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王跃文 本章:第五十五章

    皇上在乾清门听政,陈廷敬上了折子奏道:“臣以为,没有上解库银之责的省份,每年税赋收入只需户部派员查验,全由地方自行支配。这个办法已执行多年,倘若监督不力,必生贪污。因此,臣奏请皇上准予户部随时查验各省库银!”

    皇上道:“陈廷敬的担心似乎亦有道理,只是朕不想做个无端猜忌的皇上。督抚都是朕亲点的,朕岂能不信任他们?”

    陈廷敬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倘若皇上把户部查验地方库银作为例行之规,也就名正言顺了。”

    皇上问明珠:“明珠,你以为如何?”

    明珠道:“陈廷敬的提议出自公心,无可厚非。只是挨个儿查起来,难免弄得人心惶惶。臣以为此事应该谨慎。”

    皇上似有不快,道:“明珠说话越来越模棱两可了。”

    陈廷敬又道:“督抚亏空库银的事过去也是发生过的,都因监督不力。与其等到出了事再去查办官员,倒不如先行查验,敲敲警钟。法之为法,要紧的是不让人犯法。”

    皇上听了陈廷敬这番话,微微点头。

    徐乾学见皇上点了头,忙道:“启奏皇上,陈廷敬奏请之事,正是臣在户部任上想做而没来得及做的。臣以为此法当行。”

    皇上道:“好吧,朕准陈廷敬所奏。你想从哪个省查起?”

    陈廷敬道:“回禀皇上,臣打算先查云南。”

    皇上脸色骤变,道:“啊?先查云南?好啊,陈廷敬,朕到底看出来了。朕赏识王继文,刚升了他云贵总督,你就偏要查云南。你不给朕安上个失察的罪名,心里就不舒坦!”

    陈廷敬忙叩头道:“启奏皇上,臣无意逆龙鳞犯天威。臣以为查王继文理由有三条:倘若王继文聚财有方,可为各省借鉴,朝廷库银将更加充足,此其一也。倘若云南真的富裕,就应担负上解库银之责,可为朝廷出更大的力,此其二也。万一王继文玩了什么花样,就该及早阻止,免得酿成大祸,此其三也。”

    皇上叹道:“朕尽管心里很不痛快,还是准予户部去云南查验。既然如此,陈廷敬就亲赴云南吧。”陈廷敬领旨谢恩。

    大观楼的匾额和对联刚挂了上去,鞭炮声震耳欲聋。几个读书人扯着喉咙同王继文攀谈,都说制台大人的书法、联句与大观楼同成三绝,制台大人不愧为天子门生,真是云南士林楷模。王继文听着很是受用,连连点头而笑,请各位上楼揽胜。众人都想凑在前头同王继文套近乎,阚祯兆却故意落在人后。

    上了大观楼,却见这里早已布置好酒席。王继文招呼大家入座,道:“云南清明太平,百姓叫好,都因诸位同心协力。没有你们帮衬着,我王某纵有三头六臂,也是不成事的。今日趁这大观楼落成典礼,本官略备菲酌,请诸位尽兴!来,干了这杯酒!”

    豪饮半日,几个读书人就风雅起来。有人说道:“今日会饮大观楼,实乃盛事,应有诗文记述盛况。制台大人为云南士林领袖,必有美文佳句,可否让学生开开眼界?”

    又有人说:“制台大人的书法可是卓然一家啊!”

    王继文谦虚道:“阚公在此,本官岂敢班门弄斧!”

    阚祯兆喝着酒,听王继文说起他,忙说:“制台大人过谦了。阚某已是老朽,早江郎才尽了。制台大人是文韬武略之全才,深得皇上宠信。制台大人为云南士林领袖,名至实归。”

    王继文高举酒杯,道:“今日我们只管喝酒,饱揽滇池胜景,客气话就不再说了。来来,喝酒!”

    正在兴头上,一个小吏走到阚祯兆面前,耳语几句,交给他一封信函。阚祯兆起身走到外面廊檐下,拆信大惊,道:“快请制台大人出来说话。”

    小吏应声进去,伏在王继文耳边密语。王继文放下筷子,说:“各位请喝好,兄弟去去就来。”

    王继文赶紧来到廊檐下,直问阚公何事。阚祯兆说:“制台大人,明相国来了密信,朝廷已派陈廷敬大人赶来云南,查验库银。”

    王继文看着明珠的信,心跳如鼓,甚是慌乱,脸上却只做没事似的,说:“阚公,暂且放下,我们进去喝酒吧。”

    阚祯兆说:“您不着急,我可替您着急啊!”

    王继文摆摆手,道:“急也没用,先应付了今日场面再说吧。走,进去喝酒!”

    王继文心里有事,更是豪饮,喝得大醉。夜里,阚祯兆守在王继文府上客堂里,三番五次问制台大人酒醒了没有。家人只道还没有哩,正说着胡话哩。王继文的夫人急得没法子,守在床边催着:“老爷您醒醒,阚公一直等着您哪!”

    王继文哪里听得见夫人说话,只顾胡言乱语:“陈廷敬他查呀,老子怕他个屁!云南天高皇上远,吴三桂能在这儿同皇帝老子分庭抗礼三十多年,我王某就不能自雄一方?”

    夫人吓坏了,告祖宗求菩萨的,道:“老爷求您快别胡说了,这话传出去可是杀头的啊!”

    王继文直睡到第二日早上,酒才醒来。听夫人说阚祯兆在客堂里候了个通宵,忙从床上爬起,说:“怎可怠慢了阚公,为何不叫醒我呢?”

    王继文草草洗了把脸,匆匆来到客堂,见阚祯兆已窝在椅子里睡着了。他放轻脚步,阚祯兆却闻声醒来。

    王继文拱手道:“阚公呀,我真是失礼。不曾想就喝醉了!”

    阚祯兆望望王继文的家人,王继文会意,道:“你们都下去吧。”

    王继文等家人们退下,才道:“大事不好,阚公,您替我想个法子吧。”

    阚祯兆问道:“制台大人,我不知道您到底有什么麻烦。”

    王继文奇怪地望着阚祯兆,问道:“阚公真不知我有什么麻烦,您为何急成这样?”

    阚祯兆说:“水至清则无鱼。不论哪省巡抚衙门,只要朝廷想查,总会查出事来的。我急的是这个。”

    王继文点点头,叹道:“阚公所言极是。陈廷敬是来查库银的,我们云南库银账面上尚有一百三十多万两,实际库存只怕没这么多。”

    阚祯兆问道:“这是为何?”

    正说着,杨文启进来了。王继文请杨文启坐下,说道:“阚公您是知道的,云南过去靠朝廷拨银两,撤藩之后不拨了,虽说不需上解朝廷库银,但协饷每年都不能少。我王继文之所以受皇上恩宠,就因能办事。我每年协饷都不敢落于人后。”

    阚祯兆这下明白了,问:“所以您就挪用了库银?”

    王继文低头叹道:“正是!”

    阚祯兆急得直拍双膝,道:“这可是大罪啊!”

    王继文说:“我原本想,各省库银朝廷不会细查,我一则可以拆东墙补西墙,二则今后设法增加税赋来填补,朝廷不会知道的。”

    阚祯兆问:“藩库里的银子,到底还有多少,制台大人心中有数吗?”

    王继文望望杨文启,杨文启说:“估计还有四十万两。”

    阚祯兆惊得合不拢嘴:“天哪,差九十万两?制台大人,我替您效力快三年了,您可从来没有向我交过底啊!”

    王继文摇头道:“王某惭愧!我知道阚公是个正直人,不敢让您知道这些事情。”

    阚祯兆长叹一声,说:“如此说来,制台大人只是把阚某当个摆样。”

    王继文道:“圣人有言,君子不器。阚公您是高洁清雅之士,钱粮俗务都是杨文启在操办。”

    阚祯兆说:“好个君子不器!既然如此,你三番五次请我到巡抚衙门里来干什么!”

    王继文道:“王某坦言,巡抚衙门有了阚公就有了清誉。我虽然把您请进来做幕宾,但官场总得按官场的规矩来做。”

    阚祯兆甚是愤然,却禁不住哈哈大笑,道:“我阚某自命聪明,不料在制台大人面前却是个聋子、瞎子、摆设!想那吴三桂,对朝廷不忠不义,对我阚某却是至诚至信。”

    王继文羞愧道:“阚公切勿怪罪,王某不是有意相欺!还请阚公万万替我想个法子,暂且躲过此难。日后您怪我骂我都行。”

    阚祯兆起身道:“制台大人既然另有高明相托,您还是让我回家去吧。”

    王继文站起来央求道:“真正遇临大事,非阚公不可。阚公不能见死不救啊!”

    阚祯兆拱手道:“制台大人,您还是让我遁迹江湖算了。不然,等陈廷敬到了,我知情不报,有负朝廷;实情相告,有负制台大人。”阚祯兆说罢,拂袖而去。

    陈廷敬的马车快近昆明,天色渐晚。他吩咐不去巡抚衙门打扰了,就在官驿住下。马明飞马前去,没多时打探回来,说进城处就是盐行街,官驿也正在那里。十几个人都是百姓打扮,径直往盐行街去。珍儿男子打扮,仗剑骑马,随着陈廷敬马车走。刘景支吾道:“老爷,我同马明有个不情之请。”

    陈廷敬问:“什么不情之请?说吧!”

    刘景望着马明,马明只是笑。两人都不敢说,望望珍儿。

    珍儿笑道:“他俩呀,想请老爷教他们下象棋!”

    陈廷敬听了很是高兴,道:“你们感兴趣?好啊,我正愁出门没人陪我下棋哪!”

    大顺笑了起来,说:“他俩哪是什么感兴趣啊,是稀罕皇上赐的玻璃象棋,说那不知是怎么做的,光溜光溜,清凉清凉。”

    陈廷敬哈哈大笑。

    说话间到了盐行街,但见铺面林立,多是盐行、钱庄、茶庄、客栈。陈廷敬掀帘望去,却见店铺少有几家开门的,甚是奇怪。

    马明说:“刘景兄,店铺这么早就关门了?”

    刘景道:“我也不明白,兴许是此地风俗?”

    马明说:“盐行、钱庄早些关门还说得过去,客栈怎么也早早关门?正是鸟投林人落店的时候啊。”

    到了官驿前,陈廷敬等落车下马。驿丞听得动静,出门打望。

    刘景问:“官爷,我们可否在贵驿留宿一晚?”

    驿丞问:“不知你们是哪方贵客?”

    马明道:“我们是生意人。”

    驿丞拱手道:“这是官驿,只留宿官差,生意人不敢留宿,对不住了。”

    刘景说:“客栈都关门了,我们没地方可去啊。”

    驿丞很为难的样子,说:“我实在没有办法。”

    马明道:“我们没地方可住,官爷,您就请行个方便吧。”

    大顺说:“我们照付银钱就是。”

    任他们七嘴八舌,驿丞只是不肯通融。珍儿咝地抽出剑,朝剑上吹了口气,也不望人,只问:“你是驿丞吧?”

    驿丞抬眼望了一下马背上这位白脸侠士,慌忙说:“在下正是。”

    珍儿把剑往鞘里哐地送了进去,道:“你是驿丞就做得了主。我们进去吧,就住这里了。”

    驿丞见这势头,不敢再多说,只得点头道:“好吧,各位请进吧。”

    见珍儿这般做派,陈廷敬忍俊不禁,笑了起来。陈廷敬回头问驿丞:“敢问驿丞如何称呼?”

    驿丞道:“在下唤作向保!”

    陈廷敬哦了一声,背着手进了驿站。驿站里没啥好吃的,都草草对付了,回房洗漱。陈廷敬让珍儿叫了刘景、马明过来,吩咐道:“我们出去走走。这盐行街是昆明去往京城的要道,铺面林立,应是十分热闹的地方,如今却如此冷清,必有蹊跷。”

    陈廷敬领着珍儿、刘景、马明、大顺出了驿站,天已完全黑下来了。铺面前的灯笼都熄着,大顺说:“黑灯瞎火的,真不对劲儿!”

    没有灯火,却反衬得月朗天青。陈廷敬不说话,往前随意走着。忽听不远处传来幽幽乐声。

    刘景问:“这是吹的什么呀?从来没听见过。”

    陈廷敬倾耳而听,道:“我也没听过,可能就是人们说的葫芦丝吧。”

    循声而去,便到一个园子门前,却见园门关着。刘景刚想敲门,又怕惊着正在吹乐的人,试着轻轻一推,门居然开了。

    陈廷敬犹豫片刻,轻手轻脚进了园子。月色下,但见庭树古奇,有亭翼然。亭内有人正低头吹着一样葫芦状的乐器,声音婉转幽细。陈廷敬停下脚步,正要好好欣赏,猛然间只听得刷的一声抽刀的声音,十几条汉子不知从哪儿一闪而上,围了过来。珍儿见状咝地抽出剑来,闪身跳到吹乐人前面,拿剑抵住他的脖子。那人并不惊慌,乐声却停了。

    那人声音低沉,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呀?”

    陈廷敬忙说:“我们是外乡人,打北边来。听得先生吹的乐器,我未曾见识过,忍不住想进来看看,并非有意打扰先生。珍儿,快把剑拿开。”

    那人道:“原来只为听葫芦丝啊!”

    陈廷敬又道:“珍儿,快把剑拿开。”

    珍儿喊道:“叫他们的人先退下。”

    大顺道:“老爷,果然是葫芦丝哎,您猜对了。”

    那人说:“如此说,还真是为听葫芦丝来的。你们都下去吧。”

    家丁们收刀而下,珍儿也收了剑。那人站了起来,说:“我们这里民风蛮悍,做生意十分不易,家中定要有壮士看家护院。失礼了,失礼了。”

    陈廷敬拱手道:“哪里哪里,原是我们打搅了!”

    那人客气起来,道:“既然来了,各位请入座吧。看茶!”

    陈廷敬坐下了,珍儿等都站在旁边。说话间有人倒茶上来,陈廷敬谢过了,道:“在下姓陈,来云南做茶叶、白药生意。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道:“在下阚望达,世代盐商,到我手上已传五世。”

    陈廷敬道:“先生姓阚?原来是阚祯兆先生的本家。”

    阚望达欠了欠身子,道:“阚老先生是云南名士,晚生只知其名,并无交往。”

    陈廷敬说:“阚先生的人品学问,尤其是他的书法,可是名播京师。”

    阚望达道:“晚生也仰慕阚先生,没想到他老人家的大名,你们北方人都知道。”

    陈廷敬笑道:“阚先生被云贵总督、云南巡抚王继文大人尊为幕宾,天下人都知道啊。”

    阚望达道:“据我所知,早在半年前,阚先生便辞身而去,退隐林泉了。”

    陈廷敬惊问道:“原来这样?”

    这时,阚家管家过来道:“大少爷,时候不早了,老夫人吩咐,您得歇着了。”

    阚望达说:“我今日遇着贵客,想多聊几句。”

    管家又说:“大少爷,老爷吩咐过,您不要同……”

    阚望达打断管家的话,说:“知道了,你去吧。”

    陈廷敬便道:“阚公子早些歇着吧,我们不打搅了。”

    阚望达道:“不妨,且喝了茶再走。”

    陈廷敬说:“我们今儿来时,天色还不算太晚。我本想赶早找几家店打听打听生意,却见店铺早早就关门了。”

    大顺插话说:“就连客栈都关门了,奇怪。”

    阚望达笑道:“我也不好说。生意是人家自己的事,店门早关晚关,也没有王法管着。”

    陈廷敬问:“您家的店铺也早早关了吗?”

    阚望达笑道:“大家都早早关了,我不敢一枝独秀啊,只好也关了。”

    陈廷敬道:“那倒也是。”

    大顺见阚望达说话有些吞吞吐吐,便道:“我家老爷诚心讨教,可阚公子说话却总绕弯子。”

    阚望达抬眼道:“这位兄弟说话倒是直爽。”

    陈廷敬便道:“大顺不得无礼。”

    阚望达又问:“客栈都关门了,你们住在哪里?”

    陈廷敬说:“我们住在官驿。”

    阚望达警觉起来,问:“官驿?你们是官差?”

    陈廷敬说:“我们是生意人。”

    阚望达说:“官驿可不留宿生意人啊。”

    大顺道:“我们死缠硬磨,答应多给银钱,官驿才让我们住的。”

    阚望达点点头,仍是疑惑。刘景说:“阚老板,我们觉着昆明这地方,总有哪儿不对劲啊。”

    阚望达哈哈大笑,说:“天南地北,风物迥异,肯定觉着大不一样啊。就说这葫芦丝,你们北方人听都没听说过!”

    大顺道:“你看,阚老板又打哈哈绕弯子了。”

    阚望达听了,愈发哈哈大笑。陈廷敬顺手拿起石桌上的葫芦丝,就着月光,仔细看着。

    阚望达问:“先生感兴趣?”

    大顺说:“我家老爷可是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阚望达忙拱手道:“失敬,失敬!”

    陈廷敬笑道:“哪里,您别听他瞎吹。我可否试试?”

    阚望达说:“先生您请。”

    陈廷敬试着吹吹,没多时便吹出了曲调。阚望达甚是佩服,点头不止。珍儿瞟了眼阚望达,一脸的傲气。

    夜色渐深,陈廷敬道了打搅,起身告辞。阚望达送客到园门口,道:“幸会幸会!你们在昆明如有不便,找我就是。”

    陈廷敬道:“谢,若有要麻烦您的地方,我就不讲客气了。”

    陈廷敬往回走时,方看出刚才进去的是阚家后院,正门另外开着。

    回到驿站,陈廷敬百思不解,道:“昆明的确太安静了。”

    珍儿说:“老爷,那阚望达言辞闪烁,您怎么不细问下去?”

    陈廷敬说:“一不是公堂之上,二又不知阚望达底细,如何细问?我们得慢慢儿摸。”

    马明说:“我看这阚望达倒像个知书达理的儒生。”

    刘景道:“未必!我们当年在山东德州遇着的朱仁,在山西阳曲遇着的李家声,不都是读书人吗?结果怎么样?恶霸!”

    马明问道:“陈大人,您猜王继文知道您到昆明了吗?”

    陈廷敬说:“他哪会不知道!我一路便装而行,只是为了少些应酬,快些赶路,并没有效仿皇上微服私访的意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所谓微服私访都是假的!”

    陈廷敬说话间,无意中望见墙角的箱子,似觉有些异样。珍儿上前打开箱子看看,道:“老爷,好像有人动过箱子哩。”

    陈廷敬忙问:“象棋还在吗?”

    珍儿说:“象棋还在。”

    陈廷敬松了口气,说:“御赐象棋还在就没事。不过几套官服,他动了也白动,还敢拿去穿不成?王继文肯定知道我来了。”

    刘景说:“王继文知道您来了,却装着不知道,肯定就有文章了。”

    马明说:“是啊,当年去山东,巡抚富伦也装作不知道您来了,结果怎样?”

    陈廷敬说:“不要先把话说死,也不要急着去找王继文。明儿珍儿跟大顺陪我去游滇池,刘景、马明就在昆明城里四处走走。”

    珍儿听说游滇池,甚是高兴,道:“那可是天下名胜啊!太好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清相国》,方便以后阅读大清相国第五十五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清相国第五十五章并对大清相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