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大调查之一:规则在中国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陈斯文 本章:3、10大调查之一:规则在中国

    正是在对现有规则的盲目服从,对现有规则挖空心思的运用下,我们的经济遭受着侮辱与损害,而真正的得利者则一面在发出“中国经济威胁”的论调,一面享受着“中国制造”带来的好处,一面将收益纳入囊中,一面将危机转嫁过来。

    在与这些“得便宜卖乖”的规则制定者的博弈中,我们茫然无知地表现着自己的轻信和稚嫩,展示出一副令人悲凉又无可奈何的景象。

    主题介绍:天下第一关——中国经济保卫战——规则的牺牲品——规则的真正含义

    3.1:天下第一关

    在未来的很多年中,当我们的经济学教授在课堂上讲述经济史的时候,21世纪的起点一定是2001年。

    当911事件、安然丑闻、纳斯达克股灾等一系列震荡让世界环境变得躁动不已时,中国却在遥远的东方,因为数个喜讯的到来,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一则喜讯发生在7月13日,耗时日久的申奥大业终于成功,这使得2800亿元的大宗资本,终于得以投入基础设施与场馆建设之中,其对中国经济的刺激作用是非凡的。

    第二则喜讯更多集中在精神层面上,在三个月后,中国男足首次冲入了世界杯决赛圈,由此掀动了国人的心理狂潮。

    比起前两者,第三则喜讯对国人的影响未必那么强烈,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它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其意义也更为深远。

    在经历了无数轮唇枪舌战之后,世界贸易组织终于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tO的决定,12月11日,中国入关成功,正式成为tO成员。

    三大喜讯的突如其来,令中国民众欣喜若狂,时人评价道:“这三件大事的意义,简直等同于三大战役,重要的是在这三大战役中,中国都是最终的胜利者。”

    于是,习惯于讲兆头的中国人,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就体验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兆头,假如我们还对十年前的那一幕有所记忆的话,那么这份记忆必然还满载着和风细雨的气息。

    然而,当我们走过了10年的历程,再回头看待历史的时候,再对所谓的三大喜讯做一体会,挂在我们脸上的笑容便极可能平添几分苦涩。

    首先,中国男足在世界杯决赛圈净吞九蛋,一无斩获后铩羽而归。

    其次,我们曾经憧憬着以奥运为契机的新一轮经济腾飞,并没有如期出现,与此相反的是,我们反而遭遇到了经济的冰点,不管造成衰退的原因来自何处,它带给中国民众的恐慌情绪却是无比真实的。

    这两者带给我们的负面感受是强烈的,但同时也是短暂的,然而比起加入世贸组织这一事件来说,它们的意义便顿时变得微不足道。

    关于tO带给中国经济影响的讨论,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然而无论结论是什么,这个影响都注定是一个持续到接近无期的过程。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入关的繁难,并不在于取得一个承诺,而是怎样在新规则的竞争下不被淘汰出局,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tO的“天下第一关”之谓,绝非浪得虚名,事实上,早在我们入关之前,就已经对此有了思想准备,然而比起实战中的风波谲诈、行情险恶,我们需要重新学习的东西实在还是太多。

    3.2:中国经济保卫战

    事实上,当中国进入国际市场后,由此引发的三大问题便以严峻的形态,迅速横亘在我们面前。

    其一:人民币如何保持汇率稳定,保持不贬值。

    其二:我们将如何激活经济,启动内需。

    其三:如何令已经看似病入膏肓的国有企业摆脱困境。

    以当时的形式来看,这三大问题所带来的的严峻形势,绝不下于新中国成立后所面对的国际封锁,无论三者中哪一条出现问题,其带来的后果都是难以想象的,时人甚至戏谑地评论道:这是压在中国经济头上的三座大山。而如果要为这“三座大山”排一座次的话,那么最急者当首推确保人民币不贬值,但从长远来看,国有企业的生存问题则更令人心急如焚。

    鉴于这样的形势,中国确定了自己的三步计划,即在首先确保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以宏观调控政策为手段启动内需,最终以“重组、改革、加强管理”为解决方案,坚决实行“国退民进”的资本战略,保证妥善解决三大问题。

    就这样,一场旨在于适应国际市场新规则,捍卫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经济保卫战,就在世纪之交轰然打响。

    其实,早在1998年的夏秋之交,我们与国际资本的绞杀便以开始,只是由于信息的闭塞,时至今日我们才得以见识到几分经济战争的残酷。

    在那一年的8月5日,以金融大鳄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资本炒家,为了确保将人民币汇率压制下去,便针对与人民币关联度最高的港币大打出手。

    仅仅在一天之内,国际炒家们便抛售了200多亿港元,当这笔货币被港府全额吸纳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第二天,在其后的六天中,炒家持续抛售港元,整个货币市场战火连天。

    时间行至8月13日,中国政府终于介入了这场对抗,于是,港府在大陆强势资金的支持下,在股票与期货市场中开始了与炒家的直接对抗,双方皆对外宣布将会获得最终的胜利,时至8月28日,对抗终于迎来了决战的时刻,当日,炒家的抛盘近乎疯狂,而已近力竭的港府继续照单吃进,当收盘那一刻到来时,恒生股指稳稳地停在了7829的点位上,国际炒家最终弃械投降。

    这是这场经济大战中,中国最具华彩的一场胜利,在整整持续一个月的绞杀中,我们利用储备已久的实力,采用兵来将挡的策略,最将索罗斯集团的计划一举击溃。

    于是,在大战爆发之前,我们就已经在这场仓促的遭遇战中得一先手,取得了颇为骄人的阶段性胜利,当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得到了缓释之后,我们便得以腾出手来,解决后面两个更为繁复的问题。

    拉动内需与国企脱困,看似是两个不相干的问题,然而在实质上,这两个问题却有着完全一致的指向性。

    这就是采用各方面手段,将暮气沉沉的国有资本分阶段撤出市场,改由更富竞争力的民营资本来充当经济主体,即我们常常提及的“国退民进”。

    资本市场风波谲诈,一招不慎便可能身受覆顶之灾,国有资本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尽管其有着雄厚的实力,但庞大的躯壳也意味着转身的艰难,即便有望获得胜利,也难免在过程中伤痕累累。

    由此,让竞争力更强,操作更灵活的民营资本去适应国际市场的新规则,无异于将“正规军”从战场中抽出,改由“游击队”来负责将战争进行到底。那么,这样的战略,究竟收到了怎样的战果呢?

    3.3:规则的牺牲品

    即使以今日之眼光来看待,十年前那场“国退民进”的变革的力度之大,也足以令我们感喟。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直到2003年这场运动进入尾声,在全部四年的时间里,中国国有企业的户数,从23.8万户直落至15万户,这也就意味着,足足有四成的国有企业,就此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其中甚至包括了许多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

    与此相对应的是,这些消失的国有企业并没有简单地走向死亡,而是通过这场“国退民进”的运动,成功地转型为民营企业,而根据调查显示,有超过25%的民营企业,正是由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而来。

    当灵活多变的民营资本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之后,其灵活多变的特性、充满活力的品质,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得以显露出来。

    为世界打工,做世界工厂的口号,正是在此时被喊响,而事实上,开始于98年的“中国制造”故事,在2002年的时候开始正式发威,每一个动作都折射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奇光芒。

    从一系列数据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神话的轮廓所在,根据初步的统计,在可查的650类商品中,我国已有上百种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首位,这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世界第四大生产国的头衔,更为GDP增长提供了接近40%的贡献,更令国人荣耀的是,一批名声显赫的民营企业乘此而崛起,大有俨然一路诸侯的势头。

    看上去,以制造业为手段的“民资游击队”,似乎已经在入关之后站稳了脚跟,逐步适应了新规则,并呈现出活力四射的面貌来。

    事实果真如此美好吗?

    我们果真适应了规则,在全球经济中步步为营,以至于分疆裂土了吗?

    恐怕真实的情况未必如此,至少在我们在08年经济危机中所显露出来的问题,就足以证明我们对于规则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相当肤浅的层面上。

    当我们自感对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适应,甚至于可以巧妙地利用之,而自感得计的时候。当我们满足于世界工厂的美誉时,当我们为初步步入工业社会而兴奋不已时,其实已经标志着我们在规则的陷阱中越陷越深。

    在所谓的规则下,中国经济正遭受着一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厄运。

    所谓的世界工厂,说白了其实是个贬义色彩极浓的词汇,假如我们对现代工业的流程稍有了解,就足以知道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顾客确认、品牌建设、终端渠道这六大环节中,价值最低,效益最差的便是生产环节。

    我们付出了最辛苦的劳动,承受着最大的压力,消耗着我们的资源,污染着我们的环境,所得到的收益却是最少的,按这样的情形来看,当我们的民营资本在国际市场上越是“风光”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吃着越大的亏。

    同时,在我们被称为“世界工厂”的美誉背后,却埋下了消费品生产严重过剩的隐患。

    在全国纳入监控的650类商品中,其中有620类商品出现了生产过程的局面,而我国民众的收入却得不到及时提高;于是当过剩的生产,没有得到相应的需求保障时,这些商品就必须依靠国外的市场,而这就导致了我们的经济严重依靠国际市场的消费。

    当我们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时,国外市场却表现出消费过剩,当这两种“过剩”的情形相互遭遇的时候,便形成了一种看似平衡的局面,然而这种平衡却是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付出与收益严重不符的代价来实现的。于是,当国际经济出现动荡的时候,中国的实体经济遭到最严重的损伤,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了。

    3.4:规则的真正含义

    当我们自以为适应了规则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规则的牺牲品。

    假如我们对童年游戏还存在着记忆的话,就会非常容易地理解这样的情形。

    在孩子们的恶作剧式的游戏中,大孩子总是规则的制定者,即我们所说的“出主意的人”,而相对老实的孩子、年岁较小的孩子则永远是规则的履行者,实际活动的执行者。

    小孩子去做事,大孩子坐享其成,取经我来,背黑锅你去,这其实才是规则的真正含义。

    从本质上讲,游戏规则就是一个遵守者与服从者被损害的过程。

    按照许多专家学者的说法,规则不是用来遵守的,而是被应用的。然而我们要说的是,真正的赢家绝不会是一个规则的应用者,而是规则的制定者。

    正是在对现有规则的盲目服从,对现有规则挖空心思的运用下,我们的经济遭受着侮辱与损害,而真正的得利者则一面在发出“中国经济威胁”的论调,一面享受着“中国制造”带来的好处,一面将收益纳入囊中,一面将危机转嫁过来。

    在与这些“得便宜卖乖”的规则制定者的博弈中,我们茫然无知地表现着自己的轻信和稚嫩,展示出一副令人悲凉又无可奈何的景象。

    或许在10年之前,“应用规则”的说法还对我们有利,但放眼2020,这痒的说法早已落伍,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

    或许在2020年到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以重新的视角来考量中国,不过,也许只有身处其中的我们才会明白,在这场以规则为纠缠核心的游戏中,我们所经历的艰难、痛苦、与彷徨。


如果您喜欢,请把《2020期盼中国》,方便以后阅读2020期盼中国3、10大调查之一:规则在中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2020期盼中国3、10大调查之一:规则在中国并对2020期盼中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