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真实的人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邓洪卫 本章:王修:真实的人

    王修,字叔治,本名为王脩,北海郡营陵人。

    读过三国的人,大部分人都记不起他。我今天来说说他。

    王修这个人,很重感情。

    很小的时候,母亲死了。王修伏在母亲的身上,放声大哭,直到哭得昏厥过去。

    村人都很感动,感叹道,这么小的孩子,如此重孝道重情义,长大了肯定有大出息。

    古代把孝道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帝王选用良才时,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会对我君王尽忠呢?

    王修那时太小,不可能是作秀,他是出于真心的。

    王修到了二十岁时,到南阳郡游学,住在一个朋友张奉的家里。张奉待他很好,可张奉的家里人有些意见,觉得家里凭空住一个外人很不方便。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却在背地里有些怨言。有爱传话的人把这怨言告诉了王修,说张奉的家人不愿意让你住呢。王修说,这很正常,怪不得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受到影响,如果他们没有怨言,倒不是真心的了。

    这人又把王修的话说给了张奉的家人。张奉的家人从此不在外面说王修了。

    这时候,朝廷有个朋友托人带来书信,说朝廷有一个很重要的空位子,希望王修来填补。王修很高兴,收拾好行装要走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外。张奉的全家人都食物中毒,病倒了。王修又把行李放下来。张奉说,你走吧,我们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不能耽误你的正事。王修说,不可,我必须留下来照顾你们,在朋友最需要我的时候,我离开了,这是不仁不义之举,也不是我所能做的。又说,官多当一时,少当一时无关紧要,朋友的身体才至关重要。

    于是,王修留下来亲自精心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待赶到京城,那个位子已经被别人占去了。朋友说,叫你早来你不来,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再说,那么好的位子多少人瞅着、馋着呀,现在迟了,被别人占去了,你后悔去吧。王修说,没关系,说明这个位子本来就不属于我,不属于我的,我没得到,我后悔什么呢?

    在京城待了些日子,王修又去了北海。北海国相孔融认为王修德才兼备,请他做自己的主簿,分管高密县治。没事的时候,孔融请王修喝酒聊天,十分融洽。

    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北海有人反叛,冲进孔融的府中。为首的叛贼对孔融说,你不是品德高尚,才华过人,号召力强吗?

    可是,今天怎么没有一个人来救你啊。看来,大家都欺骗了你。

    孔融说,别人我不敢说,王修肯定来。

    反贼说,算了吧,你感觉也太好了吧,他躲还来不及呢,能来找死?

    话音刚落,外面有人大叫,谁动孔国相一根毫毛,我与之同归于尽。

    众人回首一看,只见王修仗剑而入。贼首问,你带了多少人?王修说,一人而已。贼首放下兵刃,敛容作揖说,真义士也!

    贼首一挥手,带着手下人,撤了。

    这叫做,盗亦有道。

    孔融说,今天亏得你来相救,不然不知是何结果呢。

    王修说,坏人总是胆怯的,越怕越张狂。再说了,这些人都是穷苦人,缺乏管束引导,其实他们内心都是向善的。

    后来,王修到冀州袁谭手下谋事。

    袁谭是袁绍的大公子,能文能武,才华过人。他很欣赏王修,觉得王修是个人才。有什么事都跟王修商量。有时候,袁谭做了一件事,心里没底,问王修自己做得如何。王修总是如实相告。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从不隐讳。

    袁谭很高兴,要赏他金银,要升他官职。

    王修拒绝了。他说,这都是我份内的事,没什么可封赏的。

    王修还说,等我以后立下大功劳,您再封赏我也不迟。

    袁谭说,王修是个直筒子。有什么话说什么话。很真实,没有什么歪心,很好。我们河北多名士,也都非常忠心,但也各有私心,没有一个像王修这样,有所为,而无所图。

    袁谭还说,像王修这样的人,打着灯笼也难找了。

    王修跟管统是朋友。两个人很亲密。亲密的表现是,经常吵架。有时候吵得不可开交,都要打起来了,那意思是有我没你,有你没我势不两立了。可第二天见面,和好如初。

    然后再吵,再和好,越吵架,还越往一起跑。

    管统也是一个直筒子,有什么说什么。

    有人看着腻味。意见不统一,就分开得了,干嘛还非得往一起跑呢。

    人家朋友在一起,互相帮衬,说好话,抬轿子。这两人倒好,互相拆台。交这样的朋友,有什么意思?

    或许,这样的朋友,才有意思。

    曹操的人马打过来了。袁绍接连吃败仗,最后吐血而亡。

    那时袁谭正在外面驻守。袁绍的手下人立小公子袁尚为主。

    袁谭得到消息很生气,就要联合曹操,回兵冀州攻打袁尚,王修拦住了。说,兄弟之间打来打去的,会被别人笑话。好比是人的左右手,有人在打斗的时候,砍掉了左手,右手却在鼓掌说“砍得好,我必胜”,这怎么能行呢?舍弃兄弟不亲近,天下谁能亲近呢。再说,曹操是外敌,跟他联合,是失败灭亡的根源啊!

    袁谭不听,但深知王修的为人,知道他是一片好意,可是他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仍然领兵打败了袁尚。

    在曹操的帮助下,袁谭得了冀州,很高兴。高兴之余,又觉得自己是袁绍的儿子,却投降仇人曹操是耻辱,对不起九泉之下的父亲。几乎没有多考虑,他又挑旗子反了。曹操大怒,领重兵攻打冀州,袁谭哪里是曹操的对手?最后落得个城破被杀的下场。

    曹操恨袁谭。他对着袁谭的尸体跺着脚说,叫你出尔反尔。

    你的尸体,就这么放着,不准人来收,更不许人来哭。谁来哭,杀谁,连他老婆一块杀,一家都活不了。

    曹操说完,回府喝酒去了。

    正喝着酒,军士推进一个人来,说:这人趴在袁谭的尸体上放声大哭。

    曹操问,你是谁呀?

    这人说,我叫王修。

    曹操说,王修呀,我早就知道你名字了。你的名声不小,听说你脾气也非常怪呀。

    王修说,不怪,很正常。这世道混乱,黑白颠倒。怪的被认为正常,正常的反而觉得怪。

    曹操乐了,说,好一个“世道混乱,黑白颠倒”!可是,你难道不知道我说过,谁哭袁谭,谁就死,一家都得死。

    王修说,知道。

    曹操说,那你为什么还要哭呢?不是找死吗?

    王修说,袁谭对我有举荐之功,另外他对我很宽容,别人都说我不好,唯有他说我好,他又是我的上司,没有什么求我的。

    我觉得这挺不容易。他死了,我不哭,在义上说不过去。害怕死而忘掉义,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思?

    曹操听了哈哈大笑,好一个王修啊,我宽恕你了,过来,一起喝两杯吧。

    王修说,不行,主公的尸体还暴露街头,我怎么能没心没肺地喝酒呢?这酒我喝不下去。

    曹操说,难道你想替袁谭收尸吗?

    王修说,正是。

    曹操说,你太过分了,得寸进尺。告诉你,像你这种人,我高看你一眼,称你为义士,其实你什么都不是,我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你对我什么用都没有,滚出去!

    王修二话没说,退出去了。

    曹操喝了几杯酒,出来吹吹风,一看,王修还站着呢。

    曹操说,怎么还站着呢?

    王修说,我要给袁公子收尸。

    曹操说,不行!

    曹操回去睡觉了,第二天起来,出府一看,王修还在那站着呢。

    曹操心软了,他说,你给袁谭收尸可以,不过,你得给我做一件事。

    王修说,什么事?

    曹操说,现在河北许多州县都臣服我了,抢着来见我,只有一个管统的还在跟我较劲,你领人去把他杀了吧。

    王修说,可以。

    他真的领人去了,不过没有杀管统,而是把他劝降了。

    回来复命。曹操说,你违抗我的命令,我不要他降我,我要他死。

    王修说,他是我的朋友,我怎么会下得了手,你换别人吧,杀一人也是杀,杀两人也是杀,顺便把我也杀了吧。

    曹操说,可是我听说你们俩经常吵架,矛盾很深呀。

    王修说,能无拘无束,放开心来吵架的,是真朋友,小心翼翼相处的,不算真朋友。

    曹操哈哈大笑,开个玩笑,都不要去死,好好地跟着我。

    曹操想,像王修这样忠孝仁义俱全的人,不多啦,让他死,我不成了千古罪人了吗?

    曹操封王修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

    后来,王修又做了魏郡太守,再后为奉常。

    再后来,死在任上。

    当初,王修的母亲被葬于桃花山前。因王修至孝,其母又很慈爱善良,后人改此山名为“慈母山”。王修故后,儿孙们把他葬在母亲墓的西边。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乡人在墓前立下碑志,上书:“奉常王修,孝子也。母丧过哀,邻里感而罢社。筑墓近山,山因以慈母名,后修亦葬此。母慈子孝,堪为世所观。”

    昨天夜读三十三回,看到关于王修的一段话。

    我很奇怪,以前只记得蔡邕哭董卓的事,却没注意到这一段。

    我想很多读过的人,都不知道王修。

    但王修确实比许多三国名人更值得人钦佩。故记之。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三国的小人物》,方便以后阅读大三国的小人物王修:真实的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三国的小人物王修:真实的人并对大三国的小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