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的挑战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扎卡里·卡拉贝尔 本章:中国面临的挑战

    这是对“中美国”的考验。中国也面临着挑战,即中国要意识到,其大小和规模意味着它已经不能够只作为国际贸易的接收者,中国已经不能再把注意力重点集中在国内和周边国家,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已经开始扮演这样的角色。过去几年当中,胡锦涛和其他一些领导人访问了很多国家,其出访次数超过了以往的中国领导人。但是,他们出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与受访国家的双边关系。国际经济体系的存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中国,中国必须要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与美国一样,中国也面临着权力的削弱,其单边行为要受到更多限制。但与美国不同,中国对这个世界表现出了更强的适应性。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奥巴马政府表现出了成熟与镇定。与以往相比,这是美国的一个积极变化。然而,还是有各种信号表明,很多美国人既不接受中国的崛起,也不接受中美两国的互惠共生。作为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的官方政府机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继续把中国当做对手,认为中国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削弱美国的安全。在2008年末提交的报告中,该委员会认为:“中国凭借政府对经济的强力管制来保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出口优势,结果是中国积累了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并以此来操纵货币贸易及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事实是无可争辩的:中国政府确实对经济有很强的控制力,并且也在寻求保持中国出口的优势;中国的外汇储备确实达到了2万亿美元。但是,该委员会的表述容易造成人们对事实的误解,造成美国人的忧虑。

    该委员会在报告中还指出了一些实际问题,包括中国隐藏关税,在损害外国企业利益的同时使中国的产品和企业受益。但是,共同规则的不断制定和贸易壁垒的不断削减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能达成并做到完全一致,即使是以色列这样的忠实盟友也会对美国开展“谍报活动”,试图获取美国的军事机密;日本、韩国和很多欧洲盟友也在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维持食品补贴和关税;美国在特定时期内也会在不同领域实施保护主义,例如对棉花、大豆和某些工业产品实施保护。贸易可能会日趋自由,但完全公平只能是一个神话。

    很多美国人也认为,对中国依赖的增强是美国一个关键且危险的弱点。他们看到的是美国制造业基础的严重削弱和工人工资水平的停滞不前,看到的是美国企业为了削减职工医疗和养老支出而将业务转移到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很多工会强烈反对那种认为中国给美国工人的就业、购买力和收入水平造成了积极影响的看法,相反,他们认为从中国获益的只有美国的大企业,受到损害的不只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还有美国的长期繁荣。在围绕中海油公司竞购优尼科公司等问题而展开的辩论中,上述看法成了主流。

    很多中国人也感到不安。有些人公开谴责市场资本主义,认为这是一条没有活力的道路,还有些人认为,世界仍然轻视中国,并且寻求机会从中国获取利益。他们认为中国国有资金投资美国金融机构所蒙受的损失就是一个证明,证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仍然把中国当傻子。

    但是,这些观点没有认清既成的事实已无法改变。不管“中美国”好还是不好,它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不遵照这样的事实行事会造成巨大的破坏性后果。中国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中国。在过去的20年中,中美两国经济已经融为一体,远远超出了中国制造和美国消费。实际上,现在和未来,中美融合的突出特点都将是,中国消费美国产品并向美国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为美国企业提供发展机会。中美融合的发展无法阻挡,除非两国政府都采取遏制措施,而一旦中美融合被阻止,后果将不堪设想。

    是的,如果未来几年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美国国内可能会掀起新一轮的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浪潮。如果美国人的自我观念不能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如果美国人还固守过时的观念、强调自我的实力和重要性,那么这也将会成为全球商业特别是“中美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果“中美国”的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只为少数人所享有,那么很多人就会反对并阻止其发展。

    “中美国”发展的障碍更多可能会来自美国,原因很简单。美国现在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其弱点,并且仍然在寻求新的力量。尽管美国人正在从高贷款投机中渐渐抽身,但他们看到了无监管资本主义模式的濒临崩溃。大量刺激性支出起到了帮助作用,但很多美国人仍然怀有期待,期待在经济恢复平衡之后美国能够重获支配世界的地位。那些主张对不太友好的国家实行对抗政策的声音虽然有所减弱,但是并没有消失。

    但是,对中国几乎所有20岁以上的人来说,今天的世界所提供的机遇和自由在20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这种机遇和自由并不是指能够吃到肯德基,能够用雅芳唇膏和玉兰油洗面奶,而是指能够自由旅行,购买房屋,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能够找到新工作,能够看到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希望,不用担心这一切会因为国家突然采取什么难以预料的行动而落空。

    环境恶化是一个严重的负面困扰,但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虽然改善环境的进展缓慢,但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并不稳固,国家干预过多,在大项目上支出过大,企业行为过少,创新与个人消费不足。而实际上,没有人知道经济成功的秘密方程式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所倡导的开放市场和减少国家干预被普遍接受,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体制也有重大缺陷。如果真的有通往繁荣的清晰路线图,那么所有人都会沿着它标明的道路前进。如果有人能够断言中国独特道路的发展结果,那也只能是自欺欺人。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美国”的发展会遇到其他的障碍。国家权力的让渡到底有多大的空间?即使欧盟各国是自愿联合在一起的,各国公众和政府在向欧盟总部让渡权力时也都是小心翼翼的。欧洲公众支持欧盟,愿意为了换取更大的好处而放弃一些自主权。但即使是这样,他们也一直抵制国家认同的丧失。中美两国公众从来都没有对两国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融合表示过赞同,中美融合的未来道路将会更加复杂。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中国(更不用说印度和“新兴世界”的数十亿人口了)是否还将继续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快速消耗自然资源,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很难看出这种发展的可持续前景。如果中国、印度和巴西的每个家庭都想要有一辆汽车,有各种电器,希望住上大房子,体验各种奢侈的享受,那这个世界将会怎样?资源将会从何而来?西方资本主义迫切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大,但这种需求是否有个限度?技术和创新的发展是否能够再一次解决问题?一代人面临的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下一代人那里是否就变得微不足道了?19世纪初,很少有人能够想象这个世界将能够养活10亿人,更别说60亿、70亿、80亿甚至更多了。但是,随着蒸汽时代的到来,随着化肥的使用和新作物品种的出现,生产出足够多的食物来养活这些人口已经不再是问题。

    这些都是美国、中国和全世界都要面临的更长期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经崛起,并且开始关注中美两国的独特融合,这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体之间的融合。美国世纪持续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国的崛起既不出人意料也不异乎寻常。世界的变化、国家的兴衰、权力地位的更迭是历史发展的永恒旋律,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才会有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会受到众多怀疑?不管未来世界的面貌如何,中国都将是其核心的一部分,想要阻止、改变或是限制这一轨迹发展的做法都是徒劳的。尽管总是有人试图阻挡变化的脚步,但任何人都不可能阻碍历史的发展与变化。

    眼下,尽管经历了21世纪前10年的痛苦与反思,我们身处的仍然是一个比公众感知更加稳定与安全的时代。物质生活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富足,由饥饿和战争所带来的疾病或死亡的风险比过去大多数时间里都要小。中国今天的稳定与繁荣已大大超越了历史。诚然,世界某些地方还在遭受着暴力与贫穷的折磨,但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水平都是前所未有得好。

    总之,即使美国和发达国家陷入了经济增长放缓或是停滞的困境,它们现在的状况也要比100年前好得多。现在的美国缺少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未来将由我们创造的意识。而这种精神在中国体现得非常明显。这种意识对社会繁荣发展最为重要,是它使中美融合成为可能的;是它促使邓小平带领中国放弃旧道路,选择新道路的;是它促使美国企业冒着失败的风险到中国来寻找机遇的;是它促使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从错误中重新站起来的。“中美国”是一个概念,一种对未来的设想,与其他关于这个世界的设想一样充满着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它也是一个关于谁的时代已经到来的设想,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这些设想的力量超过了强大的军队。我们可以尝试逆转潮流,或者,我们也可以接纳这个世界,为了世界未来的和平与繁荣而努力,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方便以后阅读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中国面临的挑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中国面临的挑战并对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