,数日求见,仙人不曾见我,不知是仙人的意思,还是陈侯的意思?”

    陈国朝堂上无人说话。

    陈侯只是笑着说:“鲁使何出此言?既然是仙人,必不会听本侯的号令,若能听从本侯的意思,那就只是凡人,不是仙了。”

    姜荟也笑:“就让如此,那就请陈侯给个准话,今年陈国丰收,百姓能填饱肚子,可怜我鲁国,土地不丰,百姓只能节衣缩食,日日困顿,若陈国不能相助,恐怕我鲁国百姓就要受苦了。”

    终于有忍不住的陈国官员忍无可忍地说:“若是拿钱买还好说,你鲁国又不缺钱,为何行此强盗行径!”


如果您喜欢,请把《位面超市》,方便以后阅读位面超市第180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位面超市第180节并对位面超市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