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比亚迪:袋鼠模式多元扩张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吴晓波 本章:一六、比亚迪:袋鼠模式多元扩张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2月在深圳成立,几年时间,即迅速崛起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二次充电电池生产商,已经比肩索尼等国际巨头。并力争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It零部件供应商之一。

    2003年正式进入汽车行业,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依托企业强大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全面整合汽车制造业的生产链,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

    比亚迪首款自主研发的中级车型F3,自2006年9月上市开始便屡创销售奇迹,2007年上半年以超过60%的行业销售增长速度,连夺“产量增幅第一”,“销量增幅第一”,“单品销量第一”三支桂冠。成为中国成长最快的主流汽车企业。打破了外行造车失败的魔咒。更号称到2025年,成为世界汽车行业的第一。

    电池领域的王者,俨然已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贵。在众多“外行造车”失败的情况下,比亚迪却能够一枝独秀,在于其独特的“袋鼠模式”:集中内部资源,在已有的商业领域成功后,迅速进行战略转移。利用内部的资源像袋鼠一样繁衍一个又一个新业务,汽车业务即是比亚迪培育出的一只“袋鼠”。

    比亚迪不仅借鉴了电池和It业务的优势,整合各业务群中的优势元素,同时,也整合汽车产业的上下游,奉行“跟随者与模仿者”的发展策略。

    从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到现在的初步崛起,比亚迪似乎走的是一条金光大道,但是,在当时兴起的“外行造车”热潮中,比亚迪只不过是唯一的幸存者,汽车行业的滔天巨浪,已经淹没了无数的知名企业,奥克斯、厦新、美的、波导,乃至当时盛极一时的格林柯尔,均以失败告终,成为洗刷祭坛的鲜血。

    都说乱世英雄起四方,但是,从草头王到真命天子,却有云泥之别。比亚迪以F3暂露头角,到现在成为继奇瑞、吉利之外的民营汽车后起之秀,其背后有何独特的秘诀?

    复制技术基因

    在竞技领域,考验一个运动员伟大与否,不仅在于其颠峰期的烁烁光华,还在于其稳定性与复制自我的能力。在风靡世界的NBA联赛,张伯伦不仅创造了单场100分的空前记录,更用连续7年的得分王成为NBA早期的泰山北斗;乔丹不仅创造了季后赛单场63分的记录,更用10个得分王成为NBA鼎盛时期的王者;而科比不仅有单场81分的壮举,更通过连续四场得到50分以上的伟大表现,成为现役球员中的最强者。

    在企业领域也是如此。通用的伟大,不仅在于其曾经连续5年雄居财富榜世界第一,更可怕的是通用几乎在所有的扩张领域都可以数一数二,复制新产业的能力无人能出其右。无论是沃尔码还是国美,其连锁模式能够成功,单店的自我复制能力也至关重要。

    无疑,比亚迪已经是电池领域的王者,但是,要超越单一领域,而成为真正卓越的企业,则需要考验其自我复制的能力与稳定性。从最早生产电池,到生产手机配件,到现在跨入汽车业,比亚迪称其发展过程为“袋鼠式有效复制”。

    为什么叫“袋鼠理论”?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的解释是,袋鼠有三个特征,分别是:长腿、育袋和自我奔跑。多年来,比亚迪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在产品的差异化等方面构建起了企业的长腿。

    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对于技术研发非常重视,比亚迪不仅仅是实力第一,在技术研发上,比亚迪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领先优势。

    比亚迪一贯重视技术,每年的专利创新排在国内前沿,技术能力突出使比亚迪在整合、吸收、消化、自主创新的道路上阔步向前。电子研发是比亚迪的特长,这一点在9.98万元的旗舰型F3身上表现的尤其突出:整车的GPRS卫星定位系统全由比亚迪自主研发。在It行业的精细化也被移植,F3的内饰,做工就是极其细致的。

    比亚迪进入汽车业后,先在上海建了一个检测中心,这一“多余之举”却极富远见,奇瑞旗云在俄罗斯的对撞检测中更被撞成一堆废铁。在进入汽车业后,比亚迪首先考虑的就是先把试验平台打造好,避免出现类似悲剧。为此先后在上海和西安的基地分别建了一条试车跑道,还建设了碰撞实验室、道路模拟、淋雨、高温、综合环境、抗干扰等检测实验室。

    F3上市前做了很多测试,比如耐久性试验,在车里装上沙袋、石头,24小时在试车场里跑,人歇车不歇,正是这样的笨办法保证了F3的品质。使其成为国产车的主流经典。

    目前,比亚迪的研发中心也在上海,已经有3000多名研发人员,60%的生产设备实现了自主研发。相对国内其他汽车企业,这一比例惊人,在他们热卖F3的同时,一系列新产品正在试验中。

    在北京,比亚迪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模具中心,为整车制造奠定了基础,此外,比亚迪还为美国克莱斯勒等国际巨头生产企业模具,比较而言,2007年7月,奇瑞汽车和菲亚特汽车就曾因模具问题发生纠纷,奇瑞也正是由于没有自己的模具,车型开发受制于人。

    比亚迪汽车去年的增长速度是500%,今年计划是15万辆,增幅250%。如果能保持每年100%增速的话,到2010年时的年销量就会超过百万大关。未来剥离上市后,汽车将替代电池,成为比亚迪的最大产业支柱。

    从生产电池到造车,比亚迪像袋鼠一样繁衍了一个又一个新业务,汽车只是最年轻的一个,但它传承了比亚迪的基因。“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为新产业建立保护性“育袋”

    在2003年,随着上市的最终完成,比亚迪登临电池行业颠峰,举目四望,后不见来者。对于一个不到10年时间即做到行业第一的企业来说,继续电池行业,显然无法满足其勃勃雄心。

    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布局的转移与调整,由此成为比亚迪的自然选择。

    比亚迪从电池领域向汽车领域扩张,是一种从低门槛行业向高门槛行业的逆向扩张,先天上存在很大的局限和风险,以至当初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之时,股价狂迭20%,但是,比亚迪最后却成为一个异数。

    为什么比亚迪可以成功而别人失败?比较比亚迪与另外几家进军汽车行业的企业,我们可以洞察成功的产业转移后隐藏的玄机。

    美的、奥克斯、波导等,都身处完全竞争行业,对于他们来说,本来是逆势能扩张,压力巨大,再加上其主业领域,并没有建立绝对竞争优势,进行产业转移,更象是进行两线作战,很容易陷入困境。而比亚迪则在电池领域建立了绝对竞争优势,短期内,还无别的竞争对手可以超越他们。

    而同样是处于绝对竞争地位,为什么格兰仕向空调行业进行转移陷入僵局,而比亚迪却成功了?这个问题则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即产业本身的选择。

    格兰仕进入空调行业的时候,空调行业已趋于成熟,格兰仕逆势扩张要想成功无疑是浪底淘沙;而在国内汽车行业,由于政策的限制,国外优秀品牌无法彻底进入中国,而只能与一汽等国有垄断巨头合资,很显然,合资品牌并非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最佳选择,而在民营领域,则只有吉利、奇瑞等稍成气候,作为半开放的领域,其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比亚迪选择汽车行业看似天马行空,实际上是形散神不散,整个产业链各项业务之间可以发生聚合效应。日本汽车的崛起与电子器件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有很大的关系,装在他们汽车上的电控系统能安全可靠的运转。同样,在电子部件、模具、车载电池等领域的领先优势,使比亚迪可以先握住某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零件,再组成整车的集成优势,造就了一般民营企业无法超越的至高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成功进行产业转移,具备几个独特的根基:其一是在主业方面,建立了绝对的竞争优势,使竞争者难以短期突破,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为新产业的成熟赢得了时间,造就一个母体的“保护袋”;其二是在产业布局上,选择了处于发展初期的,未来潜力巨大的行业,可以迅速完成原始积累,不至于陷入持久战的泥潭。其三,在于其区别于国内多数企业,比亚迪一向注重技术研发,使其在新产业领域具备强大的技术储备。

    模仿发展模式

    比亚迪一开始就是以一个模仿者的面目出现的。在电池领域,比亚迪与索尼进行了长期竞争,从开始的模仿,到目前已经在众多领域超越索尼,比亚迪走的是一条从模仿到超越的路。

    在汽车领域,比亚迪开始以丰田为模仿对象。作为曾经的后起者,在进入汽车业的初期,丰田坚守了一个信条:模仿比创造更简单,首先必须生产安全、经济的汽车,而不是创新性的产品,因为这些更附合大众对汽车最基本的需求。

    中国汽车之所以可以学习日韩,其本质不仅在于借用后起者的通用法则,更在于市场阶段的相似性。丰田就是在日本经济腾飞和消费升级时期崛起的。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尚处爆发前期,纵使是以年均增长50%的超高速度发展,到2010年中国汽车的保有量也不过为10%,远未达到普及程度。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城市精英将被稀释,平民将成为消费主流,未来的消费结构巨大而根本的变化,将造就一个广阔而不平衡的、以一般民众为目标的未来市场,对于技术有巨大的包容性。

    这是一个以需求为主导的时代。满足需求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鉴于此,比亚迪的策略是,在技术上,尽量模仿,辅助以一定程度的创新,在价格上,实行低价策略,以迅速抢占市场。

    2003年初上市的“isream”;“Vitz”紧凑型轿车模仿的是本田的“飞度”。而其主打车型F3和丰田第九代花冠超过90%的外观相似度,令人叹为观止。买一辆捷达很容易就让人看出来他买的是一辆8万元的轿车,但是买一辆比亚迪F3换上丰田车标之后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买的是一辆丰田花冠。在这个方面,比亚迪很好地洞察了消费者的心理。

    从F3与花冠的形似,到F3R与上海通用凯越hRV的相仿,再到F6的凯越雅阁混合体,比亚迪每一款车都会选取一个它所认为的最好的竞争对手的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模仿。

    比亚迪的策略为“两翼齐飞”,在未来,将开发一部分高端产品,比亚迪F6、F8将是比亚迪在汽车市场上向中高级轿车领域迈进的战略产品,初步定价分别为15万和20万。其中F8是中国首款具有硬顶敞篷机构的运动型家轿,在国内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企业不超过5家。

    同时,比亚迪将另一端再向下移,切入更低端的市场,比亚迪2008年首先上市的车型为微型车F1,F1有0.8L和1.0L两种排量,售价为2万元左右。比亚迪的目标是要将F1打造成国内售价最便宜的轿车。

    比亚迪宣布要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要有非常成就,不仅要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更需要非常之时机。

    在很多时候,未来巨头的诞生,不在行业初创期,也不在成熟期,而在转型期。长虹之于彩电行业,格兰仕之于微波炉行业,都是如此。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也正处于转型期,从半垄断半开放,向完全竞争市场转变,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整个市场将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当年的福特汽车,只有当它开放出微型车的时候,才应商业普世浪潮成为企业巨头,同样,在市场爆发期,引领行业普及潮流的企业,才能迅速崛起。在未来,以福特为模仿对象,做微型车领域的领导者,而非高端领域的挑战者,也许更为明智,在大众消费领域,中国的第一,也许就是世界第一。


如果您喜欢,请把《案例(第八辑):公司锦标赛》,方便以后阅读案例(第八辑):公司锦标赛一六、比亚迪:袋鼠模式多元扩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案例(第八辑):公司锦标赛一六、比亚迪:袋鼠模式多元扩张并对案例(第八辑):公司锦标赛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