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西德尼·谢尔顿 本章:第十三章

    飞机在华盛顿杜勒斯机场着陆。国务院派出一位年轻官员到机场迎接玛丽一家。

    “阿什利太太,欢迎你们到华盛顿来。我叫约翰·伯恩斯。罗杰斯先生让我来接你们,并负责你们安全抵达宾馆。我已在里维退尔饭店替你们订了房间,我想你们会住得舒服的。”

    “多谢您。”

    玛丽把贝思和蒂姆介绍给他认识。

    “请把行李牌交给我,请放心,我会把事情办好的。”

    二十分钟后,他们坐上专车,向华盛顿市中心开去。

    蒂姆两眼望着窗外,欣喜地叫道:“瞧!林肯纪念碑!”

    贝思从另一边窗户看出去:“华盛顿纪念碑。”

    玛丽难为情地看看约翰·伯恩斯,“孩子们太不懂事,”她抱歉地说,“他们从未出过远门。”她的目光射出窗外,眼睛顿时睁得老大,“老天,那不是白宫吗?”

    轿车驶进宾夕法尼亚大街,那儿簇拥着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群,玛丽不由万分激动。这是统治世界的城市,是权力的中心,我将以最微不足道的方式,成为它的一部分。

    汽车开到宾馆,玛丽问:“我什么时候会见罗杰斯先生?”

    “他明日上午与您联系。”

    中央情报局反谍处长彼特·康纳斯还在加夜班,这一天的工作远未完成。每天清晨三点,一组工作人员将把侦听到的电讯上报,由他整理成一份供总统阅读的当日情报清单。这份报告代号为“酸菜”。康纳斯必须在六点前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在总统上班前,放在他办公桌上。这份报告由武装信使自白宫西门送入,彼特·康纳斯对刚看到的东欧国家的电讯兴趣盎然,因为大量电讯都牵涉到新任驻A国大使玛丽·阿什利。

    苏联人担心,埃利森总统的计划是渗透进他们卫星国的花招,是想刺探情报,进行引诱。

    我比别的人更担忧。彼特·康纳斯想。假如总统的计划得以实现,这个国家就等于开门揖盗,成批的间谍们就会随意进来。

    玛丽·阿什利刚刚飞抵华盛顿,彼特·康纳斯便接到了通报,他老早就看见了这家子的照片,好戏在后头。康纳斯快活地想。

    里维退尔饭店距水门大厦仅一街区之遥,这是一所小型居家式旅馆,房间舒适,装修华丽。

    饭店行李工把行李扛进房间。玛丽刚刚开箱,电话铃响了。“你好。”玛丽接电话道。

    “是阿什利太太吗?”一个低沉的男人声音问道。

    “是的。”

    “我叫本·科恩,《华盛顿邮报》记者。不知能否与你谈几分钟。”

    玛丽不知如何是好:“我们刚刚住进来……”

    “只谈五分钟,我只想向您问好。”

    “是的,我以为……”

    “我马上来。”

    本·科恩又矮又壮,浑身肌肉发达,长着一张拳击家才有的脸——打烂了的脸。他看上去倒像个体育记者。玛丽思索道。

    他一屁股坐在玛丽对面的安乐椅上,问道:“阿什利太太,你第一次光临华盛顿?”

    “是的。”她注意到他没有笔记本和录音机。

    “我不会向你提一些愚不可及的问题的。”

    “什么是‘愚不可及的问题’?”她蹙眉问道。

    “诸如‘你对华盛顿观感如何?’便是。只要是名人,无论在何处下飞机,他们都会问:‘你对此地观感如何?’”

    玛丽大笑:“我并非名人,但我会很喜欢华盛顿的。”

    “你曾是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教授?”

    “是的。我讲授的课程是:‘东欧——今日政治’。”

    “据我所知,总统是拜读了你撰写的有关东欧问题的大作和一些文章,才对你有初步了解的。”

    “的确如此。”

    “有人说,选中你的其他原因是依据先例。”

    “我想,这是很不寻常的。”

    “有例可援。珍妮·柯克帕特里克也是用相同方式引起里根总统的注意,从而当上驻联合国大使的,”他微笑着看她,“所以,这就是有例可援。华盛顿流传甚快的词儿就是先例。你的祖父是A国人?”

    “完全正确。”

    本·科恩就这样询问了一刻钟,了解了玛丽的家庭背景。

    玛丽问道:“这篇采访何时见报?”她的用意是,见报后就给家乡的佛罗伦斯他们寄几份回去。

    本·科恩站起来,含糊其辞地说:“我现在就送去。”他实际上对有些情况感到迷惑,但又一时说不清楚。“好吧,我们以后再谈。”

    他走后,贝思和蒂姆进入起居室:“他是好人吗,妈妈?”

    “是好人。”玛丽吞吞吐吐地说,她心中其实并无多大的把握。

    第二天清早,斯坦顿·罗杰斯打来了电话:“早安,阿什利太太。”

    这多像一个老朋友的声音!大概因为他是我在此地唯一的熟人吧。玛丽默默地想。“早安,罗杰斯先生。谢谢你派伯恩斯先生到机场来接我们,还给我们订了房间。”

    “房间不错吧?”

    “太好啦。”

    “我们碰碰面,商讨一下你必须履行的手续,怎么样?”

    “行呀。”

    “我说,咱们在格兰德饭店共进午餐,它离你住的旅店不远。一点钟,行不行?”

    “行。”

    “我在花园餐厅等你。”

    开始了。

    玛丽给孩子们订了客房送餐后,一点钟,一辆出租汽车就把她接到格兰德饭店,她着实吓了一大跳,格兰德饭店本身就是权力中心,世界各国的首脑人物和外交官都下榻此处。原因很简单:它的大厅豪华富丽,意大利大理石地面光亮照人,金碧辉煌的巨柱托起气派的穹顶。整个建筑典雅高贵,庄严凝重,庭院花团锦簇,浓荫蔽日,喷泉吐玉,池水涟漪。一道大理石台阶,通往花园餐厅。斯坦顿·罗杰斯已在此等候。

    “下午好,阿什利太太。”

    “下午好,罗杰斯先生。”

    他爽朗大笑:“太拘礼了。我们还是相互称斯坦和玛丽吧。”

    她被逗乐了:“那当然好。”

    斯坦顿·罗杰斯身上似乎有些改变,但具体变了些什么,玛丽也无法说清。在江克欣会面时,他态度冷淡,甚至可说对她忿恨不满。现在,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他热情大方,态度和蔼。区别的出现在于他接受了我。玛丽高兴地想。

    “喝点什么?”

    “不用,谢谢。”

    他们开始吃午饭。这儿的主菜很贵,在江克欣,价格是相当便宜的。她住的旅馆套间每天房费二百五十美元,照这样下去,身上的钱用不了几天就会一扫而光。玛丽暗自盘算。

    “斯坦,我并非低级庸俗。不过,我还是想请你告诉我,大使的薪水是多少?”

    他笑起来:“这问题合情合理嘛,你的年薪六万五千美元,外加住房津贴。”

    “什么时候付工资?”

    “宣誓就职那天。”

    “在此之前呢?”

    “每天付你七十五美元。”

    她的心直往下沉,这点钱连付房费都不够,不要说其他开支!

    “我要在华盛顿待很久吗?”她问道。

    “大约一个月,我们将尽早使你赴任。国务卿已电告A国政府,请求让你赴任。告诉你,不过得保密,两国政府已秘密交谈了几次。A国方面没有问题,问题是你还得过参议院这一关。”

    看来A国政府都准备接纳我了。玛丽有些惊异地想。我过去真的没意识到自己够资格吗?

    “我已为你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进行了非正式协商,下一步将是全体议员参加的听证会。他们会就你的背景,你对祖国的忠诚,你对开展工作的看法,你将取得什么成绩等等提问。”

    “然后呢?”

    “委员会投票,写成报告交全院表决。”

    玛丽缓缓地说:“过去,有过候选人被否决的例子,对吧?”

    “总统的全部声誉都取决于这次表决,白宫会全力支持你,总统会尽力推动对你的任命早日通过。另外,我想,你们一家都想在华盛顿逛几天,因此替你们安排了一辆专车,还打算请你去白宫参观。”

    “哦,你想得真周到。”

    斯坦顿·罗杰斯微笑回答:“乐意为你效劳。”

    次日上午,在向导陪同下,玛丽一家开始参观白宫。他们被带入杰奎琳·肯尼迪玫瑰园和美国花园。这座16世纪风格的园苑有一池春水,千树百花,还有专供白宫厨房使用的各种草药香料。

    向导介绍道:“再往前便是东厅,那里有国防军事机关,国会总统联络处,来访办公室和第一夫人办公室。”

    现在玛丽一家穿过两厅,从外探视总统椭圆形办公室。

    “这地方有多少房间呀?”蒂姆好奇地问。

    “一百三十二间,六十九个壁柜,二十九个壁炉,十七间厕所。”

    “他们肯定常去厕所。”

    “华盛顿总统曾亲自监督白宫的修建,但他却是唯一未住过白宫的总统。”

    “我不责备他,这地方太大了。”蒂姆说。

    玛丽用肘捅捅他,脸都红了。

    参观花了两小时,到了最后,阿什利一家都精疲力竭,但兴致很高,印象极佳。

    这里开创了一切。玛丽想。我马上就要成为它的一部分了。

    “妈!”

    “贝思,你怎么啦?”

    “你的表情好古怪呀!”

    次日早上,总统办公室打来电话。

    “早安,阿什利太太。埃利森总统想知道,你下午去会见他是否方便?”

    玛丽激动难抑:“我……当然……可以。”

    “三点行吗?”

    “行。”

    “两点四十五分,专车在楼下接你。”

    玛丽被引进椭圆形办公室,总统起身相迎,他走上前握住玛丽的手,笑逐颜开i:“大驾光临,幸会,幸会。”

    玛丽也笑了:“您真有办法。总统先生,这是我的无尚光荣。”

    “请坐,阿什利太太。可以称您为玛丽吗?”

    “请便。”

    他们入坐长沙发。

    埃利森总统开口道:“您将成为我的‘活人鬼魂’。知道什么意思吗?”

    “就是一个活人的灵魂。”

    “说得太好啦,活人就是我们。玛丽,当我拜读您的大作时,我真无法表达我的激动之情,就像我在读自己的著作一样。有不少人,对我们的民间外交计划能够成功表示怀疑,所以我俩要好好捉弄他们一番。”

    我们的民间外交计划。我们要捉弄他们。他真是个魔术师。玛丽默默寻思。她大声地说:“总统先生,我一定尽力协助。”

    “我依靠您,您是我的股肱,A国是试验场。自从格罗沙遭暗杀,您的工作将更加困难。倘若我们在那里都行得通,那么在任何东欧国家都可以畅通无阻。”

    他们又花了三十分钟,讨论今后面临的问题。最后,保罗·埃利森说:“斯坦顿·罗杰斯随时与您联系,您已成了他的崇拜偶像。”他落落大方伸出手:“祝您好运,活人之魂。”

    次日下午,斯坦顿·罗杰斯打电话给玛丽:“明天上午九点,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见您。”

    外交委员会的办公地点在罗素大厦,它是华盛顿最古老的政府机关大楼。大门右侧厅道内的金属牌上镌刻着:外交委员会SD-419。

    主席身材肥胖,一头银发,绿眼犀利,但举止平易近人,一种职业政治家的风度。

    他在门口迎接玛丽:“阿什利太太,我叫查理·坎培尔。见到您真高兴,您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呀。”

    吉兆乎?凶兆乎?她吃不准。

    他请她入坐:“咖啡?”

    “谢谢,不用。”其实,她紧张得连杯子也端不稳。

    “这样吧,我们开门见山。总统急于想派您代表美国驻A国,这自不用说,我们愿意在各个方面尽力支持他。问题是,您本人对胜任这个工作有无把握?”

    “没把握,先生。”

    “没听清,对不起。”这回答太出乎意料。

    “如果您要我以丰富的外交经验与外国打交道,我对此丝毫无把握。不过,有人告诉我,我国三分之一的驻外使节均无实践经验。我对A国的事务有较深的研究,我熟悉它的经济、意识形态和政治背景,我可以在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我坚信,我一定能在A国人民心目中,重塑美国的良好形象。”

    查理·坎培尔吃惊不小。我还以为她是笨蛋呢。事实上,坎培尔在见玛丽·阿什利之前,就对她抱有成见。上头要他尽力使玛丽·阿什利顺利过关,而不管其他人对她抱怨有多大。在政府机关内,人们议论纷纷,都说总统瞎了眼,从堪萨斯的江克欣那地方,选了一个土里巴叽的乡巴佬去当大使。哈!坎培尔想,有伙计们好看的啦!

    他大声宣布:“星期三上午九点,举行全体委员参加的听证会。”

    听证会前一天,玛丽惶惶不可终日。亲爱的,当他们问我有何经验时,我怎么回答?难道告诉他们,我是江克欣的返校节王后?是溜冰比赛的三连冠?亲爱的,我吓坏了,我多么希望您能在我身边!

    她再一次感到荒唐,假若爱德华在人世,她就不可能来到这里。我将在自己温馨的家里,伴随着丈夫儿女。她通宵未眠。

    听证会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大厅举行。十五名委员悉数到场,坐于大厅的高台,身后墙上悬挂着四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大厅左侧为记者席,记者云集,中间坐了二百名听众。大厅四角灯光直射,摄影机吱吱拍摄,大厅里听众暴满。彼特·康纳斯在后排拣个位子坐下。当玛丽领着贝思和蒂姆入场时,整个大厅顿时寂无声响。

    玛丽穿着黑西服,内衬白色紧身衣。孩子们被迫脱下牛仔裤和运动衫,穿上星期天才穿的新外套。

    本·科恩坐在记者席上,看着这家人进场。天啦,他焦急地想,他们简直是标准的诺曼·洛克威尔画的封面人物。

    服务员安排孩子们坐在前排,玛丽被引到面对委员会的听证席,强烈炽热的灯光直射过来,她竭力掩饰自己的紧张。

    听证开始,查理·坎培尔瞅着玛丽一笑:“早安,阿什利太太,感谢您到全体委员们的面前来。现在,我们开始提问。”

    开始的问题肤浅一般。

    “姓名……”

    “丧偶……”

    “孩子……”

    态度和蔼,并无为难的意思。

    “根据您提供的自传,您近几年来一直在堪萨斯州立大学执教政治学,对吧?”

    “是的,先生。”

    “您是堪萨斯人?”

    “不错,议长先生。”

    “您的祖父母是A国人?”

    “是的。”

    “您撰写了一本书,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赞成美国和苏联及其盟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是的,先生。”

    “最新的一篇论文发表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它引起了总统的注意?”

    “是这么回事。”

    “阿什利太太,您能否向委员会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主旨?”

    玛丽的紧张顿时烟消云散。她本是研究这些问题的专家权威,现在讨论这些问题,她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教室,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当今世界,存在着几个区域性经济集团。由于这些组织相互排斥,从而把世界划分成了几个相互敌对和竞争的集团,而不是整体。在欧洲有共同市场,东方集团则是‘经互会’;还有一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包括自由经济国家和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国家。我的假定非常简单:我希望看到各个分裂组织,在经济的纽带作用下联合起来。各个组织可以共同获利,不要相互残杀。这一相同原则亦适用于国家。我希望看到我国带头发起一个运动,组成共同市场,把对抗国家和盟帮都包括进来。例如,在目前,我们花了数百亿美元把剩余谷物储存在谷仓内,却不顾还有不少国家的人民正在挨饿。只有一个世界的市场方能解决这个问题,它将以对每个人都公平的价格,消除分配的不合理。我愿尽力促成它的实现。”

    外交委员会高级成员哈罗德·特克尔参议员属反对派成员。他说:“我想提几个问题。”

    本·科恩身子前倾,心想这下热闹了。

    特克尔参议员大约七十岁,固执刻板,是个著名的古怪家伙:“阿什利太太,您第一次来华盛顿吗?”

    “是的,先生。我认为,这是一次我最……”

    “我想,您一定经常旅行?”

    “恰恰相反。我和我丈夫曾打算旅行,但……”

    “您去过纽约吗?”

    “没有。”

    “加利福尼亚州呢?”

    “没有。”

    “去过欧洲?”

    “没有,刚才我说过,我们准备去……”

    “阿什利太太,您出过堪萨斯州吗?”

    “出过,我在芝加哥大学作过报告,还去丹佛和亚特兰大讲过学。”

    特克尔不痛不痒地说:“这么看来,您对能有机会进行讲学旅行已激动万分啰?在本人记忆中,本委员会从未有过批准不够格的人任大使的历史。您将代表美国,被派驻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东欧国家。可您却告诉我们,您对世界的全部了解,来自您在江克欣城的生活以及在丹佛、芝加哥和亚特兰大所住的那儿天。这不错吧?”

    玛丽知道,此刻电视摄像机正对准她,便强压火气:“先生,您错了,我对世界的了解是靠我的研究。我是政治学博士,在堪萨斯州立大学执教五年,重点讲授东欧国家。对于A国的问题,其政府对美国的态度以及形成这些态度的原因深为了解。”她的声音变得激昂。“他们对我国的了解,全是宣传机器灌输的。我愿意到那里向他们讲,美国不是一个贪婪、好战的国家,我将使他们看到,标准的美国家庭是什么样子。我……”

    她立即打住,生怕火气上来一发不可收拾。然而,出乎她的意料,委员们一下鼓起掌来,沉默的仅有特克尔。

    提问继续。

    一小时后,查理·坎培尔问道:“还有人提问吗?”

    “我认为,被提名人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位参议员评论道。

    “我同意。谢谢您,阿什利太太。现在休会。”

    彼特·康纳斯仔细地注视玛丽好一阵,待记者们蜂拥而上围住她时,他便悄然离去。

    “总统任命您,你感到惊奇吗?”

    “您认为他们会批准对您的任命吗?”

    “您真的认为,讲授一个国家的问题使您有资格……”

    “阿什利太太,瞧这边,笑一笑,再笑一笑。”

    “阿什利太太……”

    本·科恩站在一边,只是静观。她不赖。他默默地想。她的回答精辟有力,可惜我不知怎么问倒她。

    玛丽回到旅馆,情绪已趋于平静。斯坦顿·罗杰斯打来电话:“您好,大使女士。”

    她心上一松,头已发晕:“您是说,我通过了?斯坦,太感谢您啦,我真太激动啦!”

    “我也激动,玛丽,”他的声音里洋溢着自豪,“为您高兴。”

    玛丽把消息告诉孩子们,他们紧紧拥抱她。

    “我知道您会成功的。”蒂姆叫道。

    贝思悄悄地问:“爸爸知道这消息吗?”

    “亲爱的,他一定知道了。”玛丽微笑道。“我觉得,是他给了委员会一个小小的推动。”

    玛丽给佛罗伦斯打了电话,她听到消息忍不住放声大哭:“太好了!等着,我去把消息传遍全城!”

    玛丽大笑:“我在大使馆替你和道格拉斯准备一间房。”

    “你什么时候赴任?”

    “还要等到参议院全体表决。不过,斯坦告诉我,那只是走过场了。”

    “然后呢?”

    “在华盛顿听取几次情况汇报,然后启程。”

    “哎呀,我等不及啦,我得马上给《联盟日报》打电话。”佛罗伦斯叫道。“全城肯定要给你立一尊像。我走啦,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明天给你打电话。”

    本·科恩回到办公室便听到了听证会结果,但仍有一点什么东西萦绕于怀,让他不得安宁。


如果您喜欢,请把《众神的风车》,方便以后阅读众神的风车第十三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众神的风车第十三章并对众神的风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