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以西南为主,多路向拉萨挺进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林可行 本章:第03章 以西南为主,多路向拉萨挺进

    进军西藏,只能走西南或西北两条线。

    共和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的麾下战将如云。西北有彭德怀,西南有刘伯承、邓小平,东南有陈毅,大帅们各守一方。

    毛泽东决定由西南进军西藏,经营西藏。这里有历史、地理的因素,更有战略性的思考。从西南进军,可以快速、有效地巩固西南边防,并能首先肃清藏东、藏东南一带的西藏地方军军事力量。这里是西藏地形最为复杂的区域。假如从西北进军,而又不能在藏北或前藏一带聚歼西藏地方军主力,它们就会溃散到藏东南的大山中,以地形保存有生军事力量,与我周旋抗衡,快速解决西藏问题的前景就会变得扑朔迷离。更何况还有充满变数的国际因素呢?

    随着国内战局的变化,解放西藏心切的毛泽东又决定让西北负责解放西藏,然后由西南负责管理西藏。在西北,兰州会战不足一昼夜就消灭了凶顽的马步芳部队。解放青海、新疆几乎未损一兵一卒。而且听说西北到西藏的路平坦好走,又有班禅集团的合作,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西南战火未熄,国民党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川西一带国民党的残余相当猖獗。无论是大规模战役还是剿灭小股残匪,二野都要动用相当多的兵力。

    11月23日夜,出访苏联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的书屋里,给彭德怀发去急电,要求西北担负进藏任务。

    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彭德怀心里极为兴奋。

    但有一条他觉得没底:西北到西藏的道路状况究竟如何?

    他下令一野联络部部长范明对此进行调查,并命令情报、调查部门对西藏以及和西藏接壤地区的地形、物产、经济、交通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期限一个月。调查的结果是,西北进藏困难太大,仅准备就需两年时间……

    美丽的姊妹河静静流淌。

    河边,有一处孔策沃别墅,这是莫斯科的名胜之一。卫国战争时,斯大林就住在这里,所以这里设备齐全,内部很舒适,环境极为优美。

    第一次访苏的毛泽东就被安排住于此处。

    倚在沙发上,毛泽东一支又一支地抽着烟。他的心情极坏。

    这里没有红烧肉和红辣椒,只有煮得半生不熟的牛肉。更令人心烦的是,新中国刚成立,急需“老大哥”从精神到物质的援助。但这几天,斯大林对与中国的关系,对有关条约的谈判忽冷忽热,若即若离。毛泽东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刺激。

    他生病了,冲着苏联方面的联络员吼道:你们把我毛泽东叫到苏联来,什么事也不办,我是干什么来的?难道我来就是天天在这里吃饭、拉屎、睡觉吗?

    恰在此时,彭德怀的电报到了。

    电报说,据调查由哈拉木伦山口,经奇里湖塔木萨齐到日喀则之线,以西属后藏,以东属前藏,全藏人口不到200万。前藏拉萨附近地区及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较密,农业为主,畜牧次之。后藏多属游牧区,住居不固定。从于田、和田翻越昆仑山至西藏边境黑河由盐湖需行17天,纯小路,骡马不能通行,人烟稀少。据闻从黑河由盐湖至拉萨骑行需要40天,一说需要2个月。从南疆入藏极为困难,飞机飞越昆仑山亦需特种装置。另哈什噶尔经浦汴、帕米尔高原东腹道驮可行,唯须经印度境内,东行入藏北路好走,但因政治限制,故不可能。

    由青海大河坝经博塞图库特尔别里布图至唐古拉山口(即青康藏三省交界上系雪山),须5天才能通过积雪区,黑河至拉萨此道步行需2天半,除拉萨系农业区外,全系游牧区。

    由青海玉树经西康、恩达、嘉黎、太昭至拉萨,此路较上述之大路易走,惟大河坝、玉树至昌都北系游牧区,昌都、嘉黎、太昭系农业区,可就此取部分粮食。总之由青海、新疆入藏困难最大,难以克服。由打箭炉分两路,一路经理塘、科青,一路经甘孜、昌都,两路入藏,较青、新两路均易。如入藏任务归西北,须在和田、于田、玉树屯兵屯粮,修筑道路,完成入藏准备,需要2年。且由南疆入藏及由大河坝入前藏两路每年只有4个月(即5月中旬至9月)可通行,其余8个月,因大雪封山不能行动。

    兰州、西宁两处,现有藏民训练班共约300人(系甘、青两省藏民),松潘、懋功亦派有代表数十人,到兰州致敬。班禅已回西宁塔尔寺。如入藏归西南军区担任,上述藏民群众训练班,将来可能争取部分送二野随军入藏。

    毛泽东接连把电报看了几遍,然后把它夹入一本书中。这天是12月30日。

    日历悄悄翻开了1950年的第一页。

    元月1日白天一整天,毛泽东都在莫斯科团拜和参观。他有一个老习惯,晚饭后稍事休息,就一直工作到深夜。

    饭后第一件事他就想到了彭德怀的电报,想到了遥远的西藏。

    也就是说,毛泽东在20世纪进入下半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部署解放西藏、经营西藏。

    二野和十八兵团将士刚刚用生命和鲜血解放了成都,全军上下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他们太需要一次有充足时间的休整了。从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二野都是吃苦头最多的部队。战争之弦绷紧了每个人的神经,他们也应该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而且川藏线上更充满艰难险阻,过横断山脉,中间横亘着十几座大雪山,每个大山要翻几天,还有数不清的险滩急流……

    那么就放缓解放西藏的步伐?不,恰恰相反,在莫斯科的遭遇让毛泽东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大陆必须尽快统一,中华民族必须尽快崛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的思绪如一股激流,左冲右突,奔泻而下。

    凌晨,毛泽东拿起了毛笔。他是一个大书法家,平日喜欢用毛笔而不用钢笔。这次到苏联访问,也带来了“文房四宝”。他伏案奋笔疾书,给中央、彭德怀以及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写了一封绝密电报。

    电报说,德怀同志12月30日关于西藏情况及入藏路线的电报业已收到阅悉。此电请中央转发刘、邓、贺三同志研究。

    西藏人口虽然不多,但国际地位极其重要,我们必须解放之,并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既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和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

    既然由西北入藏每年只有5月中旬到9月中旬共4个月的时间可通行,其余8个月大雪封路,不能通行,则由西康入藏之时间恐亦相同。而如果今年4月中旬不向西藏进军,则须推迟至1951年才能进军。我意如果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应当争取于今年4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于10月以前解放全西藏。

    毛泽东对进藏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六条具体指示:

    甲、请刘、邓、贺三同志于最近期内(例如1月中旬)会商—次,决定入藏的部队及领导经营西藏的负责干部等项问题,并立即开始布置一切;

    乙、迅即占领打箭炉,以此为基地筹划入藏事宜;

    丙、由现在(1月上旬)至4月中旬以前共3个半月内,

    被指定入藏的军队,应争取由打箭炉分两路,推进至西康、西藏的接壤地区,修好汽车路或大车路,准备于4月中旬开始入藏;

    丁、收集藏民,训练干部;

    戊、闻西藏只有6000军队,而且是分散的,似乎不需要我在上次电报中提议的3个军,而只需要一个充足的军或4个师共约4万人左右的兵力,即已够用,惟需加以特殊政治训练,配备精良武器;

    ,已、入藏军队可定为3年一换,以励士气。

    毛泽东在电报最后说:“进军及经营西藏是我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西南刚才占领,西南局诸同志工作极忙,现又给以入藏任务,但因任务重要,且有时间性,故作如上建议。这些建议是否可行,请西南局筹划电复为盼。”

    电报最后的署名是:“毛泽东,一月二日上午于远方。”的确,写完这封电报,已是凌晨4点多了。推开房间门,毛泽东看到一个银装素裹的莫斯科。

    电报一气呵成,只涂改了几个字,说明毛泽东对西藏问题思虑已久,成竹在胸。一张白纸上行草相间,有几个字几乎连成一片,难以辨认,说明毛泽东的笔已经跟不上他的思维速度了。

    从一个字的开始到结尾,再到这篇电文的最后,我们仿佛在观看一场气势宏大的纸上舞蹈。

    同一天,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式发出命令,就进军西藏做出具体指示:

    以西南局和第二野战军为主,在西北局和第一野战军配合下,于4月开始组织向西藏进军,10月以前解放全西藏。进藏部队到西藏之后,要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要争取上层,影响和团结群众,保护爱国守法的喇嘛寺庙,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亲密团结这个民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集中打击帝国主义及其忠实走狗——亲帝国主义分裂分子。

    中共中央、毛泽东解放西藏的心情非常急迫。

    在重庆,刘伯承、邓小平接到毛泽东发来的写着四个粗黑A字的电报,经协商并征得张国华同意后,确定由张国华率二野十八军进藏。

    1月7日,刘邓致电毛泽东,将这个想法作了汇报。

    1月10日,毛泽东回电刘邓贺,对此表示完全同意。

    也就在1月10日,在成都的贺龙经过充分调研,就进军西藏问题向毛泽东、彭德怀和刘邓写了《康藏情况的报告》,对进藏路线提出具体意见。

    他说,经康进藏,通常走的路线有三条:一是由打箭炉经甘孜、德格、昌都、嘉黎至拉萨。此为清朝末赵尔丰进藏旧路,有驿站。但山多且陡险,昌都至嘉黎间有东西两大雪山,均在海拔五六千公尺,每高1000公尺,温度(摄氏)降低4度,终年积雪,最难走。二是由昌都至恩达西北行,经类乌齐、德庆、萨尔松多、索克宗至黑河,再折向拉萨。三是由甘孜至玉树西行,经布母拉,沿格尔吉河上行,至唐古拉、黑河,这条路是高原的脊背。贺龙强调指出:路线的选定,还需进一步研究。但无论走哪条路,均需以甘孜为补给站。甘孜到打箭炉有旧公路基,可以修复通车。我们已着手编三个团,稍加训练准备后,即可开去修路。

    贺龙还就西藏气候、教派情况作了详细报告。他特别强调:“对宗教问题处理得适当与否,是决策的一个关键。”

    与此同时,贺龙还派测绘人员协助西藏地理学家任乃强教授很快绘出了中国第一套二十万分之一的西藏地图,印发给部队。

    为了分散旧西藏地方政府抵御力量和解决粮食供给问题,从而保障西南方面进军顺利进展。刘伯承和邓小平就向中央建议,自西康、云南、青海、新疆四疆四省对西藏多路向心进军,中央收到刘邓的报告后,于1月24日向西南局和西北局发出关于进军西藏的指示,其中第一条就是部署“多路向心进军”:“刘、邓已决定十八军为进攻西藏主力,并提议由青海、新疆及云南各出一支兵向西藏多路向心进兵,以便解决粮食及地形上的困难,刘邓提议由西北局负责派工兵迅速修复由西宁经玉树至甘孜的公路,并调查玉树飞机场的情况电告。以上望西北局立即讨论并提出意见电告中央及刘邓。由新疆向西藏西部进兵问题,望王震立即调查并提出意见。又据龙云说,由云南丽江有一条路到西藏,骡马勉强可走,在云南地区多为汉人,在西藏察隅一带气候温暖,粮产丰富,并有一条公路通至印度,和印度商业关系密切,应有一支兵从云南进到察隅。此点请刘邓在陈赓占领云南后令陈赓计划并布置。”接到这一指示后,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王震便命令二军组建部队。4月18日,王震向西北军区和中央军委发电,报告了新疆入藏部队初步行军路线。6月13日,二军从四师、五师和军部抽调30多名干部,在于阗成立了骑兵师师部,何家产任师长兼政委,下辖一、二、三团,共4500人,另外还有一个骆驼运输团。

    7月27日,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派出一团一连为先遣连,从南疆翻越昆仑山,以便侦察道路,了解情况,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争取上层,建立据点,为大部队进藏创造条件。先遣连包括汉、回、藏、蒙古、锡伯、维吾尔、哈萨克7个民族的战士。其中藏族翻译人员如贡保等,是彭德怀从兰州藏民干部学校调来的,他们乘坐一架军用飞机,从兰州飞到新疆,又乘汽车赶往于阗。师部从全师抽调了20多名战斗骨干充实进连队,还配齐了参谋、干事、翻译、机要、通信等专业人员和掌工、卫生员。全连配备战马170匹,并充实了武器装备。一、二、三排战士每人一支步枪,每班一挺机枪。四排为机炮连,装备了马克沁重机枪两挺、“八一”炮两门,“六○”炮四门。为充实部队领导力量,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一团保卫股长李狄三奉命率先遣连执行任务。新疆军区选派了战斗英雄彭清云担任副连长。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23周年的纪念日,先遣连在南疆普鲁村举行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大胡子王震亲自前来送行,他说话也斩钉截铁:希望大家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把胜利红旗插上青藏高原。二军政治部主任、独臂将军左齐,把一面印有“向阿里大进军”字样的红旗交给了李狄三。

    永远被白色冰雪覆盖的阿里高原,从此有了一种鲜红的颜色。连当时的外国人也注意到了这种颜色,他们猜测这是毛泽东的又一高招。为配合昌都战役的进行,这支小小的部队,从西北堵住了噶厦政府和外国勾结的可能性,并使多路向心进军形成的大包围圈完整起来。

    先遣连是沿着古于阗前往喀喇昆仑山和西藏的一条古道进入大山的。昆仑山如剑直刺青天。

    他们最先遇上了雪灾。

    在一个叫乱海子的地方,鹅毛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帐篷和人全被埋在雪中,好容易才爬出来。

    从此他们便被雪海埋没。李狄三牵着一匹灰色伊犁马,吃力地奔走在深雪中。雪已经托住了马的肚皮。强烈的雪光犹如万根银针扎来,闭上的眼皮如一层透明的薄纸,一戳就破。李狄三的眼睛红肿得如两只熟透的桃子,粘稠的汁液不断从眼窝里淌下来,不知道是血还是泪。

    他得了严重的高山雪盲症。全连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战士都得了雪盲。

    为治好雪盲,有人用雪球揉搓双眼,眼圈周围的肉皮搓破了,血乎乎一片,像被猛兽撕咬过,让人不忍目睹,但作用似乎不大。也有人架起汉阳锅蒸雪水,把头埋在腾腾雾气之中,眼球就像掉进辣椒粉里一样,火辣辣的,疼得难以忍受。熏过之后,仍什么也看不见。

    最后,蒙古族战士阿廷芳出了一个主意。小时候,他生长在草原上。草原上的人都用马尾编成眼罩,以遮挡雪光。一束马尾被剪下来,阿廷芳编了几个给大家做示范。于是,一批土眼镜制造成功了。戴着马尾巴编成的眼罩,尚能看清道路的战士牵着马,吃力地走在前面,眼睛完全失明的战士拽着马尾巴,跟在后面,向前方走去。

    走过一个盆地后,一座如刀削的冰峰立在眼前,中间只有一个窄窄的石缝可以通过。石缝里布满了坚冰。早上,东方刚刚微白,李狄三就组织全体官兵劈冰开路。这里海拔6000多米,躺在地上也头疼欲裂,更何况要从事重体力劳动。每个人的太阳穴似乎如充满气体般要爆裂。所以大家用手帕把头紧紧裹起来。

    冰道慢慢打通了。

    但石缝狭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战士们的皮衣和皮肉都被刀刃般的石锋割破了。风从这惟一的通道中灌进来,又大又急,呛得人喘不上气来;更兼脚下有冰,稍不小心就要滑向石尖。

    李狄三在抗日战争时几次负伤,体质虚弱,他边走边呕吐不止,一下子栽倒在地。年轻的战士乔巴克和周奎棋轮流背着他走过石缝。

    刚走出石缝,一阵骤起的风暴裹着拳头大的冰雹和石块急袭而来,人连抱脑袋都来不及。先出去的几个如鹅毛般飘下山崖,其余的人也全被砸得鼻青脸肿。

    从8月1~15日,李狄三率先遣连横跨昆仑山脉,进入阿里。

    先遣连进入阿里近两个月,直走到一个名叫两水泉的地方,还是没见到一个藏族人。李狄三的雪盲症已经治好,但他仍感觉自己像一个盲人,看不出西藏阿里的真正面目。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进军新疆时,毛泽东就指示第一兵团:“你们的进军任务,包括出兵西藏,解放藏北。”新疆军区组建独立骑兵师,就是为了解放阿里,而先遣连是独立骑兵师的“眼睛”和“耳目”。到现在还没见到一个藏胞,李狄三开始心急如焚,并派出两个侦察组四处去找人。

    10月初的一天,李狄三正在两水泉驻地的帐篷里记日记,二排长杨福成策马奔来,报告情况。彭清云副连长发现几个带枪的藏族人,身份不明,现正予以严密监视。

    李狄三扔下日记,钻出已经残破的帐篷,带着一名藏族翻译赶去。

    在一片枯黄的草坡上,彭清云等已和几个背“叉叉枪”的黑脸汉子对峙了半天。他告诉李狄三,昨天,他们发现了一行行脚印,像是人、狗和羊群留下的。他们循着脚印追了半天。傍晚,发现前面有一团火光。他带着侦察组猫腰疾进,远远地看到一堆篝火旁坐着两个牧民和四个小孩。旁边,还有一顶黑牦牛帐篷,三五成群的牛羊在游荡着吃草。怎样和他们接触?彭清云觉得心里没底,就派人去报告李狄三,自己则带人隐蔽在一个土坎下,等了整整一夜,也没敢合眼。不料天亮后,牧民一见到持枪的汉人扔下帐篷和牛羊就往山上跑去。彭清云怕群众误会,不敢紧追,又怕找了两个月才找到的这几个人跑了,就这么不即不离地跟着,一直等到李狄三赶来。

    李狄三分析,这几个人如此害怕我们,却又不逃走,一定是舍不得那些牛羊和帐篷。想到这里,他让随身的翻译手捧一条洁白的哈达,吆喝着一群羊去送给山上的牧民。接着,他走上前去,拿出一包糖块、一包茶叶,还有一块漂亮的花布,献给对方一位小头人。

    小头人告诉李狄三,就在解放军到来之前,他听到谣传,说什么一群穷汉人要来藏北抢东西,杀生灭教,云云。同时,他也接到阿里噶本的三条禁令:不准和解放军接触,不准卖给解放军东西。刚才他们误认为解放军是来抢羊的。

    他告诉李狄三,这个地方叫多孟,属阿里改则宗头人管辖。李狄三发出命令,让部队从两水泉移师多孟。战士们帮助牧民们放牧,打柴,背水,捡牛粪,治病,还节衣缩食,拿出自己的布匹、衣服、粮食、茶叶等物品救济贫苦牧民。

    所有谣言不攻自破。

    牧民们不顾阿里噶本的禁令,为连队搬帐篷,寻马匹,送情报,当向导;还把珍藏的盐巴和猎获的野牦牛等送到部队帐篷里。

    水乳已经交融。

    解放军的好名声在牧民中不胫而走,也传到了阿里首府噶大克。


如果您喜欢,请把《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方便以后阅读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第03章 以西南为主,多路向拉萨挺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第03章 以西南为主,多路向拉萨挺进并对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