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押宝日本首相,靠不住,日本已经出局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克里斯托夫·金 本章:第六章 押宝日本首相,靠不住,日本已经出局

    日本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很难让人看懂的国家,菊与刀的双面性在日本人身上有着鲜明的烙印。当日本首相走马灯似地不断更迭,日本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政治动荡,经济低靡的形象。中日关系一度寄希望于可以冲破美国压制的日本领导人,但不断更替日本首相这一现状使中日关系一直动荡不安,押宝日本首相这条路,显然靠不住。虽然中日是邻国,也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但中国并没有自己所认为的那样了解日本。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了解日本的人并不多,中国也不例外。

    如果说日本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谁也看不懂的模糊国家,那么日本人整体就是一个无法令人充分信任、舍身相许的岛国民族。

    日本人智慧勤劳,举世无双,但缺乏厚重的责任感和开放的融合性。一本将日本人谦和和残忍并存的双重性格展示得淋漓尽致。菊花在万花丛中彬彬有礼绚丽夺目,令人仰慕,可是稍不留神,就会在一刹那间变身为一把砍向无辜的屠血剑,鲜血淋淋。

    日本人的双重性格或两面性充分体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日本军人一面乱杀无辜,无恶不作,干尽了坏事,一面在杀人前不忘向受害者鸣枪致意,在杀人后整齐划一地列队向受难者举杯释怀。在那场惨烈无比的战争中,日本人从狭窄的岛民意识中突然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在积蓄和膨胀中急剧扩张,路走极端,并迸发出巨大能量,顿时侵略的足迹踏遍中国、南亚,甚至跨越太平洋,攻击美国夏威夷和俄罗斯北岛。

    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投降,一下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化剑为犁,闷声发财,又重新回到了一如菊花温良恭俭让的姿态。

    日本真的脱胎换骨了吗?

    在现代社会,日本精神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斗志,表现在应对全球危机和国际事务上,日本人只要不高兴便撂担子走人,一副不屑一视的态度。表现在国内政治上,从日本过去几十年来走马灯式换首相便可知端倪。前首相尚未混个脸熟就潸然离去,新首相没上台几天又如法炮制,没有几个人记得住首相的大名,没有一个国家对任何一届日本政府充分信任。

    要弄懂日本还真不容易。

    于中国而言,如果将对日本作为一个友好邻国的殷切信任押宝在某一位“临时”首相身上不仅不明智,而且会显得荒唐可笑,即使寄希望于“基本上”不参拜靖国神社的民主党政权也行不通。自民党就更不用说了,执政后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更糟糕。

    2010年7月26日,即将赴任的日本新任驻中国大使丹羽宇一郎一点也不给中国面子,竟然在东京记者会上公开声称,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有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领土的一部分”的主张,日本的立场只是“理解并予尊重”,从未直接承认,今后日本对此问题仍然坚持同样的态度。

    这就是所谓亲华的日本民主党政府对中国的郑重立场。还不如明说,日本过去和将来都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个个日本领袖在美国的重压下,无不目光短浅,连个姿态性的友好招式都不愿给邻国面子,连个党内政府内不同派别的意见分歧都搞不定,还谈什么引领世界?不能充分相信每一届日本领袖上台前的指天发誓,他们说了等于没说。刚刚夺取政权不久的民主党亲华色彩本来明显,但依然夹在美国的卵翼下不能动弹,时刻听从美国召唤,让寄托厚望的中国政府哭笑不得,大失所望。

    一向亲华的日本民主党党魁鸠山由纪夫,一上台便大刀阔斧,誓言疏美亲亚,重建东亚共荣圈,甚至不惜与美国撕破脸皮。但强大无比的美国爸爸不高兴了,略施小计,便将不顺从的日本儿子三下五除二,快刀斩乱麻,使得执政一年不到、屁股尚未坐热的鸠山首相黯然下台。

    新首相菅直人,其中国渊源和政治魄力不逊前首相鸠山,上台前同样信誓旦旦要与中国联手共建东亚新经济圈,并宣誓决不屈服于美国的压力。然而话音还未落定,余音还在回响,一登基便立马调整中国战略并与美国重归蜜月,重新回到重美疏亚的轨道,并发出对中国并不友善的声音和举动。

    这就是日本人的双面——菊与刀!

    菅直人以“刀”的方式公开表态,驻日美军可随时牵制中国。而刚上任的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却以“菊”的口吻毫不脸红地说什么:“日本东山再起,关键还得靠中国。”

    菊与刀交相辉映,遥相呼应,中国对日本的期待一次又一次落空。

    经济上搭乘中国飞速发展的快车,军事上依托美国驻日军事基地制衡中国,日本人老谋深算,又开始步自民党老路,中日关系毫无进展。

    这就是当今的日本,这就是永远无法自圆其说的日本。

    你要相信日本,就是自讨没趣,错得体无完肤。

    无疑,日本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强国,实力仅次于美国。但日本由于国内政权更迭反复无常效率锐减,难有心思和激情卷入风起云涌的国际纷争,正越来越远离世界领袖集团的核心,难以挑大梁。

    几年前,自民党做大时还雄心勃勃,曾经多次尝试从切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入手,重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国的全球政治地位,不可一世。

    事与愿违,日本切入联合国核心成员国的行动战略严重受挫,在第一时间遭遇来自中国、朝鲜等二战受害国的强烈反对。自此,日本人对担当更多的全球责任几乎突然间失去了兴趣,高挂免战牌,甚至提出减持日本对联合国的财政支持,转而一心一意地致力于国内整体实力的提升,低调行事。

    在世界领袖集团的亚核心区游离并不意味日本人甘拜下风,仰人鼻息。日本人正在毫不声张地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胎换骨的运动。一如创造过无数奇迹的日本历史,失败是成功之母,日本每一次都能从跌倒中崛起,并展现更强有力的辉煌,挑战更崇高的目标。

    不少学者固执己见,认为日本的问题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一段大起大落的经济历史。标志性结论是,日本人狂妄自大,在面对经济繁荣和股市高涨时纷纷投身股市,然而又在一片万众欢腾近乎疯狂的股市和房市崩盘中,将日本几十年来的成就以金融战争的形式大部毁灭。

    当时普遍认为,日本股市泡沫引爆的经济衰退期限之长、程度之深令世人瞠目,所衍生的恶性后果如以金钱计算,堪比发生在美国的1929年大萧条。

    二十多年了,还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解释日本自1990年的一蹶不振?

    日本的政治生态日趋多变,政权更迭犹如走马灯,党内党外内耗连绵,选举资源浪费极大,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2010年6月4日上午,日本民主党首相候选人菅直人,在民主党议员大会上发表竞选讲演时透露,鸠山首相在最后一次内阁会议结束后塞给他一张字条,上面赫然十六个大字,“日美关系,日中关系,日韩关系,拜托你了。”

    菅直人在讲演中表示,“这是鸠山先生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一定不负这一期望,努力工作”。菅直人情感交加,特地请鸠山在字条上签名,铭记心怀。

    新首相菅直人一上台,便面临如何挽回民心的巨大挑战。

    日本政坛领导人更迭频繁,绝大多数平均任期一年左右。日本国民对这样的政治生态深感无奈,普遍认为此举导致国家政策失去了连续性和一致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成本,而国际社会更是不知所措,眼花缭乱。

    日本新生代政治家为了赢取民心,在政策制定上缺乏认真调研和负责任的担当,表现在全球问题上同样犹豫不决,其决断力令人生疑,朝令夕改。一旦面对强大压力时,日本政治人物缺乏坚定毅力和顽强精神,中途随机撂挑子屡见不鲜。这一做法貌似对民意负责,实际上使国家政治演变成一种游戏,破坏了政权的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严重影响了国民对政治的信赖度。

    日本政治家提出辞职,总是冠以“为了国家的利益”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总脱不了一党私利和自我意识,结果使得政权沦落为一种政治工具。

    根据鸠山辞职前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虽然不支持鸠山政权的人数高到71%,占大多数,但是认为鸠山应该辞职的人数只有40%,不到一半。两者数字差异反应了日本国民虽然大多数不认可鸠山政权的执政表现,但同时又不希望政权频繁更迭的复杂心理。

    日本政坛缺乏个性鲜明、立场坚定的强势政治领袖,日本政权的频繁更迭加之经济不景气以及对周边生存环境的担忧,使得很多日本民众转而对中国政权体系的高效性表示一定程度的羡慕。

    这是日本问题的政治瓜葛。

    新首相菅直人当选不久,媒体风传他将在当选的周二组阁,并在周六访中。新首相上任后第一次外访便选择中国自然引人注目,不料风云骤起,菅直人首相决定取消访华和出席上海世博会的计划,令世界一片错愕。显然,菅直人决定取消访华的深层理由肯定与中美日战略的三角关系和角力有关。

    日本政府首脑走马灯似地换届居全球之首。

    仔细观察近过去20多年来的日本政坛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亲美首相一般任职最长,例如小泉纯一郎的自民党政权,而亲华首相任职最短,例如刚下台的鸠山由纪夫的民主党内阁。

    鸠山主张改革长期以来的日本对外政策深深激怒了美国,疏美亲亚意在加强对华关系和疏远对美关系,又为美军驻日普天间基地的搬迁一事公开叫板美国,无疑打破了战后中美日三强鼎力的平衡。

    美国人忍无可忍,立马下重手施加影响,让鸠山走人。

    菅直人上台,有意避开原来的民主党教主小泽路线,国内声望大升到六成;但在外交关系上煞费苦心,设法绕开鸠山路线,取消原定的访华。组阁后,菅直人慎重强调,美日联盟是他任期外交政策的基石。

    菅直人在美国强压下惟惟诺诺,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尽量避免不踏或远离美国设置的底线,避免重蹈短命首相的覆辄。

    菅直人的执政寿命同样长不了,终究逃不出美国的魔咒。

    日本是一个同质化的国家,99%的大和民族占绝对统治地位,凝聚力强,极端排外,移民政策相当苛刻,外国人很难融入日本主流社会的圈子。

    日本人智慧勤奋,兢兢业业,组织性极强,但过于保守缺乏创造力,刚愎自用。这种特质的日本文化在讲究集团军作战的工业革命和高科技刚刚兴起的19世纪和20世纪如鱼得水,天衣无缝,使得日本在经济、军事和科技领域全面开花,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强国。但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日新月异,人海战术功能减弱,现代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日本政治和企业文化臃肿不堪,效率低下,再加上狭窄的领土和稀缺的资源,日本的发展骤然停滞不前,步履维艰。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日本走不出“羊群效应”的误区,单一大和民族的排外和自以为是的民族性难以汲取不同国家的精华,并融入日本社会共应挑战。

    反观美国多元化大熔炉的成功,实质上是集成世界上最优秀人才的典范。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移民,不仅为美国带来了不同的智慧和勤劳,还激发出更新鲜更富有创新能力的思想组合和各类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美国这么多年来宝刀不老,越磨越光,与其移民战略不可分离。

    与美国激情接纳外族移民相比,清一色的日本人自惭不如。

    事实上,聪明过人的日本人心知肚明,但在日本单一大和文化的笼罩下,螳螂挡车白费力,谁也改变不了现实,谁也修改不了宪法,只有望洋兴叹无能为力。

    这是日本问题的文化渊源。

    日本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长,被誉为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奇迹。但从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不景气,主要由于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造成资产膨胀以及证券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最终在日元不断升值的危机中泡沫经济瞬间瓦解,至今仍然不见复苏的迹象。

    2009年10月,日本经济出现了13个月以来首次正增长。

    当时的鸠山首相冷静地表示,“增幅太小,也还不稳定”。

    他话中带话,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日本国土面积是中国的1/26,人口却只有中国的1/10。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机构数据,2009年日本的GDP是5.08万亿美元,中国则是4.9万亿美元,按人均计算,两国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日本人生活水平和医疗环境的高度改善,使日本一跃成为战后最长寿的国家。长寿意味着老年人退休后坐享国家之成,不劳而获。如何妥善应对无数退休“银发族”的养老金和医保问题,一直是政治人物和廉洁政治的克星,复杂的社会安全保障形成腐败渎职的温床,不知导致多少政府内阁部长和官员引咎辞职。

    二战后,日本奇迹般地从废墟中崛起,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日本为国民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安全保障,最具特色的是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以及低收入国民的各种福利、生活补贴和医疗扶助等应有尽有,而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物价的上升逐年调升、改进和加强。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日本经济一直处于长期低迷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20多年来,许多包括国际学者在内的学者专家一直对日本的经济衰退做出不同角度和深度的解析,譬如,政府效能、技术瓶颈、日元升值、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银行体系等等,但都无法自圆其说。

    日本社会出现的老年化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通病”,是西方发达社会一路走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社会问题,也将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有一天必然面临的社会危机。

    事实上,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最根本原因是15-64岁的总劳动力,在1990年代初期开始逐渐减少,而总劳动力减少标志日本国力衰退,老年化人口增加。老年化带来的与日俱增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前所未有,任何社会都无法充分消化。

    因此,老年化问题也就部分解释了中国目前经济仍然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总劳动力尚未衰减到社会容忍的临界点。但可以预测的是,在今后几年,中国总劳动力达到生长顶峰之后必将迅速下降,老年人口的问题将显露峥嵘。

    老年化逼使日本政府的政治生态发生了质的变化。

    其中一个原因是,长寿使得老年人选票逐年增加,使得任何一位政治领袖都不敢忽视老年人形成的巨大潜在票仓。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实质上已经转型成为一个“福利国”。近期自民党落败后,新上台的民主党第一次提出了增加儿童抚育费等福利政策,当然得有日本人民买单。

    退休老人有生之年的衣食住行,几乎完全通过日本政府设立的庞大而臃肿的福利机构来应付,支付全由日本国民买单,而且只出不进、只增不减、永无休止。

    2008年,日本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人均寿命超过82.5岁,妇女达到85岁以上。目前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3岁左右,无法与日本相比。相对新生儿出生率的持续降低,老年化人口快速增长形成了日本社会不得不面对的前所未有的社会负担。定期领取养老金的银发族、数以百万计的专职发放和处理养老金的国家公务员造成政府支出预算的巨大赤字,压得政府透不过气来。

    这是日本经济近20年一直萎靡不振的客观原因之一,也是美国和众多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也值得人口越来越趋向老年化的中国严肃借鉴。

    这是日本问题的经济和社会脉络。

    日本是一个集创新、视野、胆量和雄心于一体的伟大民族。谁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资源贫乏领土狭小的岛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乎是一片废墟,几十年后竟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态和军事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作为战败国,日本人必须接受美国人的傲慢统治和世界监督的眼光,日本的资源必须通过美国人配置,日本必须和美国结成同盟并在需要的时候出钱出力。日本人的信心,从巅峰一下子跌到谷底,但日本人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以此为鉴,自强不息,从逆境中再次傲然崛起。

    在美国人的“保护伞”下,日本人充分利用战后独一无二的重建时期,休养生息,锐意进取。特别在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日本为美国和盟军提供主要军火装备,刺激了经济复苏,并在军工业大幅度扩充的基础上向高科技领域进军,成功地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级高科技产品的品牌。

    日本人的性格发生了质的改变,识时务者为俊杰成为日本人在危机中生存的座右铭。一夜之间,日本人从好战高调变得锋芒迟钝,深藏不露,实用主义思潮兴起,接受了政治上和军事上失败的现实。他们表面上毕恭毕敬、谦虚谨慎,实际上已经有条不紊地实施日本再次崛起的强国战略的第一步。

    这一步在当时的险恶环境下意义非凡,极为成功。

    他们通过一切手段吸收、复制和猎取其他国家的优良思想和创新技术,收购发展中国家急于脱手的廉价稀缺资源,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开发、改进和创新,将其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和顶级产品,推陈出新,再以绝对的高质量独领风骚,出口海外,销往世界,获取巨大利润,令世人再一次刮目相看。

    日本人私底下毫不掩饰地认为,现代世纪的强者,并不一定是战火中雷霆万钧万众瞩目的超级大国,而是在经济和高科技实力竞争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强者。

    日本人毫无疑问地做到了这一点。

    日本战略成功了!

    日本用经济和高科技实力征服了世界。

    现实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那些战争中曾遭受日本侵略、虐杀和欺凌的国家以及他们的下一代,哪里还有怨恨昔日侵略者的一丝心情,无不沉醉于追星捧月地抢购和享受日本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激情中。他们无比迷恋日本人制造的世界品牌——精工表、丰田汽车、本田摩托、索尼电视、日立冰箱、任天堂游戏机、三菱机械、尼康相机、佳能复印机等等,数不胜数。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日本人智慧地利用人类追求物质需求的贪婪,彻底地改变了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略者的不良印象。

    这样的改变难以言表,因为人类对物资的渴望竟然可以超出对精神的追求,以致于曾经的受难国反过来向昔日的侵略国卑躬屈膝、顶礼膜拜。他们几乎或完全淡忘了日本军人在战争期间极其残暴地屠杀、伤害和凌辱他们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民族同胞的狰狞嘴脸和残忍行径。

    在许多人眼中,日本人中规中矩有礼有貌,为什么怨恨他们的过去?

    日本人崇尚中国历史文化,中国人为什么要将他们入另册?

    一个懂得自省并自强的日本形象,已经打造得再辉煌不过了。韬光养晦的策略如此成功,谁都看不懂,只有日本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日本人聪明无比的战略,赢得了战后必须从废墟上重建大厦的宝贵时间。当其他大国们正疲于奔命地卷入朝鲜战争和其它全球纷争的同时,日本人一心一意地提供军火设备,实施技术革新和产品改造,建造基础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经济,开拓新资源,进入新一轮世界经济霸主的争夺战。

    这无疑是日本坚韧务实、耐得住寂寞的独到之处。

    探究日本战后崛起的深层原因,可为现代危机下的世界提供反思和借鉴的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一片废墟,殖民地纷纷独立,原有的财阀体系被盟国解散,剩余的军舰飞机等军用物资也被收缴一空,几十年的工业积累毁于一旦,整个日本的经济大业必须从零开始。主要的日本民族复兴计划,正是从这里开始起步,从零开始。

    日本大力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是迄今为止世界平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战后,美国为了遏制前苏联而实施了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并没有因为德国的战败而付诸差别待遇。日本虽然没有从该计划中获益,但是在朝鲜战争中,则获得了美国大量的进出口军火贸易订单,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凭借自由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加上日本人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为国家的崛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日本人灵活地改变了以往用侵略战争征服世界的思想,代之以冠冕堂皇的经济和技术侵略战争使受援国不战而降,结果十分奏效。但是,日本也在春风得意中栽了一个大跟斗。

    战后,日本依附美国,全然移植美式市场资本主义教义派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日本依赖出口使得经济快速增长,企业的“终身雇用”传统保障了国民的有效就业和忠心耿耿,成为全世界底气十足的强国。

    从80年代末开始,日本与美国在经济利益上发生了严重冲突,在“广场协议”的迫使下日元被迫升值并由此引爆经济大泡沫,结果日本经济呈现极端的表现,从1986年12月开始的不同寻常的经济繁荣,也就是所谓的“平成景气”。

    那个年代,日本产业由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行业带动,市场极为活跃。在这之后,日本股市一直呈强势上升趋势,并在1989年12月19日飙升到38915点,较1985年最低点上涨了3倍多,人均GNP超过了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日本的GNP占世界的比例也由1970年的6.4%上升到1990年的13.7%。

    1989年年底,日本股市逼近历史巅峰,日经指数接近40000点大关,然后骤然一泻千里,一夜巨富美梦化成噩梦深渊,整个日本列岛笼罩着恐慌情绪,日本战后魔咒终于在市场震撼显灵。

    股市泡沫破灭,导致日经指数2008年10月间最低跌至7280点,累计跌幅高达80%,创造了日本和世界股市历史上最大最长的下跌幅度。90年代初至1995年,日本经济连续五年处于零增长和负增长之间,房地产连续14年下跌,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金融战败》一书作者吉川元忠无比痛心地说,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后果相当。

    20年后的今天,日本股市仍然孤魂鬼影般地在10000点上下徘徊,离重归40000遥遥无期,整个日本经济仍然持续不振。由于终身雇用制的瓦解,生产不振,永久性失业已提前进入日本社会。

    2010年初爆发的日本丰田汽车的质量问题,与其说是一次对日本企业质量优先观念的冲击,倒不如说是日本再一次脱胎换骨的天赐良机。

    2009年,全球汽车产业谈虎色变,经济在谷底徘徊,百年老店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破产。从2010年新年伊始,日本汽车巨人丰田汽车公司因大规模汽车召回事件遭遇滑铁卢,再一次在汽车业和全球各产业掀起滔天巨浪。

    事实上,美国人将丰田公司本来不大的汽车油门踏板问题无限放大,驱使日本企业再一次从高质量入手,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淘汰老观念、老工艺。这对日本形象、产商和全世界的日本汽车用户都是一件大好事。

    也许,这是美国和日本联手提升全球汽车业的新举措、新战略!

    中国汽车至今为止,还没有人鸡蛋里挑骨头,是不是说中国汽车胜过日本?

    谁都知道,中国新兴的汽车工业刚刚起步,质量问题铺天盖地,事故屡屡发生。如果发生类似日本式的质量监管和美国人的无情鞭挞,岂不再好不过。

    因为,坏事可以变为好事。

    绝对不要轻视日本的高科技潜力和高科技产业在军事领域的创新能力。

    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给日本人3个月时间,日本能制造出100颗原子弹”。言下之意,日本的科技和生产能力异常强大,只不过碍于日本宪法的规定,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人决心吸取惨重的教训,拒绝拥有核武器,发誓不能再挑起战争。

    回顾一下广岛上空恐怖的蘑菇云。

    1945年8月,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枪式结构,弹重约4100公斤,直径约71厘米,核装药为铀235,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tNt当量。64年前的二战后期,投掷到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足以令人恐惧。但当时威力无比的铀弹“小男孩”,无论爆炸当量,还是运载技术和精确度,都远远落后于今天更先进的高能核子武器。

    远在二战时,日本的军事实力便非同小可。

    当时的日本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场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起了决定性的制空和制海作用。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编队,穿越太平洋偷袭珍珠港,到双方舰队自始至终没有直接交锋的珊瑚海海战,再到运用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海上决战的中途岛海战,日本的航空母舰作战能力首屈一指,并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远洋舰队的主干。

    65年后的今天,中国第一代航空母舰还没有离开驶出建造码头。

    日本人对于输掉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来没有真正服气过,至今仍然将战争的落败归咎于战争目标和战术选择的失误。私下里,日本一直认为挑错了战争对手,不应该与当时已经拥有原子弹技术的美国抗衡,完全没有理由去惹恼一个历史上与日本帝国毫无恩怨的遥远的美利坚雄狮。

    事实上,日本人暗里明里,从来没有真正服输过。

    如今,日本绝对有能力生产最先进的核弹头。

    由JAXA和三菱重工业公司牵头研发和制造的h-2A(h-ⅡA)系列运载火箭,是日本航天运输体系中的旗舰火箭。日本在航天领域的研制历程长于中国,虽然其发射次数大大少于中国,但其强大的科技后盾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质量更胜一筹。坐落于美丽海滨的日本种子岛航天发射场,大大减轻了交通运输对火箭尺寸的限制,扩大了发射现场观摩的市场效果。

    核武器是一个大国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重要象征和战略筹码,在迈向21世纪之际,拥有核武器或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都将会大大增强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战后,日本政府虽然奉行“无核三原则”,但一直对是否拥有核武器争论不休。

    1994年6月17日,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国会作证:“日本确实有能力拥有核武器。”1995年3月,日本《宝石》披露“核大国证明:日本能用183天造出原子弹。”

    日本早已是准核国家,最保守的估计,日本一年内可生产出100颗中型核武器,一跃成为世界核大国。事实上,日本早已成为核俱乐部编外成员。

    日本的核储备极为丰厚。根据日本科技厅的资料,日本钚的总量几乎达到100吨,是世界第一大钚储存国。日本除了核发电的正常消耗外仍然可剩余62吨,而1吨钚可以制造120枚核弹头,拥有先进导弹研制能力的日本,可用这些过剩的钚储备制造约7500枚核弹头。在核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日本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日本强大的高科技实力,使之拥有世界上唯一的大型螺旋形核聚变实验装置,其受控核聚变装置堪称世界一流。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地域狭小,不久前签署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更不容许它这样做。但是一个主权国家,如果决心履行一件保家卫国抵御外侵的使命,它是拦不住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约和阻挠,特别是在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已经大大降低了核爆炸试验在研制核武器过程中的作用。

    日本从未进行过核爆炸,短期内不大可能进行核试验,但日本一直关注着美、俄、法等国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模拟核试验的研究工作。从技术上讲,计算机仿真核试验对于继续研制和完善新型核武器意义重大。

    俄罗斯军事专家弗拉基米尔?比洛乌斯就认为,“日本即便不进行核试验,也能运用高速大规模电子计算机,在三维空间对核爆炸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模拟。”

    不仅如此,日本还具有最先进的核弹头运载技术,日本具有奈基导弹那样可携带核弹头的运载工具,拥有可发射卫星的h-2火箭,核动力舰艇也正在研制中。一旦拥有核武器,日本就有足够的运载和发射能力将它投送到世界上任何地区。

    核武器是一个大国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重要象征和战略筹码,在21世纪,拥有核武器或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都将会大大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这也是各国无论大小,纷纷建造或购买核技术的关键原因。

    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就可以提高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和发言权。

    与其他常规武器相比,核武器能够以相对少的经费拥有更大的控制力,提高国家所需要的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在亚洲,日本进行核武装最重要的理由可能主要是出于对朝鲜核开发的极大不信任。

    日本一直把朝鲜的核问题视为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最大威胁。如果朝鲜拥有核武器,那么在东北亚,除了日本和韩国外,其他国家都拥有了核武器,为了保持力量均衡,日本自然内心里充满对核武器的钟爱和向往。

    目前世界形势正向着废除核武器以及防止核扩散的方向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舆论是不会允许日本轻易走上拥有核武器的道路的。但随着未来形势的发展变化,谁也不敢肯定不久的将来日本不会发展核武器。

    日本目前拥有雄厚的资金、很高的科技水平和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毫无疑问,只要形势需要,日本作出建立核武装的政治决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达到目的,制造出原子弹和必要的运载工具。

    美国在日本是否拥有核子武器的立场上态度暧昧,全世界都担心这两个地球上最有实力的政治和经济强国组合,形成钳制他国的核联盟。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特派记者江谦介博士说过:“日本开发和拥有核武器之日,必是世界形势发展到对日本的核武装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之时。”日本是被美国占领的国家,在强大美军驻扎的情况下,默认日本发展铀浓缩技术,大规模储存武器级的钚,默认并帮助日本发展中远程导弹乃至太空技术。试问,美国意欲何为?

    显然,美国默许印度的核地位和允许日本与核同舞,都是针对中国而来。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中国自然成了竞争对手和战争模拟的目标,但中国是个核大国,又是各方面不断迅速成长的大国,跟中国直接对抗风险极大。

    以中美目前的实力对比,美国有足够的优势。可是,凭中国的整体实力和全民皆兵的战争总动员,美国势必会落个杀人一万自损三千的结局。将中国打成残废的同时,美国也会伤痕累累,苟延残喘,不仅超级大国的实力荡然无存,而且很有可能堕落到世界二三流国家的行列。

    聪明的美国人十分清楚这一点,况且中美共同的经济利益日趋重要,在全球的“话语权”越来越举足轻重,因此中美之间开战的几率越来越小。但是,从危机意识的角度,美国为什么不利用日本和印度的核潜力与中国间接对抗,而美国在关键时机趁虚而入,渔翁得利?

    中国必须毫不犹豫地阻止日本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会员,坚决反对日本成为核国家,在中国既没有在日本驻军也无法从外部加以限制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核威慑。

    日本人无时不在地进行反思,同时客观地甄别危机和机遇,强烈的危机意识使日本人总是提前进入面对和挑战危机的临战状态,值得世人认真借鉴。

    一个天性中带有菊与刀两面的民族,神秘而富有特色,这样的日本一度让世界捉摸不透,即便是从历史和文化的渊源上有着密切关联的中国也不例外。无论中国对日本已了解多少,作为当下和历史上都难以平衡的中日关系,中国都需要更进一步地了解日本。


如果您喜欢,请把《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方便以后阅读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第六章 押宝日本首相,靠不住,日本已经出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第六章 押宝日本首相,靠不住,日本已经出局并对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