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为万世开太平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林佩芬 本章:后记 为万世开太平

    在永恒的宇宙中,人的生命容或有长短寿夭之别,但是等到进入历史的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他在人世的时间长短做为衡量标准,而是以他对全体人类的贡献及影响来论定他的精神是否永垂不朽。

    努尔哈赤只活了六十八岁,在全人类的“长寿榜”上,他的排名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就“重要”和“影响”而言,却绝对是超前的——在人类的历史上,他绝对是一位“不朽者”。

    而今,在渖阳东部的“福陵”中,长眠着这位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英雄、满清王朝的开国英主,伟丽的建筑同时代表着努尔哈赤一生的事迹与奋斗精神,供人追思、凭吊与瞻仰、效法……

    这里本是一片广大的丘陵,前临波涛奔腾的浑河,后倚岗峦起伏的天柱山,苍翠茂密的丛林和壮丽的山川一起组成辽阔的气象;占地十九万五千平方米、费时二十二年才完工的陵寝耸立其中,所呈现的宏伟浩大的气势便更加令人叹为观止——宛如在陪衬着这一代开国英主的丰功伟业。

    翻开史籍,回顾史事,努尔哈赤的事迹将如巨幅绘卷般的展开;他坚忍卓绝、奋斗不懈的一生以及开创了一个新朝代的辉煌成就,留在历史上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璀璨的。

    西元一五五九年(明嘉靖三十八年),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苏浒河畔的赫图阿拉;祖、父都是世袭的建州左卫都督、都指挥使,他是长子,下面还有四个弟弟;据清朝的官书记载,他十岁那年,生母去世,继母待他不好,到他十九岁的时候,就给他一些微薄的财产,要他离家自立门户;此后,他便靠挖人蔘、打猎、与来自关内的商人贸易以维持生活,也因此之故,他通蒙、汉等语文,能读汉书,也知道些许明朝的情况,以及得以“出入李成梁府中”。

    但,也有学者以为,努尔哈赤的祖、父为李成梁工作,双方有秘密约定,于是以继母不容为由,送他到李成梁府中,做为人质。

    而无论真相如何,这个情形只维持到他二十五岁——这年是西元一五八三年,明万历十一年,惨变降临在建州左卫。

    事情缘起于尼堪外兰说动明朝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引兵攻打古勒、沙济两城;战争发生时,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正在古勒城中,而与古勒城主阿太章京一起遇害。

    努尔哈赤也成了俘虏,幸好李成梁的二夫人偷偷的放他逃走,这才九死一生的回到了建州左卫。

    得到安全后,他开始聚集志同道合的朋友、族人,计划为祖、父报仇;他先是去找明朝的边吏质问杀死他祖、父的事,明朝自知理亏,给了他三十道敕书、三十匹马,以及建州左卫都督、都督佥事加龙虎将军的衔名表示歉意;但明朝整个对女真的政策是采分化、牵制、令其自相残杀的策略,因此又把杀觉昌安、塔克世的过失推给了尼堪外兰,要努尔哈赤自行找尼堪外兰复仇。也许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明朝的这个“挑拨离间”之计竟促成了女真各部落的统一——西元一五八三年五月,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以仅有的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起兵,开始了他东征西讨的岁月;为了追杀四处流窜、投靠各部的尼堪外兰,他逐一的征服着当时分裂成许多小部族、一盘散沙似的女真各部。

    在征战的过程中,他多次负伤,多次遭遇困难,却从不退缩,身上的伤痕和岁月一起逐渐增加,而英雄事业也一起逐渐扩大;他先是统一了建州邻近各部,再开始并吞原先比建州强大的叶赫、乌拉、哈达、辉发这“扈伦四部”,以及北方的野人女真部——几十年间,全部的女真部落都归并到他的麾下,厚植了他誓师伐明的实力;同时,他又积极的与蒙古各部通好、结盟、联姻,使友邦日多,旁顾之忧日少——一个新兴的、日后将取代明朝的国家隐隐成形了。

    而从一开始就跟随着他起兵打天下的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扈尔汉等人,也付出了极大的血汗与智慧,帮助他东征西讨、开疆拓土、扩充实力;这五人后来被尊为“五大臣”,成为开国的重要功臣。西元一五八七年,明万历十五年,努尔哈赤在苏克苏浒河畔、巍峨的虎栏山东南修筑了内外三层、楼台高耸的费阿拉城,并且营建宫室、称王,也开始定国政、禁悖乱,戢盗贼、立下了法制;到了一五九九年,他命令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位大臣创制了满文。

    其实,早在十二世纪初,满族的先世女真就已经仿契丹文字创制过女真文字,通行于金代;但后来金为蒙古消灭,因此女真文字也随之衰微,几百年一过,早已无人能识;到了明末,女真的语言虽仍在使用,但文字却借用了蒙古字通行,这样当然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努尔哈赤向臣子们明白的指出:“我国之言,写蒙古之字,则不习蒙古语者不能知矣!”

    于是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奉命创字,辛苦研究了好些时日之后,终于完成了创制满文的使命;由于当时通行的文字是蒙文,这两位文官精通的也是蒙文,因此,新创的满文大致上是由蒙文演化而来,或一些形声字直接借用蒙文;在外形上、文法上也类似蒙文,书写的方法同为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并为拼音文字;在文法上则较接近今日的西方文字,如动词在后面、名词有格、数的范畴,动词有体、态、时、式等的范畴等等。而这些初创的满文因为还没有加上圈点符号,为有别于太宗时代,达海为补不足而增益的加上圈点的新满文,而称之为“老满文”。

    但尽管老满文为草创文字,在达海增益之前还不算十分完备,满族人却从此有了配合自己语言的文字,各部落长更是大力推广使用,使之在各部落间通行,日后乃成为各部落统一的基础;而且努尔哈赤更下令文官们使用满文记录自古代口口相传的史事,大量的翻译汉文典籍,以便吸收汉文化,并广令师傅们认真教授,以提升全民教育——直到今日,满文版的满族古代史、清实录、本纪,乃至于翻译自汉文的四书五经、史籍、甚或文学类的三国、西厢等书仍然可在库藏档案中寻见,而清代的许多文献、档案、诏书、廷寄、碑铭——莫不留存着满文的痕迹,影响的深远已经历历在目——到今日,回溯努尔哈赤下令创制满文的决定,不由得令人对他的“远见”佩服万分!

    到了西元一六一五年,努尔哈赤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创制,那就是八旗制度的创立。

    八旗制度源出于早期女真人的狩猎制度——当时称为“牛彔额真”,牛彔是“箭”,额真是“主”——同一族或同一村落的人出去打猎,每十人一组,以一人为首领,其他九人各交一枝箭给首领,以示听命,因此称首领为“箭王”,这种制度成为女真人的基本组织,而后从打猎发展到了战争,结合成极严密的组织;努尔哈赤便根据这个基本组织,发展出“八旗”制度;西元一六零一年,他以三百人编为一牛彔,设额真一名,并且以红、黄、白、蓝四种颜色的旗帜作为标帜,十四年后,因为征服的部落增加了许多,人口也增加了许多,因此扩编四旗为八旗;《清实录》中记载着:“上既削平诸国,每三百人设一牛彔额真,五牛彔额真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额真设一固山额真——初设四旗,旗以纯色为别——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共为八旗。”

    这段记载很明确的指出,到了一六一五年,努尔哈赤麾下已编组八旗;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白、镶白、正蓝、镶蓝;而每一固山额真所辖的人数已扩增到了七千五百人,军队的总人数已有好几万了,而且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到了战场上当然也就百战百胜了。

    同时,这八旗制度并不只是军事组织——在当时,满族人全民皆兵,因此,八旗也同时成为行政、民政、家族、经济——等等“无所不括”的组织;全国人民隶属于八旗。日子一久,“八旗”便成了全国人民的精神中心和根深柢固的旗籍观念——满族人的籍贯不是地方而是“旗”——而且人人以旗籍为根为荣。

    时到今日,满族人依然以旗籍为根为荣,也正是这个制度成功的一个明证!

    文字、军事、法制各方面的制度既已确立,女真各部也大致统一,蒙古则因结亲而友好,这样,国家的规模已经初步完成了——早在一六零三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已经移居赫图阿拉老城,并扩大建筑了赫图阿拉大城;到这时,几乎一切都成熟了。

    西元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他的称号是“英明汗”,年号“天命”,国号“后金”。这一年,努尔哈赤五十八岁,身上已经满布刀枪剑戟各种伤痕的他,以一种坚毅果敢的精神和脚步带领着他的子民走上了一个新的纪元。

    天命三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誓师伐明,揭开了此后无数次战役的序幕;几年之间,他每战皆捷,势如破竹,逐一的占领了辽东的重要城池,抚顺、清河等相继而下;不但俘获了大批人畜财物,而且领土大增,国力已经非常强大了。

    面对这样的局势,明朝当然不能不闻不问,于是召集了号称五十七万而实际上是十万左右的大军,征讨努尔哈赤;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役”便展开了。当时努尔哈赤的八旗军队总数六万,但由于战略的成功及平日训练的精良,创下了以寡敌众的辉煌战绩,大败明军;这一役的意义深远,不但阻扼了明的征伐,巩固了军事上的对峙实力,也大大提升了后金的士气,此后更加的“战无不克”,几年之间,灭叶赫部、下开原、渖阳、辽阳、广宁——整个辽东都纳入了努尔哈赤的版图。

    天命六年,他因为已占领了辽东的首府辽阳,所以迁都辽阳;但因旧城坏圯,第二年,他在城东五里、太子河边筑新城迁入,定名东京;但他并不以此自满,依旧奋战不懈,继续扩充实力,壮大国势;并且选择地理环境更优于辽阳的渖阳建筑全新的城池和宫殿,作为新都,使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正在蒸蒸日上的新兴国家更具大国的格局,更开展出入主中原的宏愿。

    然而,天命十一年一月的宁远之役,却使努尔哈赤受到了挫折,而无法将脚步迈过山海关,到达北京。

    宁远是新筑之城,原本就是为了扼阻努尔哈赤的攻势而建;主事的明朝官员袁崇焕更是不可多得的英才,用红衣大炮打败了努尔哈赤以骑射见长的八旗劲旅。

    努尔哈赤实质上是败在文明的程度上——传统的弓马刀枪、冲锋陷阵之术,敌不过购自葡萄牙的“洋炮”的威力!

    而这是努尔哈赤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的第一场败仗,努尔哈赤因此心中郁闷不乐,既索性转移目标去歼觉华岛,也继续开展他的英雄事业;四月,他率师攻蒙古喀尔喀五部,六月,与蒙古科尔沁部缔好……

    但,毕竟岁月是绝对无法战胜的敌人,他年事已高,心中因挫折而郁闷,便导致了背长毒瘤的恶疾,衍成不治之症;七月,他到清河温泉医治,无效,返回渖阳;八月十一日走到靉鸡堡不起,年六十八岁。

    西元一六二九年,努尔哈赤安葬于福陵。

    十五年后的一六四四年,他的孙子福临入主北京,做了全中国的皇帝;再接下去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则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盛世和仅次于元代的广大的版图,缔造了中国历史上一页璀璨的光华——而这一切的基业全都奠始于努尔哈赤时代的浴血奋斗……

    我怀着诚挚、崇敬而肃穆的心,步入福陵宏伟的建筑中;地宫中埋葬着一代英豪的棺椁,巍峨的殿堂是祭祀的所在,一百零八级的石阶则依据着北斗星座中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的总数,象征着天地和宇宙,也象征着帝王对社稷的主宰——整座的建筑物流露着一股开天辟地的博大的气象,在在都令人兴起缅怀先人的感思。

    史书上详细的记载着点点滴滴的奋斗过程,以及由这些点点滴滴所累积起来的彪炳功业,乃至于一个新的时代的完成;史评家中更有许多人苦心钻研,从各个角度探讨、分析、归纳着英雄事业的前因后果以及成功的因素,以做为后世的借镜。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为偶然的、侥幸的、不劳而获的;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缔造了一番大事业的努尔哈赤,当然更不是凭空得来。身为开国之君,创业雄主,他不但能力与智慧优于常人,胸襟与气度高于常人,勇气和毅力强于常人,恒心和耐心深于常人;他的视野和格局远较常人辽阔宏大,意志与愿望远较常人高超雄伟,思考力和判断力远较常人广博深刻,他的坚强的奋斗精神和所付出的努力更是常人所不及,因而,他远较常人能确实的完成自己的愿望、理想和使命!

    在一个黑暗的时代里,在一个困难的环境中,在一个遍地荆棘、漫天风雪、横逆困厄交加的处境下,努尔哈赤凭藉着超人的勇气,坚忍卓绝的战胜了时代的黑暗、环境的困难以及他自身命运的限制,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他把所有的子民带领着走上了康庄大道;这一份胸怀、气度、见识和毅力当然是超乎于常人的。在他二十五岁起兵为祖、父复仇的时候,力量微薄到仅有十三副甲,跟随他的人不到百名;以这样微薄的力量对抗力量大过千百倍的仇家,没有过人的勇气是办不到的——寻常一点的人要不是放弃复仇的念头,就是干脆逃之夭夭了;即使是在当时,努尔哈赤立志为祖、父复仇的同时,他的许多族人都以他这个念头为狂妄,不但不和他站在同一边,反而怕他因复仇不成而引来仇家的迁怒,连累到自己,竟联合起来打算杀掉他来讨好仇家以确保自己的身家安全呢!

    其实,一个人胸襟与志气、视野与格局的大小从这样的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了;大丈夫做事,冲量的是“该不该做”,而不是“难不难做”;做该做的事,困难来时则勇敢的去解决、超越——而事实也证明了努尔哈赤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做了他该做的事,而等到困难一一的被解决、超越了之后,他便只剩下一个结果,那就是成功。

    另一件事则更足以说明他气度的宽广——努尔哈赤曾数度遇刺客,一次刺客杀了他的侍卫后逃逸;有两次则刺客被他抓住,而他又把刺客放了;这个“放刺客”的例子很为史家称道,以此说明他的过人之处,颇有帝王气魄:“原谅别人对我个人的伤害”,这虽然是一句说起来简单的话,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威胁到生命安全的状况下;但,努尔哈赤做到了,并且把这份恢宏大度发挥在政治和军事上;他对曾在战场上使他身受重伤的降将不但不念旧恶,反而因其才能而委以重任——一个人如能包容、原谅别人的缺点,并重视别人的优点,他就已经具备了做领袖的基本个性。

    在战场上,他不但每役必亲自指挥,甚且,身先士卒的在第一线冲锋杀敌,因此常常负伤;最严重的一次是被敌箭射中,箭穿甲而过,直入颈项;他亲手把箭拔下来,箭簇已卷,血肉迸落;当时他是站在屋顶上御敌,因此负伤之后只得拄着弓下屋;但等到他的伤口稍愈时,他立刻反攻敌人,大获全胜——有这样神勇的主帅作榜样,将士们又怎会不个个奋勇上前,怎会不每战皆捷呢?

    从第一个跟随他创业的朋友额亦都开始,努尔哈赤的一生中结交了不少好友,这些人对他在创业上的帮助极大;最著名的“五大臣”既是他事业上的伙伴,也是他心灵上的知己;而这五人,全部都是在他成就事业之前就自动跟随他的人——额亦都一见他而折服,立志终身跟随的时候,他才二十二岁,而额亦都十九岁——此后终身甘苦与共,祸福相倚;这些朋友对他忠心耿耿,而他对这些朋友更是肝胆相照,一生不渝;因此,彼此之间紧密的织成了网,团结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当然,从他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上更可以看出他个性上过人的长处;其一,一个有着英雄气度的人,他随时随地会流露出一种令人折服的气质来,使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会受到他的影响,跟着他共进退;其二,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必须先组织一个团结的力量出来,而人在事业成功之前,并没有利害可图之际,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纯洁的情谊全是因“诚”与“义”而凝结,因此,一个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本身的性格上必然就包含了这与朋友肝胆相照的长处。

    因此,一番英雄事业的形成,其来自于先天和后天的双重因素虽然不完全一样;可是,一个英雄,一位领袖,却必然有着共通的先天气质,那就是广阔的胸襟气度、坚强勇敢、不畏困难、不怕失败的毅力和令人折服的真性情。

    而存在于后天的因素则不外乎见识和抱负——一个人唯独有远大、深刻的见识才能够洞悉自己所处身的时代的真义,一切的优劣、潮流及远景;从而寻找出自己在这个时代中所应担负的使命;努尔哈赤所处身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明朝末年,而他自己所属的女真一族则自所建的金国亡于蒙古之后,两百多年间,退化成原始部落的型态,分裂成诸多小部,彼此互相攻伐,再加上明朝对女真采取分化、牵制的政策,使得女真各部间的倾轧更为激烈,因而民不聊生;努尔哈赤清楚的体认到这一点,从而在基本上解决存在于女真族之间的问题,透过武力与通婚的双重方法,他成功的统一了女真各部,也和蒙古各部结为姻娅,从而使整个塞外团结成一个战斗力超强的实体;而这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也就是女真由弱转强的演变,努尔哈赤的真知灼见正是扭转乾坤的最重要因素。

    “能盱衡时局,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加以确实掌握的人就是主宰时代的人。”——做为一个创造了时代的人,这一深层的智慧就是他成功的一大关键!

    而且,努尔哈赤尽管从小生长在文明程度落后到尚无文字的女真部落,没有读书受教的机会,长大成人后才靠着自修而略通文墨,并非“学富五车”之士,但他却以先天优异的禀赋和少小离家自立而多得阅历的机会,养成了高于常人的思考力、洞察力和判断力,每次战争,他都能发挥这些长处,研拟、规画出克敌制胜的谋略,甚至发明种种因应敌军条件的攻城器具、作战方法来。

    在政治上,他也展现出过人的才能来,所制定的“八旗制度”以及各种官制,完善而实用;在经济上,他重视贸易,铸造钱币,制定文字,发展文教——奠立一个国家基础的各项要素,便如缔创奇迹般的逐一完成了。

    此外,努尔哈赤还有一项更足以令人深思、师法的特别的能力,那便是选择、等待时机的能力,以及时机未到时,超人般的忍耐能力。

    起兵之初,他因为力量薄弱,自知如果与明朝发生冲突,便将落得“鸡蛋碰石头”的下场,便处处隐忍,敷衍明朝的边吏;明知真正的仇敌是明朝,却不声张,而只对尼堪外兰寻仇;而且数度入贡,佯作恭敬,以维持关系;直到自己的力量已达足够与明朝抗衡的三十五年后,才正式以“七大恨”告天,对明宣战。

    建国大业是千万年之基,区区三十五年又算什么呢?努尔哈赤当然能等。

    吞并扈伦四部的过程更是一个明确的例证——光只乌拉一部,就费时二十年,而他也藉此提出至理明言:“欲伐大木,岂能骤折?必以斧斤伐之,渐至微细,然后能折。”

    不逞匹夫之勇,不躁进,选择正确的时机——建国是长时期努力的大业,消灭他国,也是长时期努力的大业,必须循序渐进!

    努尔哈赤也许没有读过苏轼《留侯论》中的名言:“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也不曾耳闻德川家康的“等待杜鹃自啼”的话,但是,同为成功的创业雄主,在这一点的认识与体会上却是一致的!

    能在历史上发出照耀千古的光芒,对人类的贡献永久长存的英雄人物,几百年才出现一个;努尔哈赤降生世间,凭着这些先天生成和后天努力得来的条件,完成抱负和使命,率领着他的子民走向康庄大道……

    走在福陵这俗称“一百零八蹬”的石级上,我的心在飞快的翻阅着一卷卷的史书,眼前更是恍然的浮起了三百多年前的一幕又一幕——那赤手空拳的孤儿,仰着望着巍峨的长白山,对着始祖诞生的精神中心,立下重誓要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而后,他开始率领着一支小小的队伍东征西讨,浴血苦战;不久,他遍体鳞伤,血流如注,但是,顽强的躯体不曾倒下,坚韧的意志不曾瓦解,咬着牙,一战再战;渐渐的,跟随他的队伍扩大了,四十年后,一个新的朝代建立了,他的身上则多出了五、六十条的新疮旧疤,青史上累积了大大小小的几百次战役和一个新的国家、新的朝代的名称。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我收集着各种史书,仔细的阅读,反覆的思索;努尔哈赤一生的事业在我的心中激荡成一股澎湃的巨流,既使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和感动,也令我在再三思索后,追求、寻译着他生命中的真谛。

    历史或许都只是过眼云烟,时光不会倒流,过去的事也不会重现,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都已“逝者如斯”;但,历史的法则却是亘古常存的真理;努尔哈赤一生的奋斗恰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例子,他奋斗不懈的精神在历史的长空中发出了永恒的光芒,他的生命也在历史中永垂不朽。

    踏上“一百零八蹬”的石阶,整座福陵尽入眼底,登高可以望远,诚然不虚;但是,我之所以登上这一百零八级石阶,所欲眺望的却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历史的远景——站立在气象辽阔的高处,举目四望,历史的浩渺与璀璨交相在胸臆间涌起,也令我陷入沉思;处身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夜,我心中的努尔哈赤,究竟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

    举笔写作,自动念起意至完稿,前后为十八年,小说的内容和我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随着岁月的脚步而改变,已不复起意之初的面貌与格局,也不只是努尔哈赤个人的英雄事迹,而成为明清之际的动乱时代的总体性的检讨,日复一日的在稿纸上说兴亡,在斗室中究鼎革,期许自己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但是,明朝鼎革间的诸多史事常令我无法遏阻的与眼前的世事相印证,每一种历史写作都是当代史,既包含了当代的观念,也融入了当代的情怀,古事今情,混融得难解难分,甚至,我常停笔默思:“我现在所书写的是四百年前的史事,是一页沧桑,是一纸兴亡,而心情是如此的复杂,如此的沉重,如此的苍凉;却不知,四百年以后的人们,会用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笔调来书写现在的史事呢?”

    四百年后的人们,在史藉上将阅读到一些什么?

    二十世纪末,国际间忙于战争,政客以强凌弱,恣意横行,无论是使用枪炮飞弹还是电子计算机;美国总统大闹性丑闻,医界则发明出威而钢之药来,并且大量向台湾倾销;世纪末,时代之风满布贪婪、淫靡、颓废……

    史料如此,史家们将作出什么样的研究?撰出什么样的书写?

    而每一思索,心绪也就为强烈的无力感所侵蚀、吞噬,这样败坏的世道人心,还能够挽救吗?

    是惟有将思绪返回到努尔哈赤一生的奋斗中,心中才能得到一个强大的声音的激励:“越是在一个充满了无力感的时代里,人们越需要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做为支柱,以使人们恢复信心和勇气,继续奋斗下去,以改善现实的一切——努尔哈赤一生奋斗的过程,足以使人得到启示,从而建立起坚强的精神力量!”

    于是,乐观和积极的信念重新鼓舞起了我的意志,我在史书中所读到的一切都不再只是过往的陈迹,我相信努尔哈赤一生的开创与奋斗将给现代人带来重大的启示,我也重复着思索自己的探讨文字:“身为开国之君,创业雄主,他不但能力与智慧优于常人,胸襟与气度高于常人,勇气和毅力强于常人,恒心和耐心深于常人;他的视野和格局远较常人辽阔宏大,意志与愿望远较常人高超雄伟,思考力和判断力远较常人广博深刻,他的坚强的奋斗精神和所付出的努力更是常人所不及,因而,他远较常人能确实的完成自己的愿望、理想和使命!”

    于是,我坚定的认为,鼓舞起人们的精神力量来重整道德,重拾信心,将能挽救世道人心;写作与阅读《努尔哈赤》的最大收获乃是受到这份鼓舞和激励。

    我也相信,四百年后的读者,一样能受到这份鼓舞和激励,一样会自字里行间体会得到我所付出的努力,我的理想、使命和我的深心悲愿!


如果您喜欢,请把《努尔哈赤6·气吞万里》,方便以后阅读努尔哈赤6·气吞万里后记 为万世开太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努尔哈赤6·气吞万里后记 为万世开太平并对努尔哈赤6·气吞万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