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 头脑发热的俊园案例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陆新之 本章:3月18日 头脑发热的俊园案例

    我们曾经头脑发热,盲目追求建筑的高度,迷信高度会为我们创造荣耀和财富,但却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叹,这场追逐建设高度的游戏在中国仅仅是拉开了序幕。审视当年万科决定投资“海神广场”,根据“聪明人不犯同类错误”的推论,王石只是自以为聪明啊,又有多少自以为聪明的家伙在犯着王石曾经犯过的错误呢?

    这座超高层建筑记载着万科地产一段特殊而有代表性的经历,一段否定之否定的历程,既在痛苦中否定盲动的过去,同时也诞生了光明的未来。

    ——王石、缪川,《道路与梦想》,中信出版社,2006年1月

    背景分析

    1993年,经过多番竞标争取,万科与南海石油合资成立海神置业有限公司,万科占30%股份;1988年加盟万科,担任综合开发部经理的郭兆斌亲任公司总经理。在王石心目中,郭兆斌是一位富有激情的完美主义者,他这样看待海神的意义:“海神广场”是南海石油,也是万科介入房地产业之后所开发的第一座集商业、餐饮、娱乐、高档写字楼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楼宇。

    1995年3月23日,“海神广场”正式破土动工,并预计1997年竣工,为香港回归祖国献礼。在轰天的礼炮声中,谁能想到仅仅几个月后,海神就陷入了一潭走不出来的泥泞当中。

    “海神广场”动工没多久,受宏观紧缩政策影响,深圳写字楼价格大幅缩水,几乎所有的写字楼都在滞销中煎熬。

    王石迅即向海神置业有限公司提出停工要求,并建议由写字楼改为高级公寓,大楼高度由180米降低到151米。经过计算,这一更改不但使建筑面积缩水,还得额外增加1.5亿元投入。

    这个匆忙的决定掀起了轩然大波。合作方南海石油和其他股东同意停工,但不愿追加投资,并表示任何更改不得损害原有利益分配;经过长达半年的谈判,万科就建筑面积分配比例与南海石油达成妥协,但股东们不愿追加投资。不得已,万科提出收购三名股东60%的股权,对其中最大的股东,万科以旗下优质资产银都公司的股权进行置换。两年后该公司脱离万科,为了保住“海神广场”这个项目不烂尾,万科付出的代价相当沉重。

    1997年5月,沉寂多时高高耸立的塔吊,再次动了起来,“海神广场”更名为“万科俊园”,变身为深圳最高的住宅。最后经过艰辛的销售过程,万科虽然在这个项目中没有获利,但总算全身而退,没有被这栋大楼拖垮。

    行动指南

    在行情火热的时候,要保留一份清醒,不能勉强做只能赢得起但是输不起的生意。而遇到麻烦的时候更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如果您喜欢,请把《王石管理日志》,方便以后阅读王石管理日志3月18日 头脑发热的俊园案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王石管理日志3月18日 头脑发热的俊园案例并对王石管理日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