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雷达 本章:参考文献

    (1)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8-29页。

    (2)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02页。

    (3)胡适:《自由主义》,《世界日报》,1948年9月5日。

    (4)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9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5)胡秋原。文学艺术讨论集[M]。台北:学术出版社,1979.

    (6)王晓明、关昕:《人文精神大讨论:迷茫中发出的第一声》,《先锋国家历史》2007年第22期。

    (7)王蒙:《人文精神寻思录》,文汇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8)张汝伦、王晓明、朱学勤、陈思和:《人文精神: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读书》1994年第3期。

    (9)王蒙:《人文精神问题偶感》,《东方》1994年第5期。

    (10)李泽厚、王德胜:《关于文化现状、道德重建的对话》,《东方》1994年第5期。

    (11)张汝伦、季桂保、郜元宝、陈引弛:《文化世界:解构还是建构》,《读书》1994年第7期。

    (12)陈莹:《转型时期的喧哗:“三王”热与中国人文精神生活的变迁》,《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3)戎毓春、常开霞:《社会转型期人文精神的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2期。

    (14)王蒙:《沪上思絮录》,《上海文学》,1995年,第1期。

    (15)王蒙:《人文精神寻思录》,北京:文汇出版社,1996年,第176页。

    (16)王琼:《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精神研究综述》,《学术界》,2008年第4期。

    (17)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第4-5页

    (18)雷达:《为什么需要和需要什么——对当前文学存在理由的若干思考》,《当前文学症候分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第44页。

    (19)尹昌龙、沈芸芸:《记忆与写作:我们时代的个人方式》,《小说评论》1995年第3期。

    (20)李松岳等:高蹈与虚无:女性“私人化写作”的文化宿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21)陈染《我的道路是一条绳索》《潜性逸事》后记,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22)摩罗:《教育及其他》(7则),《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11期。

    (23)余杰:《从刘海洋虐熊事件看清华教育模式的“命门”》《杂文随笔》2003年第11期。

    (24)余杰:《爱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线索》,《南方周末》,2004-5-31。

    (25)余杰:《山坳上的中国教育——评

    (26)刘青汉:《跨文化鲁迅论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4-86页。

    (27)箴:4:23。

    (28)姜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59页。

    (29)姜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29页。

    (30)姜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149页。

    (31)姜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149页。

    (32)姜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355、361页。

    (33)姜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356-357页。

    (34)徐刚:《大地工程——内蒙古田野调查》,栽《人民文学》2005年第8期,第104页。

    (35)徐刚:《大地工程——内蒙古田野调查》,栽《人民文学》2005年第8期,第102-103页。

    (36)易正:《中国抉择——关于中国生存条件的报告》,北京:中国石油出版社,2001年,第16页。

    (37)易正:《中国抉择——关于中国生存条件的报告》,北京:中国石油出版社,2001年,第6-7页。

    (38)易正:《中国抉择——关于中国生存条件的报告》,北京:中国石油出版社,2001年,第21页。

    (39)易正:《中国抉择——关于中国生存条件的报告》,北京:中国石油出版社,2001年,第23-24页。

    (40)易正:《中国抉择——关于中国生存条件的报告》,北京:中国石油出版社,2001年,第31页。

    (41)易正:《中国抉择——关于中国生存条件的报告》,北京:中国石油出版社,2001年,第47页。

    (42)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330页。

    (43)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338页。

    (44)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340页。

    (45)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340页。

    (46)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346页。

    (47)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348-349页。

    (48)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349页。

    (49)《系统神学》,任以撒着,香港:基道出版社,1998年版,页47。

    (50)《天主教信理神学》,奥脱着,王维贤译,台北:光启出版社,中华民国八十年版,页43。

    (51)参照《历代基督教信条》,尼科斯选编,汤清译,金陵神学院托事部、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57年版,页403。

    (52)本文所引《圣经》经文自中国基督教协会1989年印发的《新旧约全书》或中国基督教协会1996年印发的《圣经》。凡是称呼“神”的地方,也称“上帝”。本文都简注,如,该经文引自《圣经约翰一书》第4章第8节,只注为:约一4:8。参照《认识基督教教义》页95-104

    (53)《鲁迅全集》,第一卷,页51。

    (54)《鲁迅全集》,第一卷,页52。

    (55)《鲁迅全集》,第一卷,页51。

    (56)《鲁迅全集》,第一卷,页51。

    (57)《鲁迅全集》,第一卷,页57。

    (58)何光沪《基督教哲学与中国宗教哲学人性论的相通》一文清晰地澄明了汉文化资源对人性的基本认识,笔者此段论述主要参照何文。参何光沪:《月映万川——宗教,社会与人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页25-53。

    (59)《法言·修身》。

    (60)《孟子·告子上》。

    (61)《孟子·告子上》。

    (62)《孟子·告子上》。

    (63)《尚书引义》卷三。

    (64)《大般涅盘经集解》第51卷,《大正藏》第37卷,第532页(参何光沪:《月映万川——宗教,社会与人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页50)。

    (65)《坛经》。

    (66)《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法官”》,罗赞诺夫着,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页42。

    (67)参照《认识基督教教义》,页145之后。

    (68)参照《基督教神学手册》,麦葛福着,刘良淑、王瑞琦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年版,页432。

    (69)《认识基督教教义》,布鲁斯·米尔恩着,蔡张敬铃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2年版,页157-158。

    (70)《系统神学》,页119。

    (71)罗10:2-3。

    (72)《创造中的上帝——生态的创造论》,莫尔特曼着,隗仁莲等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9年版,页313。

    (73)刘青汉:《跨文化鲁迅论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7-106页。

    (74)北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第218-219页。

    (75)北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第211页。

    (76)北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第196页。

    (77)北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第196页。

    (78)北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第248页。

    (79)北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第252页。

    (80)北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第269页。

    (81)《路德神学类编》,克尔(.Ken,Jr。)编订,王敬轩译,香港:道声出版社,1961年版,第105-108页。


如果您喜欢,请把《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方便以后阅读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参考文献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参考文献并对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