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生活的奢侈程度甚至可以与皇家媲美。
他们的富足由此也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
他们创造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中国商帮中只有他们被称为儒商。
整个清朝由徽州出的状元高达19名,几乎占了所有状元的17%。
徽商的兴败中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红顶商人胡雪岩富甲一方,为什么最后落了个破落抄家的下场?
一、大徽商江春
从明朝开始,在扬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给富商做小妾的年轻女子,这些女子以瘦为美,个个苗条消痩,被称为“痩马”。而当时痩马的出现其实是与一代商帮的兴盛有着紧密联系的,这就是被称为“一代儒商”的中国商帮——徽商。瘦马与儒商,进步与守旧,兴起与没落,许多看似矛盾又合理的亊情都发生在徽商的身上。
那么,徽商成功与败落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他们的兴衰能给后人哪些启示呢?
读者知道不知道安徽人过去是多么的辉煌,你能想象吗?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看电视剧,乾隆六下江南,你们猜都是谁在接待他?安徽人,安徽的大盐商,叫做江春,是他接待的。他最后被封为一品光禄大夫,甚至参加了18世纪乾隆皇帝办的千叟宴,安徽那个时候的辉煌是不可想象的。当然,现在的安徽,在经济方面远远比不上当初徽商的那个吋代。可是徽商为什么会如此之富裕?到最后又消失于平淡呢?而且现在再看不到徽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徽商的家族荣耀
徽商的成功与晋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基本都处于贫困的山区,大部分人主要靠种地维持生计,生存条件的恶劣让他们走出了一条险峻的出路,这就是经商。从东晋开始,就有了徽州人经商的记录,而清朝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宣城的绩溪县以及江西省的婺源县,在清朝时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财富团体,他们的代表人物是胡雪岩,而这些在当地创造了奇迹的一代人被后人称为徽商。
那么,徽商这个成功的商帮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经营策略都是怎样的?是什么成就了他们的成功,又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没落呢?
所以,徽商基本上来源于徽州,就是今天安徽省的黄州市。到了宋徽宗的时代,用他的“徽”字给这个地方取了名字叫徽州,因此一直流传下来。我每次想到宋徽宗的时候就替他感到可惜,这个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却是很差的执行家、管理者。所以,大宋王朝(北宋)就基本葬送在他手里。但他的艺术修养之高是不可想象的,连书法都可以独具创新(瘦金体)。他那个时代,有一个很出名的艺术家张择端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上所显示商业资本的繁荣、奢侈、浪费,就和后来的徽商水平差不多。所以这是我对徽商最大的感触。
徽州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它是朱熹的故乡。我们看看,徽商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商思维?可以这么讲,徽州人应该是以程朱理学为族规,也就是说儒家对这种家国之间的伦理排序非常注重。比如说“父母在,不远游”,父母还活着的时候不要到处东跑西跑,强调一个家的完整。所以在儒家,尤其到了朱熹,非常强调在修身的基础上,自己要做好齐家,然后才能治国,才能平天下。但是能够治国平天下的毕竟是少数人,因此对于社会大众时言,齐家所形成的家族观念变得异常重要。这就是当时徽州人的背景,而且他们思维极其僵化,基本上奋斗的目标是以家族的荣耀为基础的。
由于徽州是朱熹的故乡,因此它具有文风特色。在明朝跟清朝两个朝代,考上进士的人数在明朝接近总数的2%,清朝也是一样,而整个清朝由徽州出的状元髙达19名,几乎占了所有状元的17%。这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可是你如何把这种所谓官本位的思维融合在徽州人的思想里呢?可以这么讲,徽州人是以家族荣耀为主,但是对于功名的追求非常上心,而其目的还不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而是为了荣耀家族。但是,一旦进人官场之后,经济实力是非常重要的,你很少见到说一个清官可以成为一个帮,不太可能。因此经济实力能够让这个集团在整个朝廷里面占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是一个儒商结合体。这些人有什么样的个性?我觉得胡适的一句话讲得特别好。他说,努力做“徽骆驼”,徽骆驼基本上可以当成徽商的基本个性的描述。什么叫做徽骆驼?
三、吃苦耐劳的徽骆驼
作为徽州茶商的后裔,胡适对家乡人的商业活动了如指掌。他说,一般徽州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吃苦耐劳,累积点资金,逐渐努力发展,有的就变成富商大贾了。骆驼是一种能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动物。直到今天,安徽人仍然在文化寻根中用徽骆驼自勉。在他们看来,将徽商称之为徽骆驼,代表着他们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而我则认为,历史上的徽骆驼有着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这种渊源是什么呢?
人们考证之后发现,徽州做典当行业的特别多,这个典当行业应该叫朝奉,比如在柜台上面收货买卖的人应该叫朝奉。但是江南人喜欢叫做徽老大,这个“老大”的发音和“骆驼”一词在江南的发音差不多,徽老大就变成了徽骆驼。还有一个说法是,徽商出去做生意的时候喜欢背个麻布袋,背在背上像骆驼一样。这个麻木袋放什么呢?徽饼,还有三条绳子。这些绳子很重要,叫做“出门身带三条绳,可以万事不求人”。
有什么作用呢?爬山、过河都要。更重要的是,你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上吊。那么这是什么个性啊?这个很重要,代表徽州人吃苦耐劳,而且是破釜沉舟的这么一群人。好,那么我把整个徽商重复一遍,徽商的本质就是儒商,这呰儒商本身是一群思想僵化,但是具有徽骆驼精神的人,吃苦耐劳,思想僵化。像这种吃苦耐劳、破釜沉舟、非常有决心做生意光耀家族的人,由于思想僵化,他会走上一条什么路呢?这个特有意思,而且我发现我这个理论解释起来非常清楚,那就楚——缺乏思想创新的商帮不论多么辉煌,最后一定会沉沦,而且没有其他的可能。
那么大家看看,你学识基础有了,朱熹理学文化有了,个性条件也具备了,那么徽州人在等什么?就在等一个机会。有吋候机会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得好,一命二运三风水,四靠烧香(阴德),五读书,命不好的人是玩不转的,就看徽州人命运如何了。
四、徽商的盐巴商机
徽商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杰出的商帮,仅靠徽骆驼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成功与当时朝廷的一个新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政策让徽商的命运发生了神奇的逆转,让他们在艰难的生存中等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那么,他们等待的、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结果老天爷究竟还是眷顾了徽商,1371年,明朝刚成立不久时,就有个很好的机会让徽州人发现了。当时明朝在边关建立了9个战略要地,这9个里面有4个在山西,所以山西借地利之便首先得开宗之机。国家叫商人运粮食,当然要给他一点好处,就给他盐引,这个盐引非常重要,一个盐引平均300斤盐巴。你只要把粮食送到边关去就给你盐引,你可以去换盐,然后去卖。我算了一下,1引等于300斤,1斤赚多少钱?1斤赚30文,所以300斤乘以30文等于9000文,也就是9两白银,一个引可以赚9两白银。那么1万引呢?9万两白银。
当时在这个阶段是以山西为主,因为4个边关都在山西,因此山西人有最好的机会拿到盐引去买盐,徽州人跟他们竞争很难,徽州只有两淮盐场,而山西有很多盐场。最后徽州人得到了什么机会?这个制度越来越腐败,最后变成这样子了。这些把粮食送到边关的人拿到盐引以后,不需要他本人去盐场拿盐,他可以把盐引卖给二道贩子。这个时候徽商的机会来了,他们撤到两淮盐场,高价买盐弓丨,拿这个盐引到处去转卖,因此做成二道贩子。后来明朝实在撑不下去了,送粮到边关的人不需要去买盐,因此很多贪污腐败出来了。所以弘治二年(1489年)干脆取消,也不用送粮食了,你拿钱买盐引算了。这个时候徽商已经积累了很好的财富基础,所以你叫他拿银两出来买盐引他高兴得不得了,成就了这批盐商,也成就了这批徽商。
到了大概1617年左右,明朝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制度,叫做推行纲法。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收税是个大问题,很多人拿了盐引以后也不知所踪,政府最后得不到什么好处。很多人拿了盐引也不给足钱,对于朝廷而言是损失税收的。所以到了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朝廷改变了推行纲法。就是把你们这些有盐引的商人叫过来,登记成册,就是你们了,你们拿的1个旧盐引,朝廷就配9个新盐引给你,这就是所谓的10纲;可以世袭。如果簿子上没有的人就不能做盐,就是为了朝廷税收,簿子上写得很清楚,我到时候每年向你收税,你跑不掉。这样更肥了徽商,他的旧盐引最多。因此按照这一比例分配,1个旧盐引可以配9个新盐引,他们一下子就发了,徽商就是这么起来的。
当时我们查了一下,每一年两淮盐场要出140万引的盐,按照我刚刚提到的比例计算,1引是9两,所以9两乘以140万引,也就是一年两淮盐场就可以出1200万两白银。可能各位读者都不太了解1200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告诉你,1两白银可以买100斤米,可以到五星级酒店吃一顿。当时的一品大员一年是180两白银。那么大家知道了吗,1200万两意味着什么?清朝末年的北洋舰队,一艘铁甲舰值120万两,也就是两淮盐场一年可以出10艘铁甲舰。
太可惜了,这么多的钱,从来没有转化成一个现代化的产业资本,基本到了徽州人手里面就完全浪费掉。乾隆六下江南,接待他的江春同志,他的身份是总商,什么叫总商呢?就是专门管理小盐商的人。当时两淮盐场分8个总商,1个旧盐引不是要给盐商配9个新盐引吗,完全由这8个总商控制这些小盐贩,等于是朝廷的事业单位的意思。那么他就担任这个总商,有钱的不得了。
他和朝廷的关系之密切是不可想象的,他亲自接待了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去吃喝玩乐,其间这么大的花费都是由徽商江春同志负责的,他老了以后被赐予一品光禄大夫的头衔,大概就是享受正部级的待遇。可见当时整个徽商的辉煌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徽商从盐里面赚的钱都干什么了?
五、徽商的奢侈荒淫
明朝中叶以后至清朝道光年间的300余年,是徽商最为鼎盛的时期。盐业、典当业、茶叶、木材等就是徽州商人热衷于经营的四大行业。徽商之富可谓富可敌国,就连乾隆皇帝都慨叹“富哉商乎,朕不及也”。拥有如此巨额的资金,似乎足以打造一个不朽的产业帝国,然而,这一幕我们并没有看到,大量的资金却打造出了一个叫做“扬州瘦马”的江南顶级美女品牌和极尽奢华的建筑风格,那么,徽商的钱到底是怎么使用的呢?他们为什么对这些如此热衷呢?
徽商从盐里面赚了钱都干什么了?干的事情都让人非常失望。第一件,干当铺。很多徽商开当铺,心里觉得安稳、踏实。而且徽商干当铺还干的挺好,比如南京有500个当铺,徽商和福建人争夺这个地盘。福建人开当铺收的利息是3?4分,而徽商是1分,由此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典当集团,所以到了最后历史怎么评价?
叫做无典不徽,就是干典当的几乎都是徽州人。但除此之外,徽商还干了什么?还卖茶叶。当时整个清朝乾隆皇帝时代,我们中国的出口贸易顺差大概是85万两白银,其中最大的出口就是徽州的祁门红茶。大家知道不知道,2010年我们上海要办世博会,其实我们徽商在1915年就在巴拿马参加过世博会,而且徽商参展的祁门红茶还拿到过一个金奖。还有干木业,做皇宫木材的采购。例如崇祯七年(1634年)重新修皇宫时就把这个特权给了徽州人。读者可能很好奇,为什么都给徽州人做?那就是我前面讲的,徽州集团通过考进士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以徽州整个大家族为主的这么一个集团。他们在朝廷里面做官,对于所谓的盐引、所谓的木材,甚至各种行业都是朝廷里面这一批徽州帮在支撑着。朝廷有人说话,因此徽州帮在内外帮扶之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优势,这就是徽州人念书的目的,为了光宗耀祖。我相信,徽商对于治国平天下似乎不太感兴趣。但是更有意思的是,整个徽商集团在这种儒学的影响之下,对于建造各种牌坊特别有兴趣。举个例子,乾隆年间有一个鲍氏家族,在唐越县建了7座气势宏伟的牌坊,这就是程朱理学“忠孝节义”思想的体现。这个忠孝节义,“义”是乐善好施。例如在洪泽湖、长江、淮河经常闹水患,鲍家总共捐了6万石的稻米、4万石的小麦,还有白银300万两。因此朝廷褒奖他家乐善好施,于是鲍家又建造了很大的牌坊,非常豪华,非常浪费钱。更有意思的是徽商建了6000多座巨大的祠堂。徽州人常说的他们最大的事情就是要建祠堂,没有祠堂就没有宗,没有宗就没有族,因此花了很多很多的钱建祠堂。花了多少钱呢?胡忠县家族有个胡氏祠堂,在明朝嘉靖年间的一次维修当中就花了1300万两,也就是相当于用了10艘铁甲舰去做这个玩意儿,还不是建,只是修,多豪华。
还有,另外一个叫做叶家祠堂。大家看过《卧虎藏龙》没有?有部分戏就是在这里拍的。读者们再回忆一下《卧虎藏龙》电影中的大宅院,非常宏伟吧,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那个就是徽州人建的祠堂。当时明朝只准老百姓建3000平方米的房子。这对这些有钱人来讲实在太小了,但是你是老百姓啊,你又不能建得很大,怎么办呢?徽商就开始做各种雕塑。
徽商一旦发迹,买房置地似乎成了他们拥有财富后最热衷于做的事情。如今,从这些保留下来的牌坊、祠堂和民居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当时徽商的兴旺。在明清,徽商的鼎盛时期,他们凭借巨额財富,构筑了大批园林,到全国各地购置房产,而且徽商还善于模仿各地的名胜建筑,把天下的美景融合到自己的建筑艺术中。
那么,除了“青山绿水、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外,徽商还养活了哪些傍其生存的行业?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没落又说明了什么呢?
以木雕为例,一所不过3000平方米的房子,光是木雕就由20个师傅做了4年。窗户基本都是木雕。然后还有砖雕,不是一般的砖头,上面还刻着花纹。院子是小桥流水,上面有石雕。陈祠堂贴的黄金就高达100两,筹建成本大概是60万两白银。此外呢,比如说建园林,那个更不用说了。他们有各式各样的园林,建园林的目的就是私人会所,让领导来家里玩,这个习惯倒也流传至今。另外还有炒地皮,我以鲍氏家族为例,鲍氏家族远在扬州,为什么在扬州呢?因为当时的扬州是货物集散中心,因此使得这一批徽商跑到江苏扬州去干事情,我们可以这么说,当时在江苏的扬州基本上是徽商。我们查到的数据就是,鲍氏家族在徽州就购买了2000亩(义)田,不是帮助老百姓,是帮助自己宗族的。所以当时扬州就是一个最奢侈、最繁华的人间天堂。其实我想很多人都很羡慕当时的繁荣,就连我都想到那里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情况。而除此之外,徽商还花了大量的钱在一些玩物丧志的东西上面,比如女人、琴棋书画。我举几个例子,有两个被称为“扬州二马”的人,是两兄弟,姓马,都是大盐商。他们搞了个小玲珑山馆,占地面积非常非常大。虽然名叫小玲珑,但是一点都不小,大的不得了。而当时所谓的扬州八怪,不是长得怪,是文风怪,扬州八怪就在这里待过,干吗呢,画園。比如说郑板桥同志,他就是八怪之首,他是最善于画竹子的。
徽商身上的文人情结,在大把金钱的支撑之下爆发了出来,他们不仅造就了扬州八怪,也造就了徽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的出现做了铺垫。而当像戏曲、书画乃至所谓“痩马”被无节制地推向奢靡的极致,潜藏危机的脚步声也就越来越近了。
再看看徽商还怎么奢侈,他们还请戏班子到家唱戏,这种事我们现在也常干,当时很多徽商办什么庆生晚会,就常常请名角,比如说唱一出,他们给的小费是16万两白银,40万两白银。还有一个,叫瘦马。比如里面的李香君,她就是瘦马。还有陈圆圆和顾横波,也都是。什么叫瘦马?瘦马就是杨州“夜总会”里的名妓。当时由于扬州这些徽商做得太好了,钱都没地方花,就去包小姐,咱们现在干的事当时他们都干过。有一种人非常有趣,叫做阻侩,这是一种职业,他们本来是买卖牲口的,最后世道不好,不买卖牲口了,买卖人。这些人到农村挑很多身材苗条、皮肤好、脸蛋好的女孩,由于他是做牲口的,所以把这些瘦廋的女孩子取名叫瘦马。这个“马”很有意思,马子,也是女人的意思。这个话在东南等地,包括在台湾都是常用的。“介绍一下,这是我的马子”,就是我女朋友的意思,这个名字就是从那时候来的。
阻侩将这些女孩子买来以后,就从小对她们进行训练,使得她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训练好了之后,这个阻侩把扬州的徽商请过來,就像你们去夜总会一样,把这些瘦马叫过来站一排,让这些商人们品头论足,看看你的皮肤怎么样,行了就带回家做小妾。还有很多瘦马最后沦为妓女,像陈圆圆就是瘦马出身,特别漂亮。这么腐败的事是从谁开始的?就是从我们徽商开始的。我讲到现在,你有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说徽商在这个时刻是勤勤恳恳把这些钱投资在最有生产价值的地方的内容,有没有过?没有过,基本上就是吃喝嫖赌,花天酒地。我觉得这八个字形容徽商是最恰当的,多可惜。他们怎么垮的呢?
六、徽商的没落
徽商曾经是因生计艰难而沖破世俗,踏入商途的,这时的“徽骆驼”充满了勇敢进取的精神。但是,当拥有了巨额财富之后,他们又返身向传统寻求归宿,一旦面临剧变,徽商的致命弱点就暴露了出来,那么,是什么直接导致了徽商的垮掉,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成败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徽商是因为盐起来的,从明朝开始起来。那么他们是怎么垮的呢?也是因为盐而垮,在这个过程中,根本看不到这个商团有任何的反应,有任何应变的能力,他们差极了,远远比不上晋商,晋商先做盐,跨了之后再做票号,我们徽商一垮垮到底。因为1832年,也就是道光十二年,改纲为票,即纲法改成票。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你直接到我们税务单位交税就好了,之后给你一张盐票你就可以去搞盐。到此,以前的垄断经营权到了道光十二年完全废除,你有钱就可以做盐巴的生意。这样一来徽商哄然垮台,再也没有了。而且道光末年又碰上太平天国之乱,徽州人在江浙一带搞当铺生意、茶叶生意的,刚好碰到太平天国起义。而且呢,锡兰也好,印度也好,也产茶,它们的茶和祁门红茶竞争,所以太平天国妨碍你做生意,还有印度跟锡兰来的红茶与你竞争。这么一搞下来,徽商彻底垮台,转眼之间就消失无踪了。因此,你们今天看到的这么多东西都是历史遗迹了,这就是我们徽商的水平。到了清道光年间之后,基本上没有徽商了,最后还出了一个胡雪岩,安徽人把他列为徽商,浙江人把他列为浙商,历史上把他定位为商圣,而他是一个标准的投机倒把分子,他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结交权贵、投机倒把,他也搞过蚕丝,最后失败了。他是怎么发的呢?我不想花太多时间谈胡雪岩,我这么说吧,胡雪岩之前,道光十二年(1832年)之后徽商已经垮了,他只是最后的这么一个回光返照,我根本就不承认他是商圣,他是小个体户,就是一个逢迎拍马、投机倒把的小商人。
他什么都不是。
所以大家请看,我们整个徽商的发达就是因为盐,但是徽商没有做所谓的资本转换,他们没有把这些盐业的资本、商业的资本转化成当时流行的产业资本,没有建工厂,最终导致徽商的全面垮台,很可惜的。这就是徽商的历史。