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非名师不拜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韩春呜 本章:诸葛亮非名师不拜

    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磨难的诸葛亮很早就悟到:名师出高徒。必须要有一个出色的老师,才能有杰出的学生。从景升学院退学,隐居隆中后,他决心拜访最优秀的学者,求教最出色的老师。

    这时的襄阳一带,聚集了司马徽、宋忠、綦毋闾、颍容等全国一流的学者;梁鹄、杜夔等一流的书法家、音乐家;还有,被推为儒宗的邯郸淳、隗禧等人。刘表对这些学者、专家,“安慰赈赡,皆得资全”。对正值求学时期的诸葛亮来说,襄阳真是一个名师云集的好地方。

    一天,诸葛亮与徐庶谈起襄阳的名士。徐庶告诉诸葛亮,襄阳首屈一指的名士,还是当属庞德公。最初,诸葛亮的姐姐就曾讲起她老公公的过人学识,诸葛亮当时还是半信半疑。诸葛亮也记起姐夫说过,要想和庞德公学习本领,极不容易。这老爷子轻易不肯将真才实学示人。他选择弟子,不分亲近远疏,但必须因材施教,量才施教。因而选择徒弟时,非常苛刻。

    诸葛亮听了姐夫所言,担心自己学问和功力不到火候,也就没有正式向亲家爹爹提出拜师的请求。今日徐庶再次提起庞德公,不禁让他怦然心动,能不能成为庞德公的徒弟,也就意味着能不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徐庶告诉诸葛亮,庞德公现在隐居鹿门山,平时以农桑书琴自娱,高雅清白,隐逸自得。刘表多次邀他参政,他就是不肯出山。

    诸葛亮也听说过,庞德公珍视人格,傲视权贵,他的知己朋友有限。据说,庞德公与司马徽是非同寻常的好朋友。司马徽比庞德公小10岁,视庞德公为兄长,称呼庞德公为庞公。

    诸葛亮说:“听你这么讲,水镜先生与我亲家爹爹是至交了!”

    徐庶说:“至交自然是至交,但是司马徽先生能够在襄阳站住脚,能够成为襄阳一带的名流,还完全靠的是庞德公。”

    徐庶见孔明不相信,就解释道:“你知道,司马徽先生刚刚来襄阳时,很少有人了解他,找他求教的人很少。后来,庞德公与司马徽认识了,有人问庞德公对司马徽什么看法,庞德公说乃水镜先生也。意思说司马徽看问题特别清澈。就这一句话,让司马徽得了个‘水镜先生’的雅号,立马声名远播,教馆学生如云。还有一位,庞统,字士元。少年时朴钝,容貌有些怪诞,浓眉掀鼻,面如黑炭,没有人认为他会是一位大才子。只有庞德公看重庞统。当时庞统还不到成年人,庞德公让他拜访司马徽,告诉司马徽:来人可谓凤雏矣。当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葚,庞统坐在树下,二人一个树上,一个树下,开始谈论问题。这一席谈话,自昼至夜,司马徽十分惊异,感叹曰:‘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称庞统为当今荆州学士之冠冕,由此,庞统的名望开始大大提高。”

    诸葛亮笑道:“真的吗?那不成了神仙点石成金了嘛!”

    徐庶对诸葛亮说:“如果庞德公赏识你,收你为他的弟子,那你的才识就会大长,就会名声大噪,非同小可了。”

    诸葛亮对亲家爹爹刮目相看了,他决定亲自登门求教。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和敬重,诸葛亮到了鹿门山,进了庞家门楼,见到庞德公,高呼“亲家爹爹”,然后“扑通”跪倒在地,行跪拜大礼。

    庞德公上下打量诸葛亮,见诸葛亮身材高大,温文尔雅,英气逼人,感到这是一个知书识礼,有些见地的青年。他想:既然要拜我为师,那就得看一看他的才学,于是说道:“看你英姿勃勃的神采,想必是志向远大之人。我且问你,如果让你为将,你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才干?”

    诸葛亮抬起头来,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回答:“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一下,诸葛亮这段话的意思是:考察一个将军的才干要有九条标准。讲究道德观念,懂得礼义廉耻,能够关心属下的冷暖,注意体察部下的功劳辛苦,这样的将军可称之为:仁将。接受命令,不讲条件,不考虑个人利益,以为完成任务牺牲而为荣,没有因为活命而带来耻辱,这是“义将”。不因为富贵而骄横,不因为取得的胜利而自恃为强大,尊重属下的人格,性格刚强却能够忍耐和忍受艰难困苦,这是为“礼将”。行为变化令人难以猜度,兵马出动往往多个方向,遇到灾祸,可以转为幸福,面临危难能够从容以对,取得胜利,这是“智将”。对于令行禁止的部队给予奖励和赏赐,对于临阵脱逃,不能执行命令的属下,严厉惩罚;奖赏做得及时,处罚不考虑贵贱,这是“信将”。足下健步生风,气势逼人,善于巩固阵地,擅长使用刀枪剑戟,这是“步将”。能够攀登高地,涉足险隘,骑马射箭娴熟,冲锋在前,撤退留在最后,这是骑将勇猛顽强,从不畏惧强大的敌人,不屑于小打小闹,总想与强大的对手交手,这是“猛将”。能够礼贤下士,思贤若渴,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作战英勇而富有谋略,这是大将。

    诸葛亮侃侃而谈,庞德公仔细倾听,不禁频频点头。庞德公说:“你这九条,讲了为将的才干或者说是本能,但是这九条为将的标准当中,如何分高下呢?”

    诸葛亮答:“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基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寝,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堂堂,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枧如室家,此天下之将。”

    意思是:选择将领,应当根据能够获取战争胜利的需要。带兵打仗,军官的作用各有不同。能够洞察队伍中间出现的违纪分子,注意到不法分子的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和不良反应,能够为部下所信服,这样的军官可以带领十名士兵。能够日夜为队伍的兴衰而操劳,察颜观色,善于讲话,此人可以率领百人的队伍。讲话干脆利落,非常直率,富有鼓动性,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英勇善战,此人可以领导千人的队伍。相貌堂堂,仪表出众,富有感情,知人善任,体察下情,此人可以指挥上万军马。能够引进人才,具有吸引能人志士的魅力,处理每一件事务都很严谨,胸怀宽广,讲究诚信,举重若轻,处理复杂情况不过谈笑之间,举手之劳,此人可为十万之将。懂得将仁爱施于天下,威望和信义让邻国宾服,上知天文气象,中知人情世故,下识地理自然,世界的事情,在他眼里,如同家中的事情,这样的人,可称的上天下之将。

    庞德公又问:“为将者所忌讳的弊端有哪些?”

    诸葛亮不假思索,随即答道:“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听得出,诸葛亮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谓深思熟虑。

    庞德公不动声色,又连珠炮似的接连提出几个问题。

    “天有七彩云,地有五色土,人众则形形色色。而人的外表与其内心不一定是相同的,你怎么分辨两面三刀之人?作为领军人物应当注意军队的害群之马,你说说,哪些人应当注意和防范呢?”

    诸葛亮对这两个问题没有准备,一下子张口结舌,不知道如何表述才能圆满。他沉吟很久,还是没有想好如何回答。

    庞德公这时说话了:“这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呀!你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找到准确的答案。这样吧,你可以在这里思考,也可以回隆中你的家里思考,明日再来回答。”说罢,就离席扬长而去,将诸葛亮晾在了那里。

    诸葛亮跪在原地,一动不动,凝神思索。

    庞德公因为内急,匆匆离席而去,出恭时又习惯找一本书籍慢慢地翻阅。当他一个时辰后,踱着方步,缓缓走进书房时,书童告诉他:“诸葛亮还在跪着哪!”庞德公听了,怔了一怔,站住脚,没有任何表示,转身,径自回卧室休息去了。

    天慢慢暗了下来,书童走进课堂,燃亮了蜡烛。见到诸葛亮还愣怔怔的原地跪在那里,便问诸葛亮为什么还不回家?诸葛亮说,还没有想到正确答案呢!

    书童问:“明天再来不行吗?”诸葛亮摇摇头,说:“今天的问题今天一定要解答出来。”说罢,便闭上嘴,继续凝神思索。

    书童悄悄走了进来,看到诸葛亮还跪在原地,就走过去告诉诸葛亮:“亲家爹爹已经睡觉去了,你回家吧!”诸葛亮摇摇头不答话,书童也困了,哈欠连篇。他看到蜡烛已经接近燃尽,便又换上了一根,然后坐在席上,陪伴着诸葛亮。过了一会儿,竟然靠着书案,闭上眼睛,打起瞌睡来。

    夜深人静,烛光暗淡,诸葛亮的眼睛却是越发有神,炯炯发亮。良久,诸葛亮站了起来,活动了一阵手脚,来到书案前,抓起了笔,摊开蔡侯纸,伏案疾书,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他撂下笔,长舒一口气,拿起书稿,上下审视了一遍,然后轻轻吹起了口哨。他站起身,环视一下四周,唤醒书童,轻手轻脚地走出了课堂,吟着《梁父吟》小调,踏上了回隆中草庐的乡间小路。

    庞德公一觉醒来,抬眼望了望窗外,见月亮已经升上中天,猛然想到诸葛亮的事情,便翻身起床,悄悄走向课堂。烛光摇曳,没有了动静,他探身向里面望去,不见诸葛亮的影子,这让他大失所望。

    他走进课堂,发现书案上诸葛亮留下的答卷。庞德公内心感到宽慰一些,他拿起书稿,开始浏览,读着读着,精神为之一振。他坐下来,细细品味,不禁啧啧有声,最后竟然吟诵起来: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寥寥数语,言简意赅,令人耳目一新。庞德公暗暗称赞:“这个孔明,非一孔之明,乃有孔圣人之明见。”他已经感觉到诸葛亮学业功底深厚,见识非同一般。

    第二天,诸葛亮并没有因为昨晚用功而来迟。当庞德公醒来时,诸葛亮已经将老师家的水缸挑满了水,并跪在床头多时了。庞德公微微一笑,招呼跪在面前的诸葛亮站起来说话。他已经决定正式收下这个学生。

    庞德公讲:“孔明啊,你记住,从往今后,凡是要向我问询学问方面的事情,就不要在叫我亲家爹爹。而要称之为老师,或是先生。”

    诸葛亮心领神会,不由满心欢喜,高声应道:“老师在上,受学生跪拜之礼。”说罢,倒头便拜。

    庞德公会心地哈哈大笑,他扶起诸葛亮,语重心长地说 :“要做我的学生,首先得学会做人。做人和做学问一样,是磨练出来的 。”

    而后,诸葛亮便随着庞德公学习用兵之术,后创出“八阵图”。


如果您喜欢,请把《诸葛亮成长之谜》,方便以后阅读诸葛亮成长之谜诸葛亮非名师不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葛亮成长之谜诸葛亮非名师不拜并对诸葛亮成长之谜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