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初,当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周围游击,寻找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企盼着跟这支部队会合的时候,南昌起义的部队又在哪里呢?
在酃县水口,毛泽东从敌人的报纸上获悉,南昌起义部队已在潮汕遭到失败。
但是,报纸上没有登,毛泽东也无从知道,南昌起义的部队并没有完全覆灭,尚有一支较为完整的队伍。
这就是由朱德率领的留守广东三河坝的起义军一部。
留守三河坝,是起义军前委作出的决定。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有了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可是这次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在强敌的疯狂反扑下,不得不在起义后的第三天,就按照预定计划陆续撤出了南昌城,开始了铁流千里的南征之路。
虽说撤出南昌城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起义军并不气馁。他们还有2万名将士,他们还有信心!他们此行的目的很明确:打回广东去,重新夺取广东政权,恢复中国革命的策源地。
远征是相当艰苦的。起义军将士冒着盛夏酷暑,一边跋山涉水长途行军,一边不断地与前来堵截的敌人进行战斗。饥饿、疾病、伤亡、逃跑,时有发生,减员严重。待打下会昌、进入福建汀州后,起义部队只剩下15000多人。
9月5日,起义军前委在福建汀州作出了夺取三河坝后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以主力取潮汕、再占广州的决策。具体安排是:由第九军军长朱德率领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及第九军教导团共2500余人留守三河坝,警戒梅县方面的敌人;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第二十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等主力部队乘船顺韩江而下,直奔潮汕。
9月18日,起义军顺利进占广东大埔县南面地势险要的三河坝,按照预定计划,朱德率领的小部分队伍留在了这里,主力部队则未作停留便前往潮汕。这就是着名的三河坝分兵。
对于这次分兵,在起义失败后很多人都予以指责,认为是起义部队领导成员们的一个重大失策,因为它使原已兵力日益不足的起义军力量更加分散了,从而直接导致了潮汕失败。
从当时的战术上来讲,这一批评无疑有正确的一面。不过,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发展方向来看,恰恰是由于有了这次的分兵,在起义军主力一万余人潮汕失败时,才保存了一支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才有了一支武装力量北撤到井冈山,实现朱毛红军的伟大会师,为日后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由于有了这次分兵,在后来的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才有了朱德、陈毅、粟裕、林彪等一批叱咤风云的人民军队将帅大展风采。
三河坝分兵酿成了潮汕失败的大祸,留守三河坝的部队也损失惨重。如果不分兵,也许起义军暂时不会失利得那么快。然而当时在一味要夺取大城市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兵力集中在一起,即使短期能坚持下去,最终还是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并且很可能会失败得更惨。或许这就是因祸得福吧。
不过,是祸是福,关键在人。留守三河坝的部队要是没有朱德等人的艰辛努力和正确领导,或许早就不存在了。可以说,是朱德等在危难关头挽救了这支部队。
这些,都是当初在作出三河坝分兵决策之时,人们所没有预料到的。
留守三河坝的第二十五师是南昌起义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它是在南昌起义后由原二十五师的七十三团和七十四团、七十五团一部分编成,老底子就是北伐时期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
二十五师的师长是周士第,党代表是李硕勋。李硕勋就是后来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的生身父亲。
然而,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是朱德。
受起义军前委的指派,朱德以第九军军长的身份担任留守三河坝部队的总指挥。尽管有军长和总指挥的头衔,但是他与第十一军的二十五师却没有历史渊源,他的第九军名义上虽然还有军官教导团一个营的番号,其实也已合并到第二十五师里面去了。所以,身为军长的他,此时倒有点像是“客居”在这支部队中的。第二十五师的官兵们对于这位刚刚到自己部队来的最高领导,只感到他面慈心善,为人谦和,至于其它方面却不太了解,威信就更谈不上了。
不过,云南讲武堂出身、10多年前就在护国军中当过旅长,又到德国、苏联学习过军事的朱德,在第二十五师中,论资历、论地位都是无人可比的,那些师领导自然得听从他的指挥。
而且,在日后危难的日子里,他凭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卓越的智慧才能,赢得了所有官兵的敬佩和信赖,真正成为了这支队伍的带头人。
主力部队离开三河坝后,朱德便带着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等仔细观察了这里的地形,连夜构筑工事,准备随时迎敌。
10月2日,梅县守军钱大钧部2万多人气势汹汹直奔三河坝而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起义军战士经过三天三夜的顽强阻击,虽然大量杀伤了敌人,但自己也伤亡很大,并且陷入了敌人的重兵包围中。鉴于掩护主力进军潮汕的任务已经完成,为了保存实力,朱德下令部队迅速转移。
10月6日清晨,朱德和周士第率领第二十五师剩下的2000余人撤出了三河坝,决定取道百侯、饶平到潮汕,与主力部队会合。
可是,当他们抵达饶平以北的茂芝时,遇到了第二十军第三师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带领的从潮汕突围出来的起义军官兵200多人(粟裕、毛泽覃均在这支队伍中),方知主力部队已在潮汕失败,领导机关解体,余下1300多人在第二十四师第七十团团长董朗率领下,已退往海陆丰。
主力部队失败的消息就像一盆冷水浇在大家的头上。虽然这时第二十五师与潮汕突围出来的第二十军第三师人员会合,又有了2500多人,但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和动摇,一些指挥员也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
这真是一个异常严峻的时刻。粟裕回忆说:“敌人的大军压境,麇集于潮汕和三河坝地区的国民党反动军队有五个多师,共约四万人左右,其势汹汹,企图完全消灭我军,扑灭革命火种。从内部来说,我们的部队刚从各方面会合起来,在突然遭到失败的打击之下,不论在组织上和思想上都相当混乱。”“我们既孤立无援,又同起义军的领导机构前敌委员会失去联系,一切只能由朱德独立负责,当机立断地作出决断。虽然下面的部队绝大部分都不是他的老部队,领导起来有些困难,但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他分析了当前的敌我情况,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为了确定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向,朱德一方面派李硕勋去向上级党组织请示;另一方面,召集20多位指挥人员在茂芝的全德学校召开了军事会议。
会议的气氛相当紧张。
与会人员议论纷纷,有的主张去海陆丰,有的主张分散行动,有的则默不做声。
朱德简单分析了部队面临的形势后,认为敌人主力正集中在南面,部队如果再南下海陆丰肯定很危险;至于分散行动更是不可取,实际上等于丢掉了南昌起义的旗帜散伙。他坚定地对大家说:“主力虽然失败了,但八一起义这面旗帜绝对不能丢,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现在,我们的处境很危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甩开敌人重兵,摆脱险恶的处境,和同志们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
朱德慷慨激昂的话语,博得了一片热烈掌声。
这时,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党代表陈毅站起身来说:“我坚决同意朱德同志的这些讲话。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帮助朱德同志实现这个目标!”
“对,我们听朱军长的!”刚刚前来与第二十五师会合的二十四师政治部宣传科长毛泽覃也表示附和。
朱德用感激的目光看了看支持他的同志们,继续说:“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第一,我们和上级的联系已断,要尽快找到上级党取得联系,以便取得上级的指示。第二,我们要保住这支军队,作为革命种子,就要找到一块既隐蔽又有群众基础的立足点。湘粤赣边界地区是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是个三不管的地带,这一带农民运动搞得早,支援北伐最得力,我们应当以此为立足点。第三,据最新情报看,敌人已从南、西、北方面向我靠拢,我们要从东北方向穿插出去。现在敌强我弱,我军又是孤立无援,所存弹药不多,行动上要隐蔽,沿边界避敌穿插行进。第四,要继续对全军做艰苦的政治思想工作,要发挥党团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扭转对革命失却信心的混乱思想,安定军心,更要防止一些失败主义者自由离队,拖枪逃跑,甚至叛变投敌的严重事故发生。”
朱德的这番话,为处于困境而陷入混乱的这支队伍指明了出路。
对于这次会议作出的正确决策,后来朱德在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谈话时概括为三句话十二个字: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