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使用了“科学发展观”概念。在考察中,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大命题,切实把第一要务抓紧、抓实、抓好。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深化,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有了完整的表述。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在200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再次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这既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上强调,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他指出,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对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温家宝指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六是坚持改革开放,七是坚持以人为本。
2004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举行。胡锦涛在这次会议上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并阐明其科学内涵后,又多次深入阐发了这一问题。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温家宝在这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他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这次“建议”最鲜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没有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是做不到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促进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如果忽视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种经济发展是不能持续的,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
2005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我们在充分运用以往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又得到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坚持把又快又好发展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则;坚持把着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式;坚持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总量平衡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6年12月5日至12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总结近几年的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一些新体会。主要是: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次会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的提法有了重大的变化。原来是“又快又好”,“快”字当头,现在是“又好又快”,“好”字当头。“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表明中共中央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个词序的变化,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个提法表明,尽管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艰巨。无论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促进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们要的速度应当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速度,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经济波动比较小、增长得到持续的速度。“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