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艾德礼唱起了主角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邢军纪 本章:第十二章 艾德礼唱起了主角

    1945年8月24日凌晨。南中国海。

    此时的海水是滚烫的。打了数年海战,这里早已成了各国舰船的墓地。美国、英国、苏联、日本等国的舰船在这里相互角逐,总是以自己的利益校对发射诸元。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海军似乎唱了主角,在一段时间里,它以自己坚硬的牙齿,使得对手退壁三舍。但是,这个孤傲而又孤立的海上噬血怪物终于被对手击败,折戟沉沙,淹没在大海深处。日本投降了,战败了。英国人又要回来了。

    早在几天前,停泊在新加坡的英国航空母舰不屈号就接到了准备驶入香港海面的命令。

    命令来自伦敦。来自刚在大选中获胜的艾德礼首相的内阁政府。

    艾德礼首相是个真正的胜利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的受益者。他所在的工党一举击败了丘吉尔的保守党,把丘吉尔胸前佩戴的民族主义的英雄徽章扔到了伦敦最龌龊的下水道。其结果是:英国胜利了,而领导这场战斗的丘吉尔却下台了。丘吉尔退回他的庄园,消化他的耻辱去了。艾德礼唱起了主角。在英国没有丘吉尔的日子里,他竭力树立自己的形象,以消除丘吉尔在英国民众中深刻的影响。

    丘吉尔对香港问题是强硬的,他的殖民主义立场曾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等人的抨击,但却被狭隘的英国人看作维护国家利益的英雄。丘吉尔曾对蒋介石说,要想从我手中夺回香港,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诸如此类的话曾被英国人四下传扬,使丘吉尔增色不少。

    艾德礼没有丘吉尔那枚英雄徽章,也没有他那样的非凡经历,但他是训练有素的政治家,他既然能在英国这样老牌的资本主义政府里取得胜利,就一定会知晓如何去赢得民心。

    果然,艾德礼模仿丘吉尔的腔调对蒋介石说,在我的任期内,不要想得到香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投降。在获悉这一消息的当天,艾德礼就召集内阁负责远东事务的臣僚们研究香港问题。经过一系列紧张谋划,艾德礼立即命令太平洋舰队即刻启程,向东进发。

    不屈号经过三天三夜的航行,来到了新加坡待命。虽然艾德礼做好了抢占香港的准备,但他仍不敢冒然行动。他要最后观察一下国际时局,了解一下中国重庆政府对香港的决心。就在不屈号向东踏波行进时,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发表了关于香港问题的声明。《泰晤士报》这样报道说:

    华盛顿8月18日讯: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昨晚在接见美、英、法记者时表示:在战后接收领土一事上,美国将恪守《波茨坦宣言》之精神,站在公正立场来处理在敏感的地区所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纠纷。国务卿说,中国大使魏道明先生已于近日就香港问题,向美方正式提交《备忘录》并申请要依盟国统帅部一号命令之精神,在北纬16度以北地区来正式向日本占领军接受投降。国务卿认为,香港为长期以来中英两国争议地区。战后香港归属未定,故而劝阻中国暂缓军事行动。所有问题,拟提交近期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各国外长会议上付诸讨论,以求国际公决……艾德礼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关于香港问题,美国一直是英国的对立面,从罗斯福到艾森豪威尔,不管是政界和军界,对英国人执拗地坚持殖民立场均表现坚决的反对态度。罗斯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抨击丘吉尔,使得他极没面子。不久前,罗斯福因脑溢血突然病故,英国人觉得少了一份压力,可以趁乱抢回香港。谁知美国人木依不饶,仍然没有撒手不管的意思。

    这份声明就是明证。

    贝尔纳斯的声明早不发表晚不发表,偏偏在英国的太平洋舰队东进时发表,其目的耐人寻味。艾德礼曾嘱告海军方面一定要严守机密,千万不要打草惊蛇,因为舰队航行最快也要四五天时间,万一被重庆政府发现,它的陆军就会捷足先登。这是艾德礼最担心的一件事。

    显然,英军太平洋舰队东进的秘密行动瞒过了重庆政府。从那里剌探得来的情报均是蒋介石和重庆军民欢庆抗战胜利的消息。看来蒋介石完全是沉浸在胜利的愉悦里了,他似乎把香港忘掉了。只是前些天盟军统帅部的一份电报似乎提醒了蒋介石,那是盟军统帅部的一号命令:

    绝密。中国。重庆。中国战区指挥部蒋介石总司令阁下:鉴于日本已决定无条件投降之事实,盟军统帅部兹命令:台湾及北纬16度以北法属印度支那境内的日本高级指挥官以及所有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蒋介石委员长投降……

    一封电报溅起千重浪,重庆政府似乎才从微醉的情状里醒来。有情报说,蒋介石这些天常召见外交部长王世杰和驻美大使魏道明,虽然具体内容不详,但有迹象表明是关涉香港之事。

    果然魏道明回华盛顿不久,美国务卿就发表了香港问题的声明……

    艾德礼心中明了,不屈号东进之事虽然能瞒过重庆政府,但是绝对瞒不过美国。美国人此番声明一是敲山震虎,二是提醒中国人注意香港。

    贝尔纳斯的美国似乎对中国情有独钟。在二战中,它们对中国的投入要比英国大得多,在援华方面耗资甚至比苏联还要大。它一直庇护着蒋介石的中国政府。如今,重庆政府又把香港问题寄望美,看来美国方面又要捣乱了。

    香港毫无疑问圈定在北纬16度以北,将这个受降地区划归中国本身就是偏向中国。既然香港属于这个区域,不是等于向全世界宣布:香港属于中国吗?那还叫有争议地区吗?艾德礼忿忿不平地想。

    想趁乱取胜的想法被美国人发现了,如今美国人向英国人说:请不要轻举妄动!

    美国人会不会将英太平洋舰队东进的消息告诉重庆政府?如果这样,等于坑了英国。以美国人以往的缜密和圆滑,它们似乎不会这样做。

    艾德礼又想起了美国的种种好处。它们两国毕竟还是伙伴关系。当大不列颠受到希特勒的威胁时,英国人第一个想到的救助者就是美国。丘吉尔曾经去美国游说,本来美国人可以不卷入战争的,但美国人还是被英国人的呼唤打动了,这是企望和平的呼唤,是抗议法西斯的呼唤,在当时也是世界正义和公理的呼唤,美国人尽管一向偏狭和自私,它们仍然接受了快被德国法西斯狂涛淹没的大不列颠微弱的呼救信号。罗斯福总统率领美国人民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且起到了非凡的作用。美国人援助了大不列颠,同时也援助了整个世界。现在,同盟国胜利了,美国、英国、中国也都胜利了,还没等喝完祝贺胜利的美酒,伙伴们就要反目相向了。

    艾德礼是工党领袖。他的党从本质上讲是反对殖民侵略的。他本人也曾在竞选演说时说过反对殖民主义之类的话,他说他恨战争,恨那些侵略别人的人,英国刚从血泊中站立起来,他不会忘记侵略者对祖国的加害。

    但是,战争打完了。而且胜利了。大不列颠的危机过去了。艾德礼又想起了丢弃已久的香港。

    丘吉尔的强硬神情在他眼前显现,丘吉尔在竞选时遭到了失败,但仍有不少人拥戴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是个强硬人物。他是英国的民族英雄。艾德礼仿佛看到丘吉尔坐在他的庄园向他凝视。丘吉尔点燃着烟斗,缕缕烟雾中,他的目光充满鄙夷和轻慢。他仿佛在说:艾德礼,小心点呀,香港这个门坎迈不过去,你就得乖乖下台去。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磁器活,还是让我丘吉尔收拾你的烂摊子吧!

    艾德礼对想象中的丘吉尔啐了一口。放心吧,丘胖子,你在你的油画架前画你那倒霉的落日去吧,我会让你失望的。

    艾德礼想,在香港问题上,决不能书生气十足,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香港的位置太重要了。如果在他的任期内丢掉了香港,就会被丘吉尔的保守党抓住辫子,就会被他们吵得沸沸扬扬。也因此会激怒民众。这样,不仅他艾德礼的首相不保,还会干系到工党的整体形象,甚至祸及几代工党的大选……

    最稳妥的策略就是继续抢占香港,而且越快越好。就这样,艾德礼指令太平洋舰队的主力不屈号和另一驱逐舰来到新加坡待命。不屈号排水量为4.5万吨,航速为每小时26节,舰长305米,宽40米。舰上配有侦察机、战斗机、坦克车若干和一个加强营的英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国务卿声明说他曾劝阻中国暂缓军事行动,说明中国已经准备向香港派驻兵力。从目前情况看,香港由于日军的撒离,正是权力真空之时,蒋介石还没有派去军队。香港虽被称为敏感地区,但若要进行理论上的争论或是谈判桌上的争夺,不知要多少时日才能廓清。有些事情仅靠说理是说不清的,譬如香港,本来是中国人的领土,英国人派兵占取,倚强凌弱,不也竟占领百年之久吗?不屈号已待命一天之久。这一天的时间,对艾德礼来说尤如一个世纪。他的脑海中不断翻滚着红色黑色白色的各色浪花,各种情报纷至沓来,刺激着他的神经。这些信息有些甚至是相互冲突、矛盾的,有些则干扰着他的决心,使他左右为难。艾德礼也明显感到了来自军界的压力。海军部提供消息说,离新加坡不远的美军基地显然已经注意到了不屈号,从那里起飞的多架飞机已多批次飞临母舰上空,弄得舰上几次拉响战斗警报,人心惶惶。还有从新加坡驶向中国的商船也会将不屈号的消息走漏出去。更使它们不安的是,航空母舰停泊的港湾下午出现了几个身份不明的人,现在还没有弄清楚这些人的真实意图。

    外交部提供消息说,苏联人已经注意到美国务卿的声明,它们曾私下里会晤中国人说,香港是英国人自动放弃的,以前的条约自然失效。倘若英国人再提出对香港的要求,苏人民坚决站在中国人民一边…

    海军方面催促他快点定下决心,倘若迟疑下去,就会错失良机。等中国军队已经占领香港,英国人再想登陆,简直比登天还难,那就等于永远放弃香港。

    艾德礼觉得不仅仅是自己的对手丘吉尔,还有军界,还有内阁政府,甚至全英国、甚至全世界都在注视自己,都在等待自己的决断。艾德礼有些慌乱。他隐隐觉得这种注视实际上是一种判断和鉴定,人们和国际力量都是仲裁者。它们都在通过这次啦件给自己打分。或许是等得太久太久了,它们也有些沉不住气了,双方都有些心烦意乱。鉴于艾德礼迟疑不决的做法,内阁中的反对派议员们借机攻击说:你们知道艾德礼为什么按兵不动吗,是因为他没有下决心的能力。当丘吉尔挥舞二战反法西斯权杖痛击敌人时,艾德礼在哪?他不过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卒。像这样的人怎么能有能力处理国家大事呢……

    艾德礼觉得大不列颠就像一张拉得如满月的弓弦,而不屈号就是搭在弦上的箭矢,他不得不发了。此箭的靶子就是香港。

    艾德礼终于松开了控箭的手。1945年8月20日,英国海军大臣奉艾德礼苜相之命让太平洋舰队即刻北上,电报如下:

    特密。阿,哈,夏悫总司令顷接艾德礼首相命令:太平洋舰队之主力航空母舰不屈号和驱逐舰两艘,连夜驶往香港。切记夜出航,密抵香港之水坑口。舰抵后,可在岛外海湾待命。何时出击,另电告之。

    就这样,不屈号和另外两列战舰闻风而动,于8月24日晨来到香港水坑口一带水域……

    8月24日14时。重庆莲峰楼。两小时前,一封来自广东韶关的电报送到了蒋介石手中:重庆。蒋委员长:据侦察,英太平洋舰队不屈号已抵香港水坑口一带水域。今晨已有零星人员下舰,似正作登陆准备,现正进一步勘察中,请钧座训示。职罗卓英。

    蒋介石闻报大惊,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香港方面突兀而至的情况。

    蒋介石完全没有精神准备。这些天来,重庆的欢庆锣鼓把他震晕了。胜利来得有些猝不及防,本来一个多月前,形势还没有明朗的进展,谁知到了八月份,却急转直下。由于美国人将那枚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扔在了广岛,也由于苏联军队歼灭了日本的关东军,日本人顷刻间就溃败了,紧接着日本人就投降了。这胜利犹如一枚话梅,需要细细品尝,蒋介石就一直含在口中,通过国内的新闻舆论一点一点表达他的甜蜜心情。

    对于香港,蒋介石并没有丝毫疏忽。这是他的一块心病。当年在开罗国际首脑会议上,他曾和丘吉尔为香港的归属闹得面红耳赤,他的夫人宋美龄也曾为香港问题游说美利坚。香港的政治经济地位太重要了,蒋介石深知它的重要性。现在,借接收日本投降之际,正是回收香港的大好时机。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接管香港。这样,他就可以青史留名,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历史书上写下这光彩照人的一页……

    可是,这个计划完全被不屈号的突然出现打乱了。蒋介石太相信盟军的一号命令了。他认为只要有北纬16度以北地区由中国政府接管这样的决定,就无疑将香港的所有权判给了中国。这些天,他命令外交部长王世杰、驻美大使魏道明夜以继日地开展外交攻势,就是为了得到这份书面保证。中国人是相信文字的,是相信国际公理的。现在盟国统帅部的决定就是国际公法,就是抻圣的法典,任何国家都要执行。所以,蒋介石就相信了,而且深信不疑……

    娘稀匹!想到这里,蒋介石就不禁破口大骂。他的第二方面军第13集团军就在广东境内,只要他一挥手,顷刻之间就会全部占领香港。日本人已经早有准备,岗村宁次也早打来电报,表示完全按照盟军统帅部的命令受降。作为亚洲人,他说他在感情上希望香港回到中国人手里。

    可是,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关于香港问题,行政院长宋子文曾向他献计。宋说,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没有规则的,请不要相信那些西方国家。现在日本已经投降,我们的军队和香港隔河相望,近在咫尺。我们二话不说占领就是了,这是中国人的领土,英国人算老几?我们又收回来了,你要怎样?要不你就派军队来从我手里夺,娘的,现在哪个怕你英国鬼哟!

    但是,蒋介石并没有听宋子文的话。

    宋子文不是一国之尊。他的话带有极大的冒险性。他不是站在委员长的位置考虑的,所以蒋介石不采纳他的意见。

    两年前,关于和美国人如何协调方面,蒋介石就是因为听了宋子文的话,才差点铸成大错。

    那是1943年8月4日至24日,距今整整两年。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了联合军事会议。丘吉尔和罗斯福带着各自的三军参谋长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居心叵测的丘吉尔为了维护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要求成立一个以英国人为统帅的东南亚战区。不熟悉东南亚情况的罗斯福显然没有注意到英国人的算计,他竟答应了。鉴于英国人在东南亚日益冷淡的抗日投入,罗斯福觉得这对它们来讲倒是一个约束。身在其位,必谋其政,你们英国人既然提出要当东南亚战区的头,那就必须打起精神来,拿出十分力气干好这件事,于是就全盘同意了英国人的意见。谁知英国人有它们自己的一套打算。东南亚战区成立了,英国海军中将路易斯蒙巴顿勋爵为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美国人史迪威将军为副统帅。史迪威将军当时是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史迪威是美国陆军部长马歇尔推荐而来的,他很受马歇尔的器重。史迪威是典型的军人,他很少穿将军礼服,一天到晚穿着宽大的野战服,戴一顶钢盔,从不阑带军衔和勋章,肩上常扛一支卡宾枪,其模样真像一名随时听候命令的中士班长。但是,这个其貌不扬,模样像只老火鸡的美国人,却是难得的将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据说在他指挥的反攻缅北的战役中,他经常独自一人开着吉普车出现在最前沿。一个曾目睹过史迪威指挥作战的基层军官这样说他:他的指挥与众不同。如果阵地久攻不下,他就独自开着小车到团部,他表面上从容不迫,好像是来串门似的,说是来看看你们打仗,说着就要人领着下去。团长明白,就急忙找来副团长,让他陪着总指挥不要乱跑,而自己则亲自到前线指挥去了。如果一直攻不下来,史迪威就一直等,直等得师长、军长都来陪他,于是这里就成了前沿指挥部。终于,前方传来捷报,史迪威就很高兴地说几句鼓励的话,跳上车就走了,他一走,临时指挥部就宣告解体……

    史迪威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国家。他喜欢朴实善良的中国人,喜欢深邃的中国文化,喜欢山川秀丽的中国风光。但他却不喜欢重庆政府的对日态度。他不明白蒋介石为何按兵不动,为何对中国共产党耿耿于怀。史迪威曾在1935年至1939年期间担任过美国驻华武官,在此期间,他曾对中国红军进行过系统的研究。1936年,著名的美国记者斯诺去陕北采访毛泽东之前,曾与史迪威交谈过。斯诺发现史迪威将军谈起共产党和红军,要比他知道的还多。史迪威还研究过八路军的平型关战役,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了不起的政治集团,红军和八路军是能打仗的军队,他热切地企盼有朝一日能和共产党的军队联合作战。他说:要是能和朱德的军队一齐作战就好了……

    到中国不久,史迪威根据中国战场的敌我态势,制定了一套新的作战方针,拟向侵华日军发动一次侧翼攻势,目的是打击日军的有生力量、挫伤其在华日渐猖厥的气焰。当时史迪威向白宫及盟军统帅部呈报的对日作战方略是:以中国大陆为依托,直接对日作战。这样就要求美、苏、英对华大量投入,利用日本本土空虚的空档,先占领日本本土,然后回头消灭在华日军。在实施这一方案之前,必须主动发起几场大规模的战役,将日军的气焰打下去,使其保持龟缩守势,这样就可以放手对日本本土大干。

    要想集中所有的抗日力量,就必须联合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史迪威曾私下里和共产党建立了联系,中共方面表示愿意听从史迪威将军的指挥,国共美三方联合起来打击日军。

    但是,蒋介石却兜头给史迪威将军泼了一盆凉水。蒋介石不同意史迪威的作战方案。蒋介石对史迪威说,你不了解中国,对中国来说,威胁最大的不是日本人,而是赤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史迪威想不通。

    此时他已经帮国民党整训了几十个师,经他整训的师其战斗力大大加强,再加上共产党的力量,完全可以和日本人大干一场了。可是蒋介石却完全否定了他的作战方案。他只得作罢。但是不久,史迪威又策划在缅甸北部发动攻势。史迪威这些反客为主的抗日热情引起了国民党上层的不满。行政院长宋子文没给蒋介石打招呼就去美国游说,让总统罗斯福召回史迪威,或者取消史迪威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职务。

    罗斯福不想得罪陆军部,也不想得罪中国方面。就把决断史迪威去留的事情推给了马歇尔。马歇尔是史迪威的老上级,他当然了解史迪威,就断然否决了宋子文的建议。

    但是,宋子文却不依不饶,他又找到了总统的特别助理霍普金斯,霍氏私下里向宋子文表示,倘若委员长本人亲自向总统提出要求的话,总统会考虑召回史迪威的。

    宋子文接着又在新德里会见了刚刚就任东南亚地区统帅的蒙巴顿。蒙巴顿将军穿一身剪裁考究的棕黄色热带军服,戴着金光灿灿的肩章,挂了三根绶带,胸前的勋章五颜六色,光彩照人。他听说中国的行政院长来访,立时将宋迎到密室,二人商谈许久,达成了相当一致的意见。

    这当然又是冲着史迪威去的。

    宋子文告诉蒙巴顿,说,史迪威将军和中国军队的关系非常紧张,特别是委员长很不喜欢他;如果让他担任东南亚地区的副统帅,怕是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正是蒙巴顿求之不得的。

    对史迪威的名声,蒙巴顿早有耳闻。蒙巴顿前去东南1作战,实际上肩负的是大英帝国的使命,而不像愚蠢的美国人,一个心眼扑在打击日本人身上。他临动身之前,曾受到丘吉尔的召见,丘吉尔明确告诉他,一切以英国的利益为最高准则。在他任职期间,要把英国在东南亚失去的利益一一寻找回来,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把香港这个东方明珠重新夺回。但是,不要让别人看出我们的企图……丘吉尔告诫他说:你的伙伴史迪威是个缺心眼的山姆大叔,他把中国当作了自己的家。但他又特别敏锐,具有非凡的才能,你做的一切事很难瞒过他,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搞掉他……这样你就能放心大胆推行我们的计划了……

    宋子文的来访,使蒙巴顿喜出望外。他装着不解的样子看着急切想把史迪威搞掉的宋子文,内心无比高兴。他想起了中国的三十六汁中有一条计谋叫借刀杀人,于是就很痛快地答应了宋子文的请求。

    为了彻底把史迪威赶回美国,蒙巴顿又和宋子文找到罗斯福派往中国的信使、美国陆军后勤司令索默维尔将军。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地攻击史迪威。说东南亚战区统帅部若是来了史迪威,肯定前途黯淡,史迪威太影响美国人的形象了……

    蒙巴顿此时比宋子文更着急搞掉史迪威。宋子文是个政客,他对打仗窍不通,他只是想拍蒋介石的马屁,所以才有这样的激情做万里游,非把史迪威搞掉不可。但蒋介石却是个政治家加军事家,时间一长,就会明白英国人的意图,就不会中计。事不宜迟。

    蒙巴顿又鼓动宋子文连夜赶回重庆,让他在索默维尔飞临重庆之前,抢先一步游说蒋介石,一定要解除史迪威的职务。

    愚蠢的宋子文不知是计,见到蒋介石后,把自己做万里游的壮行向他叙说了一遍。而蒋介石却对宋的所作所为竟一无所知。他本人是对史迪威不满意,他只是觉得他不懂中国,不懂政治,有点军啪将领常有的迂腐的毛病,但不至于非把他撤职。听说宋子文为史迪威的事找了罗斯福,找了马歇尔,找了蒙巴顿,找了索默维尔,现在又找到自己,却不禁心生感动,于是就答应宋子文的请求,在美国总统信使到来之时,明确向他表示解除史迪威的职务。

    而此时的史迪威却正潜心组织发动反攻缅甸的战役。暴风雨因他而来,他却一无所知。

    1943年10月15日,索默维尔飞抵重庆。

    一切如蒙巴顿所指使的那样,蒋介石以冷漠的态度要求美国,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索默维尔答应了。

    如果事情按着蒙巴顿预想的方向发展下去,香港不久就可以到手。英国人可以利用中英美三国的力量把香港从日本人手中夺回来,使香港的所有权又可以堂而皇之地划归自己的名下。谁知半道上杀出个程咬金。

    是宋美龄和宋霭龄姐妹俩解救了史迪威,同时也狙击了英国人的梦想。

    宋氏姐妹找到了蒋介石。

    宋美龄说:你搞掉了史迪威,谁还会来中国?如果没有美国人,哪来的飞机大炮支援?没有了史迪威,中国战场的指挥权就要部分交给何应钦,你能相信他吗?如果没有了史迪威,那么英国人就独霸东南亚战区的指挥权,而英国人对华的投入其吝啬你是知道的,它们只会为自己考虑……

    就这样,宋氏姐妹劝动了蒋介石,收回了成命。这样,史迪威才成功地组织了缅北战役,打击了日军。但他更精彩的一击却是粉碎了英国人的公理战役计划。史迪威没有被撤,这使蒙巴顿如鲠在喉。但是,伦敦方面催遥甚紧,丘吉尔几乎每日询问东南亚各国的殖民地回收情况,他无法再等史迪威解职了,只得把蓄之已久的计划公之与众。

    这就是被史迪威称之为漂亮的图表,做的数字,肮脏的意图的公理战役计划。

    蒙巴顿推行此役的用意是想放弃缅甸作战,实行以夺取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和香港为主要目标的海上战略。香港是蒙巴顿计划的首选目标。

    果然,蒙巴顿计划受到了史迪威的坚决反对。但蒙巴顿顾不得许多了,他是战区最高统帅,他把史迪威隔过去,直接派战区副参谋长魏德迈率代表团去华盛顿,拟将这一计划提交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讨论。

    美国没有几个人能像史威那样了解中国和东南亚的情况,更没有几个人像史迪威那样了解英国人的真实意图。蒙巴顿此举很可能在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上通过,这样,就会铸成大错。也只有史迪威才能制止蒙巴顿。

    多亏当初没有将史迪威赶走,要不然,香港就会又一次成为英国人的囊中之物。

    这是事后蒋介石的感慨。

    史迪威得知蒙巴顿将要派员去华盛顿,为避免被动,立即派参谋长博特纳准将和政治顾问戴维斯,先期返回美国。博特纳和戴维斯在华盛顿晋见了罗斯福,向他汇报了上述情况,罗斯福马上致电丘吉尔,坚持夺取缅北的军事行动,取消公理战役计划。丘吉尔理屈词穷,只得听罗斯福的。

    5天之后,当魏德迈率领由17人组成的代表团向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提出公理战役计划时,当即遭到了正式否定,蒙巴顿气得暴跳如雷,但也毫无办法。

    蒋介石险些听了宋子文的话,也差点将香港再次拱手让给英国人。

    所以他不相信宋子文。但是,这一次宋子文的话似乎说对了。如果不考虑盟军之谊,不把希望寄托在和平外交上,不顾念中英美三国之间的关系,迅速派兵占领香港,使其木已成舟,说不定事情还好办些,可是……

    1945年8月24日的这个下午,蒋介石伫立在会议室一隅,面窗而立,一言不发。窗外,大雨如注,水声如沸。雨幕里,他看见许多车辆鱼贯而入又鱼贯而出,满院响起劈劈啪啪溅水的声音。一阵阵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一拨拨人小心翼翼走进来,又悄无声息地坐下去,他一直临窗而立,始终没有回头。这是他召集的高级军政会议,专门研究香港问题。他知道要员们都到了,但他却不想回头。直到身后响起宋子文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委座,人都到齐了。他才把脸扭过来,目光炯炯地扫视着与会人员大声说:现在开会……

    会议结束了。

    照例是吵吵嚷嚷唇枪舌剑之后由蒋介石一槌定音。毫无疑问,中国失去了收回香港的大好时机,但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香港虽被英人占领,还有九龙和新界。幕僚们纷纷提议,应迅速发兵占领九龙和新界,和英军形成对峙局面,到那时再由盟军统帅部出面调停,至少比现在坐以待输要好得多。

    于是蒋介石当即决定:命令第二方面军第十三集团军即刻行动,于8月24日午夜之前占领九龙新界。

    半个小时后,蒋介石回到黄山别墅云岫楼。宋美龄亲自撑着雨伞把他迎回客厅,安顿在躺椅上,接过侍者送上来的茶盏,送到蒋的手中,这才挨着丈夫的躺椅坐下。

    窗外虽是大雨如织,然而室内却并不凉爽,看见丈夫的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宋美龄又急唤侍者拿来凉水浸过的毛巾为丈夫擦汗。

    宋美龄知道丈夫心里不好受。关于香港回归的谋划,在他心里蓄之甚久。当年与英国结《中英新约》时,他曾对自己说,眼下还不是与英国人争高下的时候,虽然英国人尖酸刻薄,但毕竟是盟军,它们的援助还是要的。从印度和缅甸源源不断的军援是重要的。不如暂时答应下来,待抗战胜利后再作计较。《中英新约》这样写道:

    大英帝国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签订如下新约:

    规定条约使命的领域;

    规定撤消英国政府及其人民或公司在中国享有的种种特权;

    宣布废除1901年的《辛丑条约》;

    决定交还上海、厦门公共租界及天津、广州英租界的行政管理权;

    关于不动户之保持或转移问题;

    规定两国人民享有约国中旅行、居住、经商之权利;

    规定领事之权限;

    规定待战争结束后,双方缔结友好通商设领事条约;

    规定新约枇准生效日期。

    这里边大多是不着边际的空话。比如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它们在结条约时还在日本人手里,何年夺回还难确定,实际上这只是毫无实际意义的一纸空文。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这是典型的国际玩笑。

    《中英新约》结后,毛泽东曾在延安就此事发表谈话,毛泽东以他特有的幽默感说,英国人是在许空愿,他们为蒋委员长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而蒋委员长还欣喜若狂……因为中英条约最核心的香港问题被回避了,九龙新界只字未提。实际上《中英新约》是对中国人民的愚弄。

    此话传到重庆,传到云锁雾罩的黄山别墅时,宋美龄就担心蒋介石会大光其火,谁知蒋只莞尔一笑,很有城府地说,毛润芝晓得什么?还轮不到他笑话我呢。

    宋美龄从那时就知道大令早有谋取香港的锦囊妙计了。这些天,似乎是该他抛出锦囊妙计的时候了。谁知英国人却不宣而战,突发奇兵,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他的锦囊妙计还没实施就宣告破产,难怪他心里不好受。

    蒋介石躺在那里,闭目养神久久不发一言,宋美龄为他擦着汗,用檀香扇为他扇着风。又过了一会儿,宋美龄以为他已睡熟,就想蹑手蹑脚离去。没想只走了两步,就听背后响起蒋的咳嗽声。夫人,美国方面有什么消息吗?

    刚才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打电话来,说是白宫对英国人的不理智行动深表遗憾,他们马上要派国务卿去大不列颠调停,劝他们的太平洋舰队离开南中国海,以免引起中英两国的军事冲突。宋美龄又复转身,挨着蒋坐下说。别的还有什么吗?对了,他说要给您谈谈香港的事。

    有什么好谈的?让他们的总统杜鲁门去找丘吉尔,不,去找艾德礼谈好啦!

    蒋介石越说火气越大,将端起的茶盏往茶几上一丢,茶水溅得他一身。

    宋美龄忙拿毛巾擦他长袍上的茶叶。

    我给他说,委员长不在,去开关于香港问题的军政会议去了。

    蒋介石把盾头皱起来。

    你和他说这些作什么?

    怎么,难道不能说?兴他们英国人突然袭击,不许我们谈香港问题?我对赫尔利大使说,倘若盟军统帅部再不制止英国人这种蔑视国际公法的行为,我们中国人也不是好惹的。我们的军队离九龙仅一步之遥,一根烟的功夫就会把九龙和新界全部占领!

    蒋介石开始有些不高兴,转念一想,夫人说得有理,他英国人有初一,我们中国人就有十五,来而不往非礼也。倘若英国人如此猖狂,我们反而没有动静,说明我们中国人太可欺了。对,夫人说得有理。

    赫尔利咋说?

    赫尔利在电话里一听就急了,说这是美国白宫最担心的事。他问我,这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委员长的意思?你怎么回答?

    我说是我的意思,也是委员长的意思,同时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思。弄得赫尔利大使直在电话里劝我:尊敬的夫人,请息怒,请息怒……

    好娘稀匹,是该给它们施加点压力啦!夫人,你的话说得好,说得好!

    蒋介石来了精神,站了起来,在客厅里来回走着,越走越快,像一匹关在笼子里的狼。

    好!请你再给赫尔利大使打个电话,就说我有要召见他。蒋介石有些轻松起来。大令,你的意思是……

    我要当面告诉赫尔利大使,通告他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九龙地区。让杜鲁门收拾这个局面吧!

    美国。白宫。

    1945年8月25日凌晨。

    杜鲁门总统、国务卿贝尔纳斯、副国务卿艾奇逊正在紧张磋商令人头疼的香港问题。

    杜兽门穿着宽大的睡袍,睡眼朦,哈欠连连,显然是从睡梦中被人唤醒的。

    艾奇逊向总统简要叙述了继英国不屈号占领水坑口之后中国军队占领九龙新界的情况,并且把中国战区最高长官蒋介石一定要收回香港的决心向总统和国务卿进行了传达。

    艾奇逊说:现在,中国军队已经进驻九龙塘北一带。当地老百姓敲锣打鼓欢迎蒋的军队。还有一支部队通过香港而去新界。香港大部分被英军控制。当这些中国军队穿过香港时,双方怒目相向,但没有发生冲突。有记者采访中国军队时士兵说,他们在等候上峰的命令,只要一声令下,数万名中国军人会在一顿饭的时间内把英军的一个营赶到海里去……记者形容那里的情况是千钧一发,只要有一点点火星,就可能引爆整个香港,香港是亚洲最大的火药桶杜门咬着雪茄烟,眯着眼睛静静地听着艾奇逊的话。难道中国人真要点燃香港这个火药桶吗?贝尔纳斯问道。从目前情况分析,中国人是对的。

    艾奇逊回答。为什么非要这样呢?贝尔纳斯半是沉吟半是疑问。

    大概是压抑过久的民族情绪。从英国人方面,它们也太不像话。香港需要它们保护的时候,它们没有这个能力,根本没有投入多少力量,等于拱手让给了日本人。在长达数年的抗战中,它们在东南亚战区总是以本国的利益为轴心,在援华方面,它们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到这里,艾奇逊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话太多了,便打住。他询问地把头偏向总统。

    你说吧。继续说下去。杜鲁门拿雪茄烟的右手抬了抬。

    关于在华利益,英国人显然要比我们多得多。香港的位置对英国人来说太重要了,所以,不管是丘吉尔还是艾德礼,都不能放弃它。而蒋介石也把香港看得很重,倘若经他手将香港收回,他可以万古流芳,获得中国人民的热爱,这对他的未来很有帮助。问题是,中英两国剑拔弩张,我们怎样才能制止它们呢?贝尔纳斯耸着肩头发问。

    那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中英两国各自的约束点,找到能限制它们进一步行动的因素。杜鲁门弹弹烟灰说话了。

    英国人是偏狭的。不管是保守党还是工党,在对香港问题上几乎是一致的,谁也不想在自己执政时丢弃写。从国际公理方面,它们显然站不住脚。殖民主义在世界已大部分被废弃,被人唾弃,而它们却仍死抱住不放,实在是没有道理。这样野蛮,和我们的敌人德国法西斯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它毕竟是我们的盟友。在目前,尽管它很蛮横强硬,我们还不能弃它,在国际战略方面,它甚至是我们的唯一伙伴。贝尔纳斯说道。

    杜鲁门点点头,表示赞成他的话。

    是的,我们别无选择。当德意日法西斯战败之后,我们面临的另一个敌人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的威胁,这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得长远些……

    如果我们派人去说服英国呢?杜鲁门说。英人很强硬,结果很难预料。那么,蒋介石的中国呢?杜鲁门又问。艾奇逊接过话来说:蒋介石也是个难以合作的人。这在他和史迪威的冲突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史迪威是代表美国去中国的,但他却发现蒋介石并不热心抗日。他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他的统治是否稳固。蒋介石的首要敌人不是日本,也不是英国,而是中国共产党。

    是的。贝尔纳斯接着说。史迪威将军是真心打日本的,他率领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作战,给日军以歼灭性的打击,消灭日军两万多人。而他却没受到蒋的褒奖,相反英军在中国南部却无所作为,蒋介石也并不生气。最后,蒋介石反而一心要把史迪威撒职……

    贝尔纳斯的话是指不久前在美国新闻界大肆曝光的史迪威被撒事件。

    事情还得接着缅北战役说起。

    史迪威率军取得缅北大捷后,日军纠集兵力再次向英帕尔发动进攻,阿萨姆邦的形势岌岌可危。史迪威从缅北战场赶到重庆,试图说眼蒋介石出兵,但是蒋介石断然拒绝。

    罗斯福总统为此专门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提醒他此役的重要性:

    日军对英帕尔的进攻,直接目标就是切断向中国运送物资的交通线。如果日本人的这一企图得逞,他们下一步就能集中力量对付利多的驻印军,而后就会轻松地转向你的远征军……我认为,不要再拖延了,立即出动你的第七十一军部队,夺取腾冲龙陵地区等地。如果这支部队不用于共同的事业,我们为空运装备和提供教练人员所付出的最热情而广泛的努力,就不能证明是有意义的。

    但是,蒋介石仍不为所动。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美国陆军部长马歇尔决定停止向中国远征军供应物资。蒋介石这才不得已出动了远征军主力部队。

    1944年春天,中国战场形势对盟军非常不利。从4月中旬开始,日军出动了15万人首先对河南发起进攻。在日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国民党的43个师一触即溃。仅一个多月,日军便占领了郑州、许昌、洛阳等城市,打通了平汉路南段。6月中旬,日军占领长沙,包围了衡阳,直接威胁在此地的美军空军基地。不仅如此,日军还出兵广西桂林,捣毁了此地的民党空军机场,并开始向贵州、云南突进。形势万分危急,如果任危机继续发展下去,不仅以中国大陆为基地攻击日本本土的计划将成泡影,即使盟军占领了日本,中国大陆的日军就会自成体系,成为一支强大的抵抗力量。事情很明显,此时单凭陈纳德的空中战略,是难以从根本上战胜日本的,甚至无法阻止日军的进攻。因此,美国最高统帅部决定加强陆军地面作战的力量,并提升史迪威为上将,由他指挥中国军队作战。

    罗斯福又一次给蒋介石发了一份态度强硬的电报:我认为,目前的危急形势要求我们授权一个人,来协调同盟国在华的所有军多力量,包括共产党的军队。

    我想我完全了解你对史迪威将军的心情,不过我认为,他现在已经清楚地显示了富有远见的判断力和在组织训练,特别是指挥你们中国军队作战方面的才能……灾难威胁着中国,也威胁着我们战胜日本的整个计划。我准备晋升史迪威为四星上将,并建议你立即考虑把他从缅甸召回中国,置于你的直接领导之下,让他指挥所有的中国和美国军队。你应授予他协调和指挥作战的全部责任和权力,以阻止敌人的进攻势头。我觉得中国的局是如此危急,以至如果不采取大胆而适当的实际措施,我们的共同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挫折……

    蒋介石又一次被逼无奈,同意了罗斯福的决定。但是,他却给史迪威了种种限制:

    必须按照最高统帅即蒋介石的命令指挥部队作战,也就是说没有命令权;

    必须远离共产党。共产党的部队在内政没有解决之前,不列入指挥范围;

    人事行政由中国军队行政系统按中法规办理,也就是没有任免、奖惩权……

    史迪威说,这是一个十足的傀儡职务。罗斯福指责蒋介石说:

    近几个月来,我再三敦促你采取果断的行动,以抵御一直在向中国和你迫近的灾难。由于你至今尚未委派史迪威将军指挥所有在华军队,致使我们面临着华东要地的失陷,面临着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蒋介石又一次妥协了,史迪威满心喜悦地走马上任。史迪威找到了蒋介石,把他准备已久的关于联合共产党的谋划告诉了他。

    他想去延安谈判,说服毛泽东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和他本人的指挥。

    他设想了5个条件:

    共产党承认元帅的最高权力,通过史迪威本人接受命令;

    在黄河以北使用共产党的部队,不与中央政府的军队接触;

    提供5个师的装备和军火,并给予大炮支援;使这些师始终保持充分的实力和战斗力;

    国共双方在打败日本之前停止讨论问题。这些想法和建议带有明显的亲共倾向,所以使蒋介石大为恼火。蒋坚决要求美国方面召回史迪威。

    在蒋介石一再要求下,罗斯福只得解除了史迪威将军的职务。罗斯福命令史迪威秘密离开中国,并且要严加保密,因为他马上又要竞选总统了,他怕史迪威被撤事件影响他的选票。

    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美国著名记者西奥多,怀特和布鲁克斯阿特金森采访了史迪威,了解了真正的内幕。阿特金森立即赶回了国内,向美国公众宣布事情的真相。

    不久,《纽约时报》在第一版的显著位置发表了阿特金森的报道。阿特金森尖锐地指出:史迪威的被解职,完全起因于蒋介石拒绝全力进行战争……

    史迪威被解职的真相一披露,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爆炸,震惊了美国民众。一位专栏作家这样评论说:这一事件意味着美国默认一个垂死的反民主政权的胜利。这个政权更关心的是维持其政治特权,而不是把日本人赶出中国。美国现在至少是在消极地支持着一个日益不得人心并在中国失去信任的政权,一个拥有3种秘密警察机构和关押政治犯集中营的政权,一个压制言论自由、反对民主势力的政权。

    随着阿特金森的文章在《纽约时报》登载,《时代》、《新闻周刊》、《生活》、《星期六晚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民族》、《新共和》等报刊也纷纷发表报道或评论,斥责国民党政权,为史迪威鸣不平,批评美政府的错误政策。

    罗斯福面对舆论的谴责和纳税人义正辞严的抗议,他不得不在白宫召开记者招待会,声称史迪威的解职完全是和蒋介石性格不和造成的,和政治、政策无涉。

    这就是刚刚发生的史迪威撤职事件。说起这个事件,艾奇逊颇有微词。

    我们为什么把赌注押在蒋介石这样一个没有威信的人身上呢?

    贝尔纳斯笑起来,看看仍不说话的杜鲁门,说道:

    我现在把答案告诉你。你知道在东南亚战区,蒋介石为何不投入主力吗?是因为这些主力是将来他和共产党争天下的资本。他不怕外忧,却极怕内患。而史迪威将军却试图和共产党亲近,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他曾和驻华大使赫尔利说,我绝不能变更三民主义之民主政治,坐看共产党赤化中国!

    是的,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蒋介石和罗斯福存在着共同点。杜兽门接着说:

    罗斯福总统认为,蒋介石就是中国。尽管蒋很无能,他的政府腐败透顶,民主政治极端糟糕,但他反对赤化,反对共产主义;而毛泽东的延安,虽然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但他却拥护马克思学说,这正是我们深恶痛绝的。这就是罗斯福总统生前何以支持蒋介石政权的目的……

    杜鲁门的声音越来越大。在他追随罗斯福的日子里,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他一直是强硬的,为此他很受罗斯福的赏识。现在,他觉得罗斯福又坐着轮椅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突然灵机一动,大声说道:

    好,我找到对付蒋介石的办法了!

    1945年8月29日夜晚。

    重庆黄山别墅云岫楼宽大的客厅里,蒋介石和赫尔利大使相对打坐一言不发,旁边落坐的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也默然不语,宋美龄照例挨着蒋介石坐着,也是默不作声。大里静得很,只有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响个不停。

    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太令人不可思议了。赫尔利带来了来自白宫的指令:中国军队必须在9月30日之前撤出九龙新界地区……赫尔利是一个多小时前提出晋见蒋介石的要求的。当时蒋介石很高兴地答应了。中英两国对峙香港,忙坏了美国人。不久前,美国国务卿专程去英国会见艾德礼首相和丘吉尔先生,规劝他们要理智行事,将不屈号撤出香港水坑口。国务卿去英前世界各国的报纸均作了报道,蒋介石也每天浏览报纸,盼望贝尔纳斯旗开得胜,说动固执的英国人。倘若如此,蒋也准备表示退让一步,听从美国等权威仲裁。所以,当赫尔利电话里相约说有要事求见时,蒋以为贝尔纳斯访英有了新的进展,大使先生当面传达佳音呢。谁知等来的竟是白宫不容置疑的命令。犹如一记闷棍,将在座的人全给打晕了。赫尔利说完,也唉声叹气起来。在中国多年,他一直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好朋友。在驱赶史迪威时,他一直站在蒋的立场上,说了史迪威不少坏话。他提醒罗斯福说,他可以失去一个四星上将,可以朱去一个史迪威,但他不能失去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就是中国。在1945年的中国国度上,还没有哪个人取代蒋介石。这些话深深打动了罗斯福。由于他的出色表现,蒋介石对赫尔利也礼遇有加,成了蒋为数不多的外国朋友。

    白宫的指令是赫尔利传达的,蒋介石虽说怒气冲天,面对老朋友,也不好发火。

    宋子文见大家都不说话,按捺不住,冷冷看着赫尔利问道:盟军统帅部的一号命令让我们接受日军投降,难道这话是放屁吗?

    赫尔利解释道:我们曾经说过,香港是有争议的地区。即使要重新归还中国,也要假以时日,得到受降之后了。在没有改约之前,香港仍是英国的领地,所以,杜鲁门总统认为还是由英国人在香港接受日军投降为好……

    我们要是不放呢?中国军队要是不撤呢?宋美龄也不满地接上了话茬。

    杜鲁门总统说,若是中英两国为争夺香港打起仗来,就会引起新的世界动荡。再者,若论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中国目前恐仍难和英国抗衡。即使蒋委员长拼尽全力拿下香港,也会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叫: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所以,根据多方面情况分析,中国政府最好不要再提香港之事……

    那样,我们不是眼睁睁吃亏吗?戴着眼镜的王世杰愤愤问道。

    不吃亏的。丢了一个香港,是全中国人的,平均摊到每个人身上,能吃多大的亏?可是,国民党放弃了香港,英国人会给你们援助我们也会给你们援助,而这些援助却只给你们国民党,这便宜岂不占大了?

    赫尔利不温不火说着,竟使大家难以辩答。杜鲁门总统特意让我转告委员长,千万不要因小失大。蒋介石把头抬了起来。宋美龄问:这话什么意思?

    你们丢掉一个香港,我们英美会送给你们一个中国!赫尔利继续说道:

    杜鲁门总统说,对重庆政府来讲,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香港的得失,而是与共产党争夺天下的问题。据从延安得来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正全力动员,多路进关,准备与东北的苏联红军汇合,抢占地盘……而诸位却仍将眼光死盯在香港一点上,岂不是因小失大?一席话讲得蒋介石茅塞顿开。

    宋子文以手击掌:哎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杜鲁门总统隔岸观火看得清楚,你们不说,我们险些误党国大事,哎呀,这个臭香港!宋美龄也转忧为喜道:

    是呵,为了这个臭香港,几乎坏我们的大事。只要我们得了天下,有了一个中国,回过头来再给英国人算帐,香港早晚也是我们的囊中之物,这样岂不更好,哈哈……娘稀匹!

    蒋介石兴奋地站了起来,目光不再沉郁,只是多少有些无奈。多少年的惨淡经营,煞费苦心,就是为的将香港收回来,也好光宗耀。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这一次怕是又要和香港失之交臂了……罢罢罢,去你娘的香港,从今往后再不提你了,再见吧,香港!

    他满脸堆笑地走到赫尔利大使跟前,握着他的手说:请您转告杜鲁门总统,感谢他的好意。在我的心里,你们永远是我始终不渝的朋友。我愿接受你们提出的一切条件,即刻撤军!

    英国伦敦郊外。契克斯庄园。

    谁都知道丘吉尔除了热衷政治之外,还有两大爱好:一是绘画;二是文学。

    现在,时间正是上午10点,是丘吉尔雷打不动作画的时间。作画前,丘吉尔的秘书告诉他,怕是今天作不成了,因为新任首相艾德礼和蒙哥马利一干人等要来访他。丘吉尔告诉秘书说,谁也无法阻止他画画,不管是首相抑或是什么狗屎,只要他们进了我的契克斯庄园,就得听我丘吉尔的。我现在是一个公民,又是一个贵族,我有不过问国事和政事的权利。只是蒙哥马利将军要来,我就和他谈谈英国油画。这个一介武夫,除了打仗之外似乎没有别的爱好。我要让他看看,这个狗日的二战误了我多少作画的好时光,本来我可以成为英国一流的油画家的,没想到却成了什么狗屁首相。至于那个艾德礼,也让他免费参观一下我的写生好了。我今天画的是秋日荷塘。我要全力处理好画面透明度问题,把天空、秋水和池荷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好。

    丘吉尔嘱咐秘书在池塘多摆几把椅子,算是他会见来访客人的用场。秘书问是否还准备一些茶点招待客人,丘吉尔大手一挥说,还准备什么?一池秋荷,满眼朗日,够他们品尝的,不用不用。

    眼见得画布上渐显荷塘影象,便看到艾德礼们沿着秋田残埂踽踽而来。

    丘吉尔并没有停止手中的画笔。

    直到艾德礼摘下帽子,向他问好之后,他才欠过身来,招呼客人落坐。

    宾主客套一番之后,艾德礼便向丘吉尔讲明来意。艾德礼说:蒋介石同意撤军。但他还有一个条件,待受降时,驻港英军必须接受他的授。因为他是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

    蒙哥马利接着说:这就是说,他要以中国统帅的名义,授予我们英国在港的司令官以接受香港日军投降的权限。丘吉尔听着听着,放下手中的画笔。丘吉尔虎着脸问艾德礼:依首相之见呢?艾德礼忙说:这是我们无法容忍的。如果按蒋介石的意旨,就等于香港仍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答应他的无理要求,只是见艾德礼欲言又止,丘吉尔不高兴地说:英国没有被别的国家任命的先例,尤其是亚洲国家,尤其是那个无能的蒋介石。

    蒙哥马利见状马上把话插了过来:只是美国方面又给我们施加了压力。杜鲁门总统说,本来香港地区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段,为了保持稳定,盟军曾经规定不许兀自乱动,要等外长会议后才能确定。美国埋怨我们太无视国际公法了。在这个问题上,他谴责我们擅自出兵香港,但考虑到我们的心情,也基于我们两国的盟友关系,可以偏袒我们。但应该给蒋介石一个面子,实际上也是给它们美国一个面子,就是同意蒋介石的授权意见……

    丘吉尔立即反驳说:那么,我们的面子呢?我们大英帝国的面子呢?谁都知道这关乎一个国家的尊严!

    艾德礼觉得丘吉尔有点过份。从他的口气里,似乎只有他才捍卫过英国的尊严,别的人似乎都是给英国抹黑的。他之所以到丘吉尔的契克斯庄园,就是为了英国的尊严才来的,要不然的话,他才不来听这个失败的政治对手喋喋不休的说教呢。

    想到这里,艾德礼声调高了许多:是的,谁都知道您对英国的贡献。但是,现在该轮着我们为英做贡献了。我们来这里就是想听听先生您的高见,如果您还在唐宁街,如果您还是首相,您该如何回复山姆大叔们的要挟呢?

    艾德礼尽量使自己的语调平稳礼貌,但他的话语里仍然柔中有刚。他的潜台词里说得明白:我艾德礼才是当今的首相。你丘吉尔不过是昨日黄花。现在只有我艾德礼才能代表英国,也只有我才是英国尊严的真正维护者。

    蒙哥马利知道丘吉尔是个爱发脾气的人,尤其是他刚含恨离别唐宁街,由一个声名赫赫的首相变为此地的一名乡绅般的老人。蒙不禁有些兔死狐悲的味道。他也将会像丘吉尔一样,早晚会从军界退出,成为伦敦市郊或乡下别墅里的赋闲者。想到这里,蒙哥马利忙解释道:

    杜鲁门总统私下里曾表示过他的立场,他说,虽然罗斯福总统生前十分偏重中国,但那只是他的个人倾向。他说他个人和罗斯福是有区别的。他不会因为中国而冷疏了自己人。但有些事情是很复杂的,他虽然身为总统,也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是一个自由的国度,政府里和军界里的许多人他都惹不起。他本人没有罗斯福那样的权威,没有斯大林那样的专横,也没有丘吉尔先生那样的胆魄,所以,他还要夹着尾巴当总统。比如坚持蒋介石授权一事,就是麦克阿瑟将军发难的……

    丘吉尔弹弹烟斗问道:麦克阿瑟不是在日本海吗,他将要主持日本的受降仪式,他回美国干什么?

    蒙哥马利回答:他是专程为蒋介石说情去的。他是美国太平洋总司令,关于一号命令也是他签署的。他的资历颇深,像杜鲁门这样的总统也拿他没有办法。他对杜鲁门总统说,如果英国人无视他的一号命令的话,他要为自己的尊严而战,而如果香港地区真要发生冲突,他将坚决站在中国一边……

    丘吉尔愤怒起来,他咚咚磕着烟斗,眼睛喷着火焰说:这个多管闲事的老火鸡!

    艾德礼说:后天就要接受日本人的投降了,香港的事情定不下来,就会影响整个进程……丘吉尔先生,鉴于此情状,你说我们该不该听从美国人的劝告?让美国人见鬼去吧!让杜鲁门见鬼去吧!

    让麦克阿瑟见鬼去吧!

    丘吉尔神经质地吼叫着,结束了他的谈话。他说,他坚决不同意。

    告别丘吉尔后,蒙哥马利和艾德礼驱车回城。途中,蒙哥马利问艾德礼是不是电告香港夏悫少将,拟接受中国方面的授权意见?艾德礼一愣:您怎么知道我要这么做?蒙哥马利说:因为丘吉尔先生反对。艾德礼哈哈大笑起来。

    1945年9月16日。香港。

    晨雾中,不屈号犹如黑色的鲨鱼从水坑口水面向维多利亚港缓缓驶去。

    舰队司令官夏悫少将昂首站在甲板上,苍白的脸上浮现骄横的神色。今天他将以香港军政府总督身份,代表英国政府和中战区最高统帅,到总督府接受日军投降。他的身后是全副武装的舰队官兵,他们穿着雪白的礼服,睑上浮现着和他一样的笑意。

    夏悫少将回头看看身边的成员,他们是中国代表潘国华,美国代表威廉臣,加拿大代表凯氏等人组成的受降小组。在总督府,在英、中、美、加四盟国代表面前,日本驻港陆军冈田梅吉少将、海军中将藤田头太郎将把各自的佩剑解下交给他,并在投降书上签字……他们英国人再一次成为主角,别的人只是陪衬。

    舰上一片静寂。海风徐来,舰上的旗帜猎猎飘动。夏悫仍回头寻找着什么。

    终于,透过大英帝国的米字形国旗,他在雾开处寻找到了太阳。这是香港的太阳。更是他们大英帝国的太阳……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国1997·香港回归》,方便以后阅读中国1997·香港回归第十二章 艾德礼唱起了主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国1997·香港回归第十二章 艾德礼唱起了主角并对中国1997·香港回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