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江西“两只羊”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文辉抗叶健君 本章:打败江西“两只羊”

    直到今天,在井冈山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五月初五是端阳,七溪岭上摆战场。

    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

    真好,真好,快畅,快畅。

    歌谣内容讲的是1928年6月红军取得的龙源口大捷,“两只羊”指的是当时奉命“进剿”根据地的指挥官:赣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第九师师长杨池生。

    这首当时在根据地妇孺皆知的歌谣,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红军粉碎敌人连续两次“进剿”的情形。

    那是在1928年5月中旬,不甘心于五斗江失败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率领其第二十七师和第九师的5个团,又发动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进剿”。他们一开始就以优势兵力重新占领了永新,并以近4个团的主力南渡禾水河,企图由龙源口进攻宁冈。

    根据敌情,第四军决定采用“敌进我退,声东击西”的战术,待敌人深入到根据地后再消灭它。

    毛泽东、朱德命令第二十八团、第三十一团主动撤出永新城,采取“声东击西”战术,积极备战;同时派二十九团在石灰桥、永新城一带占领有利地形搞运动防御,迟滞敌人的进攻,掩护我方进入反“进剿”状态。于是,会师后的第二仗——草市坳战斗又在酝酿之中了。

    5月16日,朱德、王尔琢率领二十八团、三十一团一营向湖南茶陵的高陇镇奔袭。高陇是湘赣两省的交通要道,也是湖南军阀谭延闿的老家,在军事上十分重要,湘敌派有重兵把守。

    工农革命军第二十八团和第三十一团一营经过激战,攻克了高陇,歼敌一个多连。

    此举果然迷惑了敌人,杨如轩以为革命军主力已西去湖南,根据地内部兵力空虚,便放心大胆地向根据地腹地进犯。毛泽东在宁冈立刻写信给朱德、陈毅,要他们率领部队迅速折回,东袭永新,迫使已进到龙源口的两团赣军返回,打乱他们企图进占宁冈的计划。朱德、陈毅接到毛泽东的信后,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决定长途奔袭永新,端掉杨如轩的指挥部。

    朱德在会上的动员讲话很生动:“打他的心脏,打他的指挥机关,打他的脑袋瓜子,一个铁掌把他的脑壳打碎,他们就完了。我们今天走几十里路,明晚奔袭永新城。如果你们同意,就准备爬城头,准备楼梯。”

    那时红军攻城没有炮,炸药也不多,只能搭云梯爬城墙。

    朱德、陈毅率领二十八团和三十一团一营离开高陇,冒着阴雨,在泥泞的道路上急行军,一天走了130里,赶到了距永新城30里的澧田。恰闻赣军第七十九团正迎面赶来,随即在草市坳的黑栋山一带设伏候敌。

    草市坳是澧田、永新之间的一个山口,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一条山路绕着山脚转,确实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5月19日上午,赣敌第七十九团团长刘安华率部大摇大摆地钻进革命军的埋伏圈。王尔琢一枪号令,革命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敌七十九团被彻底打垮,团长刘安华被当场击毙,革命军缴枪数百支。紧接着,革命军又乘胜追击,再次兵临永新城下。

    正在永新城的杨如轩,突然接到报告说七十九团失利、革命军已经打到永新城下,大惊失色!仓促间只好换便装,从城墙上吊下,不料又被流弹击中耳朵,吓得瘫倒在地,只得由卫兵架起来,往吉安方向狼狈逃去。

    朱德率4个营的兵力,在一天内连打两次胜仗,乘胜开进永新城。此役,革命军歼敌1个团,击毙敌团长1名,击伤敌师长1名,缴获了山炮2门、迫击炮7门和大批枪支弹药、军需物资,彻底粉碎了赣军的第三次“进剿”。

    这是工农革命军“二占永新”。

    朱德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合后,江西国民党军队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进剿”均告失败,不仅未能扑灭湘赣边界的红色火焰,反而使火焰越烧越烈,他们不得不在6月中旬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规模更大的第四次“进剿”。

    根据蒋介石的命令,这一次“进剿”为湘赣两省的联合行动,由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为总指挥,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为副总指挥。杨如轩挂了花,也吓破了胆,因此,改由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任前线总指挥,统领赣军的5个团,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由吉安向永新、宁冈边界地区大举推进。湘敌吴尚的第八军第二师也出动3个团,在茶陵集结后,向酃县进逼,企图从西面骚扰根据地,配合赣军的进攻。

    这次的形势比前两次严峻多了。

    毛泽东、朱德得知情况后,在宁冈古城召开军事会议,分析敌情,定下了“对湘敌取守势,对赣敌取攻势”的方针,并再次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主力退出永新,集结宁冈,佯攻酃县,牵制湘敌,迷惑赣敌。

    这时,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已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古城军事会议后不久,敌军就向井冈山根据地发起了大举进攻。杨如轩率2个团、杨池生率1个团分别向新七溪岭和老七溪岭扑来。

    七溪岭,又称梁公岭,坐落在宁冈北面,素有上七(里)下八(里)之称,山高路险,林木丛生,其北麓有藏龙潭,传说里面有一条白龙,潭水从两山的峡谷向西流出,龙源口由此得名。峡谷的两侧有新、老两座七溪岭,一左一右,如两扇铁门,拱卫着根据地的大本营。两座山岭各有一条小路盘旋而上,通往宁冈的新城。如此险峻的地势,确实是破敌的理想战场。

    遵照毛泽东提出的“集中红军,相机迎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各个击破”的军事策略,朱德作出了迎敌部署:二十八团迎击老七溪岭之敌,为主攻方向,歼灭七溪岭之敌后向龙源口方向发展,会同二十九团歼灭龙源口地区之敌;二十九团和三十一团一营迎击新七溪岭之敌。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并向湖南方向警戒。

    部署完毕,朱德亲自指挥二十九团、三十一团一营迅速抢占了新七溪岭的制高点——望月亭。

    6月23日,正值农历端午节。

    本来是吃粽子、赛龙舟的这一天,却笼罩在一片战火之中。赣军杨池生的第二十七团凭借精良武器,猛攻新七溪岭,他们集中了数挺机枪,用密集的火力掩护大队敌军向红军的阵地冲锋。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朱德军长赶到望月亭,一面提起冲锋枪亲自对敌扫射,一面大声命令:“搞掉敌人的机枪!”

    应声而上的是班长马奕夫,他冲上前去,借着树木、怪石的掩护,很快接近了敌人的机枪阵地。他扔出了几颗手榴弹,只听几声爆炸声响,敌人的机枪阵地飞上了天,马奕夫却不幸中弹倒地。

    敌人的机枪成了哑巴,红军战士跃出掩体向敌人冲击。不料,敌阵地中一挺未被炸坏的机枪又响了起来,一些红军战士倒在了地上。

    剧烈的枪声把昏迷的马奕夫震醒,他见敌人的机枪还在逞凶,一摸身边,已经没有了手榴弹,怎么办?他没有犹豫,一点一点地向前爬去,等到敌人发现他时,他已经爬到了敌人的跟前。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只见他一跃而起,抓住机枪枪管,用胸膛堵住了枪口。

    敌人的机枪阵地被摧毁了,敌人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地被红军打了下去。

    20世纪50年代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出了个用身体堵枪口的英雄黄继光,举世闻名。但是,人们可曾记得,在保卫井冈山的斗争中,那位用身体堵枪口的红军战士马奕夫?

    红军战士的英勇作战,彻底摧毁了白军官兵的战斗意志。

    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白军士兵提起红军就谈虎色变。在白军士兵中甚至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共产军脑上有个字,1个可当24个——奇怪的比例,为什么不多不少,他们真厉害,我们是打他们不过的。”

    新七溪岭激战正酣,老七溪岭也是硝烟弥漫。

    当红二十八团赶到了老七溪岭时,敌人已先期占领了有利地形。在不利的情况下,红军发动了3次冲锋,均攻击受挫。如不尽快控制老七溪岭,不仅红二十八团站不住脚,还可能使坚守在新七溪岭的红军部队腹背受敌。

    情形万分紧急,容不得丝毫迟疑。王尔琢立即组织了若干个以班、排长和共产党员组成的冲锋群,配备以最强的火力。这几个类似于“敢死队”性质的冲锋群,轮番向敌人的阵地发起了冲击。经过几次猛扑,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阵地,控制了老七溪岭的制高点,一直把杨如轩部压迫到龙源口一带。

    埋伏在老七溪岭右侧武功潭的袁文才三十二团,趁机向杨如轩的指挥所发动攻击。被红军打掉了一只耳朵的杨如轩,早已领教了红军的厉害,他见大势已去,立即上马就逃。偏偏又飞来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臂。杨如轩连头都不敢回,带伤夺路逃往永新。

    朱德率领新七溪岭上的红军,趁敌闻讯动摇之机,发起猛攻。杨池生部不支,开始向龙源口溃退,红军紧追不放,进入龙源口。

    龙源口战斗打响了,红军战士奋勇当先,杀向敌群。附近各乡的农民赤卫队也手握梭镖、马刀、鸟铳赶来参战。敌人一时成了惊弓之鸟,在我军民夹击之下,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红军乘胜追敌50里,再次收复永新县城。这次战斗,歼灭赣军1个团,击溃2个团,缴获步枪千余支。敌人死伤数百人,杨如轩带伤逃命,湘敌援兵闻风丧胆,敌人的联合会剿被彻底粉碎了。这就是威震湘赣的龙源口大捷。

    龙源口战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以来取得的最辉煌的一次胜利,规模之大,歼敌之多,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毛泽东说:“龙源口一仗的胜利,标志着边界全盛时期的到来。”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色大本营·井冈山》,方便以后阅读红色大本营·井冈山打败江西“两只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色大本营·井冈山打败江西“两只羊”并对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